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天总工杨海成-全面认识互联网+对工业创新发展影响

航天总工杨海成-全面认识互联网+对工业创新发展影响

消费互联网 互联网应用功能:
学术科研 生活服务

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对人力的替代,从此 开始现代工业的机器时代,人类开始围绕机器工 作。
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心是能源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通过石油和电力为核心的能源革 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大规模生产。 生产装备和生产组织都发生革命性变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计算机的利用

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计算机的利用,实现信息的 快速传播与交换,实现了工业生产的信息化,从 而把工业生产从大规模生产提升到大规模定制生 产。精益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这是延续到现 在的信息化时代,代表性产物是计算机、联网、 ERP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利用
在这200多年间,人类进入了由工业定义的现代社会,从生活
方式到文化表达,从生产力的解放到社会财富的积累,从科学技 术到国防装备,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繁盛和强大,但也 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迷茫和脆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已在不断地告诫人们历经三次革命的工业体系需要新的 变革。
世界都在思考工业的变革
智慧技术无处不在,形成海量智慧尘埃

智慧尘埃既有时间上的维度、也有空间的维度, 更有应用的维度,我们将会工作和生活在海量智 慧尘埃中
大数据:抓住智慧尘埃的价值精髓
工业互联网-开启一个新时代

工业互联网不仅仅是传统互联网的延伸,而是开 启一个人物相连、物物相连的大连接世界
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生产
数字化大师尼葛洛.庞帝教授:人们经常把物联网与下一代手机联系 起来,但大部分认为自己已经融入物联网时代的人,其实对物联网存 在很大的误解。“他们所理解的物联网诸如利用手机与门或烤箱的连 接,遥控开门,或者开启、关闭烤箱。这就是我认为人们被误导了, 或完全还没入门的原因,因为他们只知道用手机遥控开关其它设备, 或是把东西移来移去。”尼葛洛庞帝说,“真正的入门玩家应该是利 用物联网实现智力的流通。”
全球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革中。机器人、数字制造、 3D打印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重构
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
CPS)的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云制造、 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电 子商务等网络协同制造模式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全球制造 业孕育着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巨大变 革,智能制造已初现端倪。
美国人在思考如何在金融危机之后建立新的工业帝国。德国
人在思考,如何在全新挑战下保持制造业引领全球的先发优势。 而只经历过短短30年工业化快速奔跑的中国人也在思考,不同的 国家意志、不同的核心优势、不同的目标设定却在同一个时代纬 度思考着同一个命题。这就是互联网时代工业的变革之路。
美国工业的互联网化
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的全方位变革
智慧无处不再,引发全方位产业变革
智能工业 智能农业 智能交通 智能物流 智能电网
数字医疗 数字家居 节能建筑
环境监测 安全监控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智慧的自治
CPS实例:机器人外骨骼
2006年2月发布的《美国竞争力计划》则将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
智慧技术本身开始进入大生产阶段
云计算-智慧资源的不间断大分发
云计算是IT领域最核心最重大的变化趋势,它是宽带互联网普及和并 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演进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共同形成 的产物。
移动互联-智慧的时空自由

移动互联的一个巨大贡献就是实现智慧技术利用 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
物联网-智慧的自由流淌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智慧的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通过信息物理的全面融合,实现 人、物、信息的全面统一。智慧生产和智慧工业 成为主要的工业生产方式,个性化定制需求得到 极大满足。这一切的发生依赖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革命的爆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 联、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促成了工业的 智慧革命。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生产组织、生 产要素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互联网已经和正在改变的产业:媒体、商贸、金融、旅游、教育、医疗…
谁是互联网要改变的下一个产业?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旅游 观光 医疗 健康 能源 金融 房地产 保险 零售
汽车
食品 军事
移动
传媒及 娱乐 软件 IT
(一)集成电路: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
美国,作为世界互联网的发源地,正在使用其强大的软件技
术和互联网大数据驱动新硬件制造,无数令人赞叹的次世代产品 的诞生昭示着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和未来走向。
德国向工业4.0升级
德国作为全球的制造业强国,首先提出了工业4.0体系。 德国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工厂,智能工厂就是能够实现实体 工业生产的硬件与虚拟数字世界的软件无缝桥接。
互联网时代下的工业变革之路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
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可以 预言,互联网即将引爆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的共同使命 就是凝聚共识,去探索、去实践互联网大时代下的工业变 革之路。我国为破解制造业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迎接 “双重挤压”的挑战,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中国制 造2025、智能制造重大工程,互联网+等行动发展战略。在 此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全面认识互联网+给制造业发展带来 的机遇与挑战,乘势而上,弯道超车,实现跨越,践行中 国制造2025,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EB 600EB
PB
TB
800TB
(8)应用技术:智慧化
智能工业 智能农业 智能交通 智能物流 智能电网

