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作业 (1)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作业 (1)

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②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③,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州)团练判官时。

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

也曾在此地盘桓。

②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

诗中借指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

③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勾连古今,写登楼所见之景:放眼天际,惟见草色连空。

诗人眼中风景如故,但六朝繁华已为陈迹。

B.第四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望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C.诗中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景物描写实虚结合,将风物景色表现得有色有声,传达出诗人明朗的心境。

D.诗人由六朝文物消磨而云天不为之变起兴,全诗笔意挥洒自如,含蓄有致,对仗精妥,意象颇有新意。

※【答案讲评】C (“传达出诗人明朗的心境”错,景是明丽健爽的,心境是惆怅低回的。

此诗前六句以六朝文物消失和天光水色依旧对比,表达出一种人事无常而自然永恒的感慨。

后两句联想到范蠡,感慨自己与他无缘相见,只能怀着仰慕的心情凭吊他的遗踪。

)2.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

”(见《瀛奎律髓汇评》)在二、三两联中任选一联,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答案讲评】第二联:[景]描绘了一幅明丽的图景: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和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

[情]承上联“今古同”想到宛溪的山水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

于是顿生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

或:联想八年前曾游此地,今故地重游,虽明丽的风景依旧,无奈年华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于是顿生人世易变的感慨。

第三联:[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

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

[情]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惆怅、凄凉之情。

(以丽景写哀情)或: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同时涌入脑海,引发诗人人生多变的感慨。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阊门外登溪船五首(其一)杨万里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

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

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①棐儿竹籧篨②。

清溪浮取松亭子,赏遍千山不要驴。

【注】①篸(zān):通“簪”。

②籧篨(qú chú):粗竹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试水初”,刚刚试水;“打头揽载”,才开始招揽船客,由这两处就可见溪船之新。

B.颔联对仗工整,“一椽”“两面”写出溪船之简小,“才”“好”则抒诗人对溪船的喜爱之情。

C.颈联中,诗人用盛开的芍药装点溪船,但溪船太简陋,只能随意胡乱地摆放或插在棐几竹席上。

D.尾联先描写了乘舟所见到的青松山亭伴水而来的奇妙,后以夸张手法感叹了水路溪行的方便。

※【答案讲评】C (“乱”字意在描写诗人随心随意的状态,体现轻松愉悦的情感,而非胡乱之意。

)2.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纯朴风趣。

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讲评】①描写的事物、叙述的事件,富有生活气息,营造出朴实自然的风格。

板屋、油窗、芍药、榧木小几和粗竹凉席,为日常之物,既不华贵也不精致;乘船溪行,是水乡常见之事,这些为诗作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②口语入诗,直白风趣。

“打头”“适逢予”“剩买”“不要驴”,这些白话口语,通俗易懂,增添了诗作的诙谐幽默之趣。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贺新郎·别茂嘉①十二弟辛弃疾绿树听鹈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③,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④、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

此词乃词人闲居瓢泉之作。

②鹈:《离骚补注》说:“鹈、杜鹃实两种。

”③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

④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反衬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

C.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

D.结尾点题,将上文中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答案讲评】B (“反衬”错,这是典型的正衬手法。

)2.简要赏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此句化用了燕太子丹易水送别荆轲前往刺杀秦王的典故,渲染出一种慷慨激昂、沉重悲壮的氛围。

②借易水送别表达自己与族弟分别时内心的沉痛与不舍。

③借荆轲刺秦的失败,抒发自己对族弟因事贬官的同情与悲慨以及自身壮志难酬的愤慨。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④元戎窦车骑:元戎,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答案讲评】B (第三句只是承第二句“路几千”而来,讲述京城离边关的遥远,“皇宫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之情”都是曲解。

)2.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的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出和平宁静的场景。

②对比,“莺啼燕语报新年”是和平宁静的春景,是亲人团聚的佳节,而在“路几千”的遥远边关,从征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

③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题目。

玉烛新·白海棠初晴新雨后。

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

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

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

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

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

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

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写新雨初晴后的海棠,将海棠比为洗去胭脂、身着素衣的清丽女子。

B.“东风倦倚”“憨憨态”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海棠憨态可掬的情状,突出了海棠的惹人喜爱。

C.下片起句,写花儿盈盈芳心,占尽春光,而女子的芳心,也在春光中被花儿激发。

D.词人喜爱神娟韵秀、肥腴富贵的牡丹,但更钟情净骨天然、清雅素洁的白海棠。

※【答案讲评】D (“词人喜爱神娟韵秀、肥腴富贵的牡丹”于文无据,词中“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是词人赞美白海棠具有娟秀雅致的神韵,堪称花中一流,并非是说牡丹。

)2.请结合全词,赏析结句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化用俞伯牙与钟子期互为知音的典故,表达了词人以白海棠为知音的情志。

②表现了词人对素洁高雅的白海棠的赞美。

③表达了词人以素洁高雅的白海棠自许的情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