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四首详细版
wǎng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lí shǔ zī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jǐn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zhāo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写作背景
• 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 混乱,王维厌倦官场生活,不再积极出仕, 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在辋川,信奉佛教, 寻访山林,怡然自得。 •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西南十余公里处的辋 川山谷中,是王维在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 上兴建的园林,主要景点有孟城坳、华子岗、 文杏馆、鹿柴、辛夷坞、欹胡等,今已湮没。
试找出《积雨辋川庄作》一诗中的意象?
且领悟象中之“意”
积雨,空林,烟火,水田,白鹭,夏木, 黄鹂,朝槿,松,露葵。
积雨:久雨 习静:习养静寂的心性,亦指过 幽静生活
朝槿:木槿,其花朝开暮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 生枯荣无常之理。 清斋:素食,长斋
山中习静观朝槿, 松下清斋折露葵。
• 颈联:诗人独处空山之中,静观木槿朝开暮落,采 露葵以供清斋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 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 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 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不啻(chì )天壤云泥。
源于老庄哲学 成于渊明手笔(东晋田园诗派 ) 继于大小谢(谢朓、谢灵运)(南朝山水诗派 ) 盛于唐代王孟(王维、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 诗派) 影响追随者韦柳(韦应物、柳宗元)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 诗佛——?
王维简介
王维,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 (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 (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 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 李杜之外,自成一家,是唐代山水田 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王维的名和字取于佛经《维摩 诘经》,此经书是智者维摩诘居士 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晚年无心仕 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为“诗 佛”。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 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 蓝田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居士生 活。
宛如一幅气势磅礴、笔墨酣畅的长卷泼墨山水画。
诗中有画
1、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讲究布局构图,讲究远近 高低大小动静的对比衬托,王维笔下的山水田 园景物的布局错落有致,富于图画美. 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 瞑》)
2、绘画艺术讲究虚实相间, 王维在描绘山水景 物时,往往从虚处落笔, 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 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变成了水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愁变成随水而流的泪水,也流不尽
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
将愁搬上了船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 载得起? 将愁装到了车上
化虚为实
青玉案(宋·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 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 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如果要问我 的伤心多深多长?就像那一川烟草,满城飞絮以及梅子 黄时的雨。)
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精通音乐,又懂绘 画,他首创水墨山水画,务求淡雅、精炼,为破墨山 水南派之祖。他还精于书法,善制盆景,具有多方面 的艺术修养。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 中。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 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关于王维的生平和思想,大致以40岁为界线可以 分为前后两期。 他生活的前期,思想积极进取,是一个热衷于政 治、奋发有为的人。尽管在仕途上也遇到了一些挫折, 但对政治还是充满热情的。在政治上,他主要是依靠 张九龄,而张九龄是盛唐开明政治的最后一个代表, 王维的政治生活和他联系在一起,可见他的政治倾向 是比较进步的。
诗人厌倦尘世喧嚣,过着避世的幽居生活— —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我早已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 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我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 悠然沉浸于山林之乐了。
尾联:用典明志。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 典故,一正用,一反用,抒写了诗人淡泊自然 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 斋”“习静”的结果。
从开元二十九年(741)到天宝三载(744)的三 四年间,他曾隐居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以后他又在 长安附近的蓝田县辋川(一条水名)买到一座庄园, 这里原是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别墅,有山有水,风景非 常优美,因而他就和好友裴迪等人隐居在这里,整日 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作者简介归结
王维: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 结缘佛教:字摩诘,来源于《维摩诘经》, “诗佛”。 ☆ 艺术造诣:多才多艺,诗书琴画样样精通, 被称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 思想分期:前期奋发有为,后期半官半隐
唐诗之旅
单元导语:找出唐诗发展的四个时期, 并尝试举出代表诗人。 1、初唐: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陈子昂等
(“初唐四杰”) 2、盛唐: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山水田园派)(边塞诗人) 3、中唐:白居易、元稹、韩愈、孟郊、李贺等
4、晚唐:李商隐、杜牧等
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
描绘意境?表达情感?