节能建
环境监 测
数字医疗 数字家居 安全监控
人类文明的变革
从游牧到农业 从农业到工业 从工业到智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爆发开启新智慧时 代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使得人类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创造呈现出 革命性的跃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 技术开始大爆发,从而开启全新的智慧时代
2005年左右众包概念出现,网络 营销、B2B大发展 2010年后CPS系统、工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
融合——ICT在制造
业全产业链全面融合 渗透,制造的外延和 生产模式全面变革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变革已经开始
电子商务 B2B、B2 C
原 材 料 行 业
个性化 定制
装 备 行 业
消 费 品 在线诊断 行 业
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
没有美国互联网转化的先天优势也没有德国工业的厚重根基,中国工业的 变革之路必然面对更多困难,需要更联网世界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更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力推行 互联网+ 行动。
软件、通信、网络与 制造技术相集成,生 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 升
1982年IBM最早使用总线技术
80年代数据库大发展 90年代互联网迅速发展
80年代中后期工业现场总线发展
90年代ERP、MES系统软件出现 90年代电子商务、B2B诞生
2004年进入web2.0时代 2010年左右云计算、大数据、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加快发展
(五)感知技术:万物互联
传感器技术:能感受并检测信息,分类高达近百种
射频识别(RFID)技术:感知技术中最前端、最关 键的技术 定位技术:传感器的重要支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继计算机、互 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 潮
(七)数据处理技术:大数据
全球新产生的数据年增40%,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番!而对新增数
据的处理能力以及其利用率的增长则不足5% 将有90%的数字内容属于非结构化内容。
ZB( 1021 ) EB( 10 ) TB( 1018 ) PB( 1012 ) GB( 10 6 10 9 ) MB(
15
全球数据总量 ) ZB 2.7ZB 8ZB
35ZB
1.8ZB
2011年前的人类 信息量为1.2ZB 中国人均一本500页 的书总量为1EB Google每小时 处理的数据为1PB 美国会图书馆 印刷品为15TB
智慧技术再造工业生产的蓝图-工业4.0

Industry 4.0 ——德国高科技战略计划首位
“工业4.0” 研究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 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 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德国联邦政府投 入达2亿欧元。
德国工业4.0战略框架(1438模型)
3
4
工业改变世界 谁在改变工业 ?
工业创造了璀璨的文明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工业的出现像黎明的曙光,打破了延
续千年的沉寂和昏暗,为世界带来无限的创造和光明,在蒸汽机 出现后的短短200多年间,工业文明所缔造的社会财富,远远超 越过去数千年的总和。它是人类文明的晶华,又创造了更璀璨的 文明。
工业体系需要新的变革
CPS)列为重要的研究项目。到了2007年7月,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PCAST)
在题为《挑战下的领先——竞争世界中的信息技术研发》的报告中列出了八大关 键的信息技术,其中CPS位列首位。德国工业4.0将其列为关键基础技术。
重点:理解信息控制模型与自治系统
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工业4.0 “1”个网络-信息物理系统网络CPS “4”大主题 智能生产 纵向集成
标准化和参考 框架 工作的组织和 设计
智能工厂
智能物流
智能服务 端到端集成
安全和保障 资源利用效率
“3”项集成 横向集成 “8”项计划
管理复杂系统 培训与再教育 工业宽带基础 监管框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