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静脉内瘘的维护及健康教育

动静脉内瘘的维护及健康教育


睡眠时避免瘘侧肢体受压,不可将瘘侧肢体放在枕后或长时间抬高超过 心脏水平,以防止血液循环受阻或血流量减少,造成内瘘阻塞。

教会患者自我观察和保护内瘘的方法,从而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患者 每天检查内瘘情况(学会用听诊器听血管杂音,触摸血管震颤等)。如 发现异常(震颤减弱或消失)或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尽快与医护人员联 系,及时得到处理。
住血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除压迫为目的。

防止血液过于黏稠 透析患者多数合并有高血脂,可在医生指导
下合理服用潘生丁、阿司匹林等。一般剂量为0.3~0.5mg/kg,
追加量为8mg/h。透析结束后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对 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定期查血常规,防止血色素上升 过快引起血液黏稠,并适当调整肝素用量。
血栓形成前征象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指导
动静脉内瘘概述


动静脉内瘘是指动脉、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一种安全并 能长期使用的永久血管通路,包括直接动静脉内瘘和移植 血管。 直接动静脉内瘘是利用自体动静脉血管吻合而成。 优点: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安全的血管通路,其创伤小、对 心功能影响小、使用时间长、感染率低。 缺点:等待“成熟”时间长或不能成熟,表现为早期血栓 形成或血流量不足,发生率在9%-30%,超过3个月静脉 仍未充分扩张,血流量不足,则内瘘失败。
防止血栓形成

在透析过程中脱水不宜过多、过快。密切监测血压,及时发现 低血压症状,如:打呵欠,冷汗,心慌,便意,眼花,内瘘震 颤音减弱或消失,常采取紧急措施,如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停 或减超滤,缓慢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取头低脚高位,降
低跨膜压或改为旁路,如效果不理想,及时回血,必要时使用
升压药
动静脉内瘘的保护

嘱患者透析前清洁瘘侧皮肤,透析后穿刺部位勿接 触水,以免感染及出血。 嘱患者在透析24-48小时后局部适当行湿热敷或擦

喜疗妥等,促进血液循环、渗血吸收、组织再生。

透析结束后,嘱患者于15~20min后打开压迫绷带或 减轻压迫,压迫时间过久易造成内瘘管闭合,这个 压迫时间应因人而异,有的患者15分钟就已止血, 而有的患者需要2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原则上以止
成熟。
内瘘初次使用

新瘘初次使用时,由于新瘘管壁薄,脆性大,易发生 血肿,最好由有经验、技术熟练的护士穿刺,力争一 次性穿刺成功。

内瘘初次使用可由护士直接指压,时间5~10min。
透析结束当天保持内瘘干燥,第2日可用喜疗妥湿热
防感染,软化血管。

回血护士应该反复指导患者及家属按压时间及如何观 察内瘘通畅情况及有无渗血等情况。
穿刺方法
动脉穿刺点应从远离吻合口处开始选择穿刺点逐渐移向吻 合口,但应距吻合口5cm以上,离心方向穿刺,以保证充 足血流量; 静脉穿刺点与动脉穿刺点的距离不少于8~10cm,向心方 向穿刺,保证静脉回流通畅。最好不在同一条血管,以减 少再循环,提高透析效果。 绳梯式穿刺法:每次动静脉穿刺要更换部位,不可在同一 穿刺点反复穿刺,重复穿刺而造成该处血管扩张,弹性减 弱,硬结节疤痕形成,有的甚至形成动脉瘤,且易渗血和 引起感染。 若患者已经出现动脉瘤,切不可在动脉瘤上继续穿刺,以 免动脉瘤破裂。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不能在吻合口及静脉瓣附近穿刺,易 产生血肿引起内瘘闭塞。
20~30min/次,2~3次/d,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有助
于内瘘扩张。

自体动静脉内瘘大约需要4~6周的时间成熟,过早穿刺可 能损伤血管内膜,不利于内瘘的长期使用,应尽量在6周以 后使用。 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消毒范围应>6cm,不宜在 皮肤破损处或原血痂处继续穿刺,以防合并感染。

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
震颤消失
搏动增强(水冲脉)
静脉端压力增高 血流量下降 过度的再循环
动静脉内瘘的保护

禁止在内瘘侧的肢体上测血压、静脉输液或注射、戴手表,嘱患者衣袖 应宽松,避免瘘侧肢体提重物,也不能用力过猛,防止瘘吻合口撕裂。

部分患者出现吻合口处过度膨大,形成血管瘤,可在吻合口处戴上松紧 适度的腕套加以防护。

3.保护该侧手臂皮肤勿破损,并保持皮肤清洁, 防止术后感染。 4. 并向患者简介手术过程和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恐惧感,以取得合作。
脉回流,减轻手臂肿胀,术后72小时密切观察。
术后 将术侧肢体太高至水平以上30°,促使静
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

术后当天不宜接触水,以防污染吻合口,按时换药。 内瘘术后3~4天于吻合口10cm以上近心端静脉行湿热敷,
术后3天指导患者开始功能锻炼(如手内反复捏握橡皮球,
每次10min,每天3~4次),以促使内瘘早日成熟。并告
知患者切勿抓挠内瘘吻合口处,以免引起感染; 、
每次穿刺前应观察瘘管有无炎症、感染、狭窄及动脉瘤等
并发症,并触摸吻合口有无震颤,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 生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之后,摸清所要穿刺的血管管壁的 薄厚、弹性、深浅及走向,对于血管暴露不清者,可于血 管上方扎止血带,但时间易短,也可先行热敷使静脉充盈。

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
动静脉吻合后静脉扩张,管壁肥厚即为“成熟”,一 般需要4~8周,如需提前使用应至少在2~3周左右, KNF-DOQI推荐内瘘成熟术后一个月使用。 移植血管内瘘是在动静脉间插入一段移植血管或人造 血管,制成内瘘。
内瘘术前护理
1.选择非惯用侧手臂备用作内瘘。
2.保护该侧血管避免动、静脉穿刺。择非惯用 侧手臂备用作内瘘。

穿刺失败的处理

若动脉穿刺失败,应在动脉穿刺点以下重新穿刺,如 透析过程中出现血肿,重新穿刺困难,可将血流满意 的静脉端改为动脉端,另择静脉穿刺保证继续透析。

若静脉穿刺失败,应在静脉穿刺点以上即近心端重新
穿刺,或改为他处静脉穿刺。

穿刺失败发生的血肿应立即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冷 敷,第2日再用50%的硫酸镁湿敷。
按压方法
透析结束后,要快速拔针,对穿刺部不出 血为宜。 压迫止血的方法: ①按血管方向横向压迫,食指压迫针尖前端,中指 压迫针尖部位; ②压迫5~10min,不应<5min。压迫过程中,如 纱布浸湿需更换时,应先压迫远端瘘管,迅速更 换,以防出血; ③压迫5~10min后,要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h, 包扎时不宜过紧,以听到内瘘杂音或触摸到搏动 和震颤为度。
术后锻炼

术后3天即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做手指运动,每 日进行握拳运动,一次15分钟,每天3~4次,每次 10~15分钟。

术后5~7天开始进行内瘘的强化护理,方法:另一手
紧握术肢近心端,术肢反复进行握拳、松拳或挤压 握力球锻炼,或用止血带压住内瘘手臂上臂,是静 脉适度扩张充盈,同时进行捏握力球,一分钟循环 松压,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促进内瘘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