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提升阅读思维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王永林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17年第07期
摘要:思维是阅读的核心与主体,贯穿阅读过程的始终。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被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构建以思维为核心的阅读活动体系,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思维;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9/22-0064-03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密切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被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意识到,思维是阅读的核心与主体,贯穿阅读过程的始终。
语文学习就是阅读思维的旅行,一方面是能将文字读懂,就是用思维去释义;另一方面是将读到的说清楚,就是用思维去表达。
有质量的思维,是真正阅读的前提。
因此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构建以思维为核心的阅读活动体系,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关注求异思维,聚焦促进认知拓进的内容
学习的发生是指在学生已有基础上向未知领域的拓进。
这里的已有基础是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学习策略、情感体悟等各方面的现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运用同化、顺应等将未知领域变成已知领域,就是认知拓进。
一篇课文字、词、句、段,语、修、逻、文,聚焦什么样的内容最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已知和未知的认知冲突,优化学生的思维参与积极性,就可以确定能够促进认知拓进的文本内容,使学生处于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以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例,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学生有阅读这类散文的初步基础,从阅读策略上来看知道可以通过听其言、看其貌、观其行来了解人物的特点;从写作策略上看,学生也有过多次写人习作的练习,知道写人要通过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去描写一个人,知道要通过事例去刻画人,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教学内容的定位较浅,学生的思维没有进一层的深入,学习的有效度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