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队对无人机通信侦察系统的军事需求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摘要为保障武警部队在特殊地理环境条件下更好地完成以执勤、处突、维稳、反恐等军事任务,确保任务地域现场通信保障各要素之间的有效互连互通,采集和传输以时及现地情报的实。
本文探讨把无人机运用于武警处突任务中,用于增强武警通信保障的效能和情报获取能力。
小型无人机装备费用低、机动灵活、军事用途广,在武警处突作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针对武警部队在处突中无线通信保障难度大,对现地情报侦查能力不足的现状,从担负空中侦查监视和无线通信中继任务两个方面对小型无人机通信侦查系统提出了相应军事需求,分析了其在处突作战中的典型应用,并提出了无人机面向任务的效能评估方法。
最后展望了无人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无人机在武警处突任务中的应用研究,推动无人机在武警部队执勤、处突、维稳、反恐等军事任务中的作战应用,提高武警部队作战的通信保障和情报保障能力,从而提高武警部队作战的信息化程度。
关键词:处置突发事件;无人机;通信中继;情报侦查第一章绪论1.武警处突通信保障现状在新军事变革形势下,武警部队建设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加强部队信息化建设,推进部队改革是武警部队信息化强警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方向。
随着部队担负的急难险重任务日益增多,事发地应急通信的组网难以及时有效展开,通信要素之间互连互通方式易受到野外地形制约和影响,逐渐成为了武警处突通信保障中亟待解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武警部队“点多、线长、面广”,广泛分布在城镇、平原、山川、森林等广袤的地域。
目前部队野战通信保障主要以无线为主,有线为辅,以城市为中心建立基地转信台,移动目标为车载台为主构成通信网络。
主要是以大功率短波电台为骨干、以卫星通信为依托、以小功率短波电台和超短波电台为节点的通信保障网络,相互衔接,互相补充。
一些通信手段还沿用传统方式保障,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野战综合通信手段调度难度大,缺乏多节点实时沟通协调通信指挥能力,不利于各级决策者对所属人员、装备资源进行统一集中调度,极大地制约了信息实时传递和上下级及时有效沟通,尤其是战时给各级指挥员带来一定的决策困难和影响。
能不能解决好因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不可抗拒力量损毁通信基础设施的区域背景下快速搭建起应急机动通信,将直接影响到武警部队快速机动反应能力和整体作战效能。
2.武警部队对无人机通信侦察系统的军事需求武警部队对无人机通信侦察系统的军事需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武警部队本身对任务区域目标侦察能力不足,对无人机提出了从空中进行侦察监视的需求,以弥补地面侦察监视能力的不足;二是武警部队本身无线通信能力不足,微波通信易受到复杂地物的阻隔或干扰,而无人机作为短波、超短波通信中继,将有效增强无线通信的传输距离、可靠性,从而提高武警部队的指挥通信能力。
武警部队本身侦察能力不足对无人机提出了空中侦察监视的需求。
处突作战中部队除了上级提供的有限情报支持外,主要依赖自身的侦查手段搜集情报,侦察监视能力有限。
这就对小型无人机提出了对特定地区域进行严密空中侦察监视的需求,要求小型无人机在特定战斗时段对特定区域进行不间断的侦查监视,有效弥补地面情报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任务区域的态势感知能力,为指挥员的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小型无人机即可在高度4000米以上飞行,也可在数百米之下低空飞行而不受特殊气象条件影响,而对卫星来说它也起到了“放大镜作用”,提供侦察细节;另外,无人机可对高威胁目标直接作出反应,而不会带来人员伤亡;再次,小型无人机的体积小,技术已逐步成熟,装备费用少,是快速弥补武警部队侦查探测能力缺陷的捷径。
在武警部队装备无人机侦查系统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
2. 2武警部队机动通信能力的不足对无人机提出了担负空中通信中继任务的需求武警部队在机动作战中主要还是以无线通信为主。
其无线通信主要通过无线电台实现,通信距离受限,易受地物杂波干扰,可靠性差。
无人机作为通信中继,既能有效增大武警部(分)队的无线电台的通信距离,又能有效提高无线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采用超短波通信是武警遂行任务通信联络装备的首选。
超短波通信是利用1–10米波长的电磁波进行视距传输的一种。
超短波波段相当于30–300MHZ的甚高频段,也即甚高频通信。
当通信距离超过视距时,则利用中继站进行接力通信。
其优点是:①超短波通信利用视距传播方式,比短波天波传播方式稳定性高,受季节和昼夜变化的影响小。
②天线可用尺寸小、结构简单、增益较高的定向天线。
这样,可用功率较小的发射机。
③频率较高,频带较宽,能用于多路通信。
④调制方式通常用调频制,可以得到较高的信噪比,通信质量比短波好。
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满足武警部队作战对无线电通信的需求。
小型无人机通信侦查系统兼有通信中继功能,实际上是把遥测遥感和通信技术结合到一起,把交换、通信中继等关键设备由车上搬到无人机上,简化设备种类,减轻重量,在不增加其他设备的基础上增加升空时间,通过中继实现超短波电台的远距离通信和无线信号的大面积覆盖。
大大提升武警通信联络的机动性和无线通信系统技战术性能。
3.无人机在武警处突中的应用研究无人飞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是一种由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
与有人飞机相比,无人飞机由于具有低成本、高机动和“零人员伤亡”等一系列特点。
目前,无人飞机已广泛应用于情报侦查监视、通信中继、目标搜索与跟踪和对地目标攻击等各种作战任务中,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近几次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无人飞机是目前执行枯糙、恶劣和危险任务的最佳选择。
无人机中继通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空中平台中继通信方式,通过在无人机上装载通信中继设备升空飞行,构成空中通信中继平台,既可以满足大覆盖范围的通信要求,又方便组网,灵活机动。
