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哈佛幸福课11感想
1、螺旋形知识体系——考试不是展示创造力,利于整合知识考试目的不是为了用分数之类来体现学习价值,期中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让你静下心来,来整理学过的内容。
对于这一点我很认同,虽然考试很无聊,但还是有价值的,有益于整合,从而消化所学的知识。
2、身体反馈假说——实验——行动。
3、退出舒适区——最佳不适区(拉伸区)——恐慌区,人们一般都是处于安全区,适当紧张,每天拉伸一点点,健康的方式,改变不是认知理解,而是行动。
4、缺少自律几乎无法得到更大的自律;实际不需要更多的自律,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实验:巧克力脆饼组:提前用了自律——后面的测试中不能更多的坚持,人只有有限的自律,问题是用在哪里,新年计划——自律——不容易做到,早上刷牙——例行公事——需要较少的自律,建立例行公事——需要大量的自律,保持例行公事——需要较少的自律。
5、认知重建,表述境遇决定差异,实验:同卵双胞胎——不同的诠释——不同的结果。
仁慈研究,对幸福感最好的干预手段,能够给与并帮助别是一种荣幸。
人们的认知被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也随之改变,采取正面的暗示可以让人们对事物产生正面看法。
6、顿悟:潜移默化,沉浸于此事,习惯于此事,为他人所认同,十年苦功——大量准备——孵化阶段(休息对创造
力的作用,潜意识在活动),灵光乍现。
幸福课其实就是一种积极心理课,让人能很快走出心理阴影的一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