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
(4)全班交流。
(5)提问: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6)演示分得 的过程。
2.教学“试一试”。
(1)提出问题:猴妈妈有10个桃,平均分给5只小猴,2只小猴一共分得几分之几?
(2)学生用学具分一分。
(3)集体交流。
(4)演示分得 的过程。
(5)3只小猴、4只小猴呢?
(6)学生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7)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
二、探究自学,巡回指导。
1.教学例题。
(1)提出问题。
谈话:听,猴妈妈又提出新的问题:我把这盘桃平均分给我的3个小孩,可是2个小孩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这可难到了我。你能帮助猴妈妈吗?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3)学生拿出学具,动手分一分,然后讨论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2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
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思维方法。
2.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含义,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3.理解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也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4.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学会解决求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把个数与分数区别开来。
学具准备小棒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1.谈话: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讲一个采蘑菇的故事。
2.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逐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用平均分桃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了以后,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3.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4.让学生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想法一:用学具分一分。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l份是2个。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想法二:画图看一看。这篮蘑菇的 是2个蘑菇。
想法三:联系分数的含义想到6个蘑菇的 ,就是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
想法四:列出除法算式:6÷3=2(个)。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请每一位汇报的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如果出现最后一种方法,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用6除以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认识其中的几份是“几分之几”,从而全面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创新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1.出示例题的场景。
谈话:同学们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在这熟悉的场景里,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请告诉大家。
2.学生观察分桃的情景,各抒己见。
3.今天继续学习分数:认识几分之几。(板书课题)
(2)各自填写分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涂色,然后与同桌交流。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 、 是分别把这堆小棒平均分成几份,有这样的几份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82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
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也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2)比较方法。
提问: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小结:(演示)老二说:“现在我知道了,原来要知道这篮蘑菇的 是几个,是要把这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看一份是多少,可以用6÷3=2(个)的除法算式来算出结果。谢谢同学们帮我解决了难题!”
3.尝试练习。
(演示)猴老大说:“蘑菇长得真好,要是我能分这篮蘑菇的 就好了。教师谈话引出问题:这篮蘑菇的 是几个呀?请同学们用刚才得出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提问:都拿出圆片的 ,为什么个数不一样呢?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①指名读题后,要求学生在书上画竖线分一分,然后独立填写算式。
②集体订正后提问:12个草莓的 和12个草莓的 哪个多?
2.列式解决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尝试直接列式解答,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全班交流并订正。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先根据分数的含义平均分一分。·
(2)让学生看每份是几个,然后在图中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
(3)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拿出18根小棒放在课桌上。
(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举小棒:拿出这堆小棒的 ,拿出这堆小棒的 。
(3)提问: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一人提要求,大家拿小棒。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单元说明
教
学
内
容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通过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本单元是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且联系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理解,通过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过程和方法。通过经历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数学学习活动有更多的体会。同时,也为今后认识小数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2课时)
课题
认识几分之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78~79页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对分数的知识,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实物操作,初步学会解决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教
材
的
编
写
特
点
1.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学生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要比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复杂一些,因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了以后,每份里的物体一般都可以用整数表示它的个数,学生会对用分数表示感到不习惯。为了便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教材分两段来安排教学内容:先让学生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再让学生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种由浅入深的安排,可以降低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有利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直接列式独立解答,全班交流并订正。
3.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尝试做思考题。
五、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教学创新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6÷3=2(个)
这篮蘑菇的 是2个。
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3课时)
课题
认识几分之几
课型
新授课
师生共同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自己先填写,填完后再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
(2)师生共同小结:这四幅图都是把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用以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也不同。
四、精当练习,适度拓展。
教学难点
1.理解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也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2.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学会解决求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共7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2课时
认识几分之几 3课时
练习十 2课时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把个数与分数区别开来。
学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创新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1.谈话:小朋友,你们看过猴王分桃吗?听说,花果山上有一位猴王今天正准备给小猴分桃呢,想去看一看吗?一位猴王很高兴地端来了一盘桃,向桌子上一放,并对其他的几只小猴说:“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你们会算吗?”
(1)学生先分一分,画一画,再填一填。
(2)提问:都是12个桃,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为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三、互评互议,小结提升。
谈话:刚才小朋友对猴王分桃的过程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都解决得很好。接下来,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填写,填完后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
(2)学生独立思考,画出图来。
(3)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归纳得出: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要把6个
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
盘桃的 。
(5)你会表示下图中每盘桃的 吗?
(6)学生动手分一分、画一画。
(7)提问: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 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