• (怡然自乐)的农妇农夫;
• (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
• (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
• 共同营造了一种(空阔清幽、生趣盎然)的 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 闲情逸致和澹泊宁静的心境)。
主旨: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的 辋川别业优美风光,抒发了诗人淡 泊宁静的情怀
重点赏析颔联
译文: 下了好久的雨,空寂 的丛林,(炊)烟缓缓上升, (农妇)蒸了藜菜,煮好黍饭, 送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吃)。 (雨后)广阔迷茫的水田上白 鹭在翩翩飞舞,幽深静谧的树丛中 黄鹂鸟在婉转鸣叫。 我住在山中素喜宁静,早上去 看木槿花,(感叹人生的短暂),又在 松树下准备斋食,去采摘带露水的 嫩葵叶。 我已经与世无争了,谁又何必 再对我起疑心呢?
山居秋暝 鸟鸣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是鸣春涧中。
王维另有一些山水诗意境开阔,气势宏大
如: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汉江临眺》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生活的后期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对政 治的热情逐渐消失了,开始淡然处世,过一种半官半 隐的生活。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政局的变化,张九 龄罢相后,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朝政非常黑暗,后 来又发生安史之乱,对他打击更大;二是其母亲笃信 佛教,对王维影响很大;三是王维31岁时妻子病故, 以后30年没有再娶,晚年无子,生活孤独。
王维以禅入诗,表 现出诗人孤寂爱静的 性格特点,同时,在 禅与诗的结合中,营 造出了独特的冲淡空 灵的艺术意境,另外 因王维是画家,又能 以画入诗,从而使这 类山水诗达到了艺术 的极致。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唐代的离别诗歌
• 一、独特的送别方式 • 1.折柳送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 4.写诗赠别 • 二、唐人离别诗中的时空背景 1.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2.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诗
中 国 古 典 诗 歌 体 裁
古 体 诗
近 体 诗
古体诗 乐府诗 绝句 律诗
四言:出现最早
五言:成熟于汉代 七言:成熟于唐代
五言 七言 五言 七言
词
曲
又称“诗余”“长短 排律 句”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 散曲 字有定声,以两宋成 就最高。 又称“词余”,以元 代成就最高。 剧曲
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先秦诗歌:《诗经》《楚辞》 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 文人诗歌—“三曹”、陶渊明 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田园诗 “高岑”边塞诗“新乐府”“小李杜”等 五代词:李煜 宋代诗词:宋诗—陆游、杨万里等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元曲:马致远、张养浩等 明清诗歌:于谦、龚自珍等
本诗内容?
• 1、2句:送行之地的景象。 • 3、4句:友人走后的思念之情。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化抽象为形象。用两岸无限春色比喻 相思惜别之情,言其如影随形,无处不到。 且用春光的清丽暖和喻友情,浓厚美好。
延伸拓展: 分析下面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
主旨:写送别友人之场景,表 达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描述景象
北风劲吹,角弓发出嘶鸣。 将军扬鞭跃马,正在渭城野外驰骋。 百草凋枯,猎鹰的目光分外犀利, 残雪消融,猎马的脚步格外轻快。 刚刚还在几十里的射猎场, 片刻就回到了军营。 回首远望射猎处, 千里浮云都淹没在苍茫暮色之中。
以禅入诗
王维中年后奉佛教日笃,具体表现为: ⑴ 表现恬淡的心境和超然出世的情志。 ⑵ 描写幽静的环境,追求寂静的境界。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如何读懂一首诗歌?
• • • • • • 读题目 读尾句(尾联) 理解关键字词 掌握传统意象 学会知人论世 识别作品风格
•思考探究二:
你认为《积雨辋川庄作》这 首诗中,哪句更能体现“诗中 有画”的特点?是怎样体现的?
“诗中有画”
• 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 • 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高低 和谐,极具层次感。 • 在背景上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夏日 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自近而远,富有立 体感。
主旨:写辛 夷坞幽静之景, 表现诗人宁静淡 泊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