特别是在山丘、丛林、沙漠、水域等特殊环境下,无人机中继通信是解决这些地区通信难的有效手段。
无论是用于部队应急通信,还是遂行抗震救灾、反恐维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都对其通信保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鉴于无人机中继通信的特点,研究无人机中继通信在武警处置突发事件通信保障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侦查无人机是无人机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是航空侦察的一种重要手段。
侦察无人机可进行战略、战役和战术侦察,监视战场,为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情报。
机上装有航空照相机、电视摄像机、红外侦察设备和合成孔径雷达等侦察设备。
侦察无人机起飞后,按预定航线按程序控制或遥控其飞行,到达目标区后执行监视和侦察任务。
采用侦察无人机航空侦察居高临下,弥补了地面侦察手段的不足,成为获取战场态势情报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一些传统安全领域之外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凸显,国家安全形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
武警部队承担着打击恐怖主义、维护社会稳定、参加抢险救灾等处置突发事件的任务。
而这些任务对武警处突的通信保障和情报获取的准确性、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处突中的通信保障和态势感知的难题,我们结合无人机的特点,通过对无人机在武警处突任务中的应用研究,推动无人机在武警部队执勤、处突、维稳、反恐等军事任务中的作战应用,提高武警部队作战的通信保障和情报保障能力,从而提高武警部队作战的信息化程度。
4.论文的内容安排第一章的内容介绍了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对无人机在处置突发事件当中的运用的需求,探讨了无人机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第二章的内容论述了无人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总结了无人机系统的特点和无人机在非战争军事/民用领域行动中的应用。
第三章的内容论述了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概念及特征,重点介绍了以无人机为平台在处置突发性事件中执行通信中继和情报侦查的应用。
第四章的内容是研究使用无人机通信中继后通信系统的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为无人机通信中继效能评估提供基础。
第五章的内容对无人机的运用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运用进行了展望。
第二章无人机系统及工作原理无人机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朔到1917年,但由于受到动力、控制、导航和通信等关键技术的制约,加之对无人机应用空间的了解和认识还不是很充分,致使无人机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长期以来主要是作为靶机使用。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无人机在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才开始被作为一种新的,甚至会带来作战方式革命性变化的航空作战武器而受到世界的广泛重视。
回眸无人机的发展历程,从1917年美国人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开始,无人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靶机起步,到作为侦察机、诱饵机等初步参战,再到今天的类型繁多、功能全面、成体系迅速崛起和发展的阶段。
无人机与无人机系统无人机限定为一种动力的、可自主飞行或遥控飞行、能携带任务载荷执行杀伤或非杀伤性任务、可一次性使用也可重复使用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这里所说的遥控飞行器是指地面有操纵员通过遥控器操纵飞机飞行、起飞和着陆,而自主飞行则不需要地面的操纵人员的参与,飞机完全靠自身的控制系统飞行。
通常,无人机就是遥控和自主飞行的相结合的。
事实上,无人机要完成任务,除需要飞机及其携带的任务设备外,还需要有地面的控制设备、数据通信设备、维护设备以及指挥控制和必要的操作、维护人员等,较大型的无人机还需要专门的发射/回收装置。
所以说,完整意义上的无人机应称为无人机系统。
无人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无人机系统包括地面系统、飞机系统、任务载荷和无人机的使用保障人员。
地面部分包括地面铺助设备、地面监控分系统、起飞/着陆系统地面部分、遥控遥测系统地面部分等;飞机系统包括飞行器平台、推进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导航系统、起飞/着陆系统机载部分、遥控遥测系统机载部分等;任务载荷即是无人机携带任务设备。
另外,本文章将无人机的使用保障人员作为无人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考虑到必须要有人员的参与,才能保障无人机系统完成任务。
图1-1给出了无人机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1-1 无人机系统的组成在地面系统中,地面铺助部分设备包括后勤支援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等。
起飞/着陆系统的地面部分是完成无人机发射、回收的重要保障。
遥控遥测的地面部分与机载部分协同工作,提供地面站与无人机的通信,实现对无人机的监控、指挥,完成预定的作战任务。
遥控遥测系统在无人机系统中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
地面监控分系统工作于遥控遥测系统之上,提供操作员对无人机状态、战场态势的了解,监控、指挥无人机的作战,发生意外或无人机出现故障时提供操作员的干预能力。
在地面系统中,监控分系统在整个无人机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全面监控、控制指挥其他子系统的工作,给操作员提供全面的战场信息和无人机状态信息,根据操作员的命令安排各个子系统完成预定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