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佛大学幸福课感悟

哈佛大学幸福课感悟

哈佛大学幸福课感悟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XXXXXX幸福永远是人类的追求,人类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幸福的理想。

但是,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至今仍有无数的人在苦苦寻找着答案。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幸福是一个经常变幻的不等式:富裕不能带来幸福,贫穷不能夺走幸福;苦难不会减少幸福,名利也不会增添幸福。

人生的历练同样告诉我们,幸福还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矛盾选择:得到了,你也许并不幸福;失去了,你也许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接受了,也许是你幸福的损失;给予了,也许给你换来幸福的倍增。

所以,今天的你我,即使衣食无忧,功成名就,仍会感到自己并不幸福。

很多现代人,即使实现了很多梦想,获得了很多成功,仍会常常产生这样的困惑:我是幸福的人吗?我的幸福究竟在哪里?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泰勒博士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

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

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

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

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

所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

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我国有一句古训:自助者,天助也。

惟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命神。

一个人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丰富自己的修养,正确认识和塑造自我,就会铸就一个人的幸福和成功。

泰勒博士早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须严格节制饮食。

比赛一结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

当他急不可待地撕开纸包,把汉堡放在嘴边的刹那,却停住了。

因为他意识到,上个月,因为健康的饮食,自己体能充沛。

如果享受了眼前汉堡的美味,很可能会后悔,并影响自己的健康。

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4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

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

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

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

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

一个幸福的人,是既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泰勒博士为学生简化总结了“幸福课”10项贴士,我加了一些自己的体会: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

先知道自己要什么,再问最想要的是什么,最不能失去的是什么。

一件不值得做的事情,也就不值得做好——这是基本的心理学。

遵从内心,而非别人的评价,放弃也是一种负责。

减去不重要的,那些你内心真正需要的事物,才能唤醒生命的热情。

做到这一点依然需要表达并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断深入挖掘自己的快乐根源,这样才能有明确的目的,追寻幸福的时候才会少走弯路。

2、多和朋友在一起。

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与朋友交流之前,需要先和自己交流。

这样,和别人在一起的幸福才不是一种被动的幸福。

3、学会失败。

任何事情都有两种结果的可能,这是正常的。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少年有少年的烦恼,青年有青年的彷徨,中年有中年的苦闷,老年有老年的痛苦。

所以,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失败不断展开的过程。

成功固然让人高兴,但成功总是稀少的,成功不可能总是伴随你,人的一生需要面对的多是失败,而不是成功。

不要把失败当成灾难,当然也不能习惯失败。

不被失败所压倒,并且能不断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重要的是,坦然面对失败,令人的的心态健康和平衡,跳脱一时一事的成败,就是人生的成功。

4、接受自己的全部。

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

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

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不用为这些东西背任何包袱,“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简化生活。

应求精而不在多。

追寻幸福的外在部分时,切忌贪婪,要懂得暂时驻足,这是为了走得更长远。

6、有规律的锻炼。

每周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周三次的锻炼频度已经足以令身心健康。

7、睡眠。

睡时放下所有事,是获得良好睡眠的前提。

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

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身”和“心”永远不可只强调一个。

8、慷慨。

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的钱,而且,你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

助人的事情无需计较大与小,重要的是,要有与人方便、乐于助人的心态。

“给予”和“接受”,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

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间接地帮助他人。

欣赏的目光,会心的微笑,真诚的语气……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这些也是很容易做到的,而且,没有任何损失,何必吝啬呢?9、勇敢。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放下患得患失,拥有接纳胸怀,就具备了勇敢的基础。

不怕失败,就是勇敢。

让自己恐惧的事情变成自己期待的事情,赢得自己的主动权,做自己内心的主人。

10、表达感激。

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

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

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

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不要带有任何功利,只是单纯的在回忆中体会他们传递过来的幸福,在想象中寻找为他们传递幸福的途径,并付诸实践。

每个人的幸福其实都很简单,只是幸福每次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他总是那么轻轻的,好像就在你的身边,微笑着看着你,它可能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可能是递上一杯水、也可能就是瞬间的一份心情……试着去感受它吧。

有心的人永远幸福,因为他理解幸福。

当我无羁的度过这青春的韶华岁月,又有多少蓦然回首才发现的快乐与幸福啊,当回忆着,就抑或是痛苦的幸福着,抑或是温馨的感受着……,总之,活着,我就会不停的寻找幸福与快乐,活着,我就会不停的奋斗,让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一样的幸福……体验幸福,是一个需要修炼和学习的过程。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感受幸福应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啊,正如孩提时躺在慈母的怀抱里接受乳汁的哺育,没有人告诉,他也会感受到幸福的甜蜜。

那么,怎么还需要“修炼和学习”呢?其实,幸福不单是一种生理上的满足,社会化了的人对幸福的体验,相对幸福客体来说,幸福主体的素质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制约着人感受幸福能力的水平。

一个人是否热爱生命,是否热爱生活,是否懂得被爱,是否懂得爱人。

这一切都左右着人对幸福的感受和创造。

也就是说,人能否感受和创造幸福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通过教育和学习逐步提升的。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提升他们感受幸福的水平与创造幸福的能力的过程。

幸福并不会凭空降临在自己身上。

我想大家对《守株待兔》这篇文章并不陌生。

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到一只撞死在木桩上的野兔。

十分高兴,从此便不再务农,一心一意地守在木桩旁,等待着再有一只兔子撞死在木桩上,结果,兔子没有再出现,而他的田土由于没有耕种而荒芜了。

而幸福也就在他的等待中悄然离去了。

我想,如果他不空想,而脚踏实地地工作,那他所得到的将会是一种实在的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的。

我想这种人的想法是可笑的。

如果幸福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的,那么为什么世一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富人,也都不是穷人;为什么这世界上还存着残疾人;还存着大小国家之间的差距。

如果幸福能够顺其自然就能够得到的话,为什么台湾还不能够重回祖国怀抱;为什么是美国攻打伊拉克,而不是伊拉克主动动攻打美国,太多的为什么,证明了这种观点的错误及误导性。

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当我看见别人浪费粮食,我为他们感到可怜。

如果他们少浪费一些粮食,那么就可以拯救一些无饭可吃的人民。

我想,大概只有让他们试试无饭可吃的经验,他们才会知道粮食的可贵,才知道有粮食也是一种幸福。

幸福对于这世睥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它并不会偏袒某些人,有人报怨为什么恶运总是降临在他身上,幸福之神总是不眷顾他。

然而,他却不曾努力,认真地去思考为什么自己没好运气。

幸福早已在他报怨的时候,与他擦肩而过了。

幸福是可以学习的,或者说,幸福,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本领。

不论年轻,还是像我一样人到中年,甚至生命只剩下夕阳西下的最后时间,幸福在于质量而非长度,学习幸福,永远不晚。

愿所有人明白幸福不是凭空得来的,也不要存在着幸福是顺其自然就可能得到的思想,惟有紧抓住幸福,把握现在,才是真正的幸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