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并验证CO2和CO的性质的实验,请看图后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A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方程式为。
(3)B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方程式为。
(4)C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方程式为。
(5)D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E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方程式为。
2.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根据上图装置回答:(1)实验时,在点燃C处酒精灯前必须先通一会儿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2)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排除对下面实验的干扰.(3)若实验时,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则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实验时,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5)若实验时,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氢气.(6)经分析,若要同时检验出氢气和一氧化碳,需对该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要说明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1)向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过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过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2)小明发现家中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他和同学利用这枚戒指展开了研究性学习.[查阅资料]①真金在空气中不会生锈,生满铜绿的“金戒指”材质为铜锌合金;②铜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据上述资料可知,碱式碳酸铜是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3)[实验探究]将该枚生满铜绿的戒指加入过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绿色.小明猜想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氮气.小芳认为小明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小芳的依据是________.小芳认为产生气体中含有CO2,并用一种液体进行了验证.请你写出小芳进行验证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华认为产生气体中除了含有CO2外,还可能含有另一种气体,另一种气体是________,产生这种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两种外观类似黄金的合金制品:A:Cu﹣Zn合金; B:Cu﹣Ag合金,若实验室只提供一瓶稀硫酸和必要仪器.①你认为能测出合金________(填序号)中铜的质量分数;②取上述①中填写的合金粉末20g放入烧杯中,加入5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9.8g.求:①产生氢气的质量;②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4.生石灰、纯碱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药品,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两种粉末加水溶解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得到了白色的悬浊液,实验小组对过滤所得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充分讨论,作出了如下猜想:①滤液中含有NaOH、Ca(OH)2②滤液中含有NaOH、Na2CO3③滤液中含有NaOH、Na2CO3、Ca(OH)2④滤液中只有NaOH【交流讨论】以上猜想中一定不正确的是猜想;原因是。
【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检验滤液中的溶质成分。
Ⅰ.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Na2CO3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滤液中溶质除NaOH外,还一定含有(填化学式)。
【反思与评价】(1)滤液中一定没有CaO的原因是(2)【进行实验】中的实验Ⅱ(填“需要”或“不需要”)进行,原因是。
5.盐是初中化学五大物质类别之一,通过对盐的相关化学性质的学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Na2CO3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烧杯中溶液瞬间变浑浊,实验后在老师的建议下,他们对所得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Ⅰ.BaCl2、NaCl猜想Ⅱ.Na2CO3、NaCl猜想Ⅲ.NaCl【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探究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证明猜想Ⅱ正确,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式。
【反思与评价】小华认为,在验证猜想Ⅱ正确时,还可采用测定溶液pH的方法,则正确的操作是:。
【拓展应用】若从该滤液中回收氯化钠,应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充分反应后,经蒸发结晶就能得到氯化钠晶体。
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剩余废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制取二氧化碳后废液中溶质有哪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做出猜想】小军:只含有氯化钙小明:含有氯化钙、氯化氢小芳:含有氯化钙、碳酸钙经过小组讨论,其他同学认为小芳的猜想错误,理由是。
【实验过程】为了验证废液中溶质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反应后废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
实验2:小军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自己的猜想不正确。
【反思评价】李娜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正确,你(填“同意”或“不同意”)她的观点,原因是。
7.某兴趣小组在进行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忘记加入指示剂,为了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小组同学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没有观察到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你是否同意小组同学的说法,并说明理由;请写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后小组同学将废液倒入大烧杯中,进行溶液成分的探究,请你一起来完成。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氯化钠、碳酸钠猜想二:氯化钠、氯化氢猜想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交流讨论】同学们交流后得出,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1)甲同学取废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猜想三成立,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甲同学又改进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证明了猜想三成立。
(3)在今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探究纯碱的性质”中,同学们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并将A、B、C三支试管中的废液(沉淀已过滤)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烧杯中。
考试结束后,某兴趣小组发现大烧杯底部有沉淀。
为了探究上层溶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提出问题】大烧杯内上层溶液中除了含有水和酚酞外,还含有什么物质呢?【猜想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猜想二: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BaCl2猜想三: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BaCl2、HCl猜想四: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讨论与交流】通过认真讨论,小组同学排除了其中一种不合理的猜想。
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
【进行实验】实验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说明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发现有气泡生成。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猜想成立。
【拓展应用】小丽分析了实验,观察到烧杯内溶液为红色,她认为由此即可得出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8.某次实验课上,同学们将打磨好的铝片分别放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与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
为此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作出猜想】猜想一:Cl-对H+与金属铝的反应起促进作用;猜想二:对H+与金属铝的反应起阻碍作用。
【实验验证】分别取打磨过的形状、大小相同的铝片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中对所用酸的要求是。
【交流讨论】对比A、B两组实验,说明,铝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比C、D两组实验,说明Cl对H与金属铝的反应起促进作用。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过程中铝片经过打磨,去掉了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同学们又提出问题,盐-酸中的Cl是否能促进铝片表面氧化膜的分解呢?为了验证这一猜测和假设,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1)选取两片未经过打磨的、相同形状和大小的铝片,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2)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5mL10%的稀硫酸;(3)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0.5g氯化钠,5分钟后观察到:加入氯化钠的试管中有较多气泡产生,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上述实验说明。
9.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烧杯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后又褪色了呢?【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
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又进行猜想。
【猜想假设】猜想1:酚酞溶液变质猜想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H2O2猜想3: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大【实验探究】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拓展延伸】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氧气,该白色固体可能是。
10.某兴趣小组成员为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表面打磨过的铁丝放入10%的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铁丝表面出现黑色附着物这一异常现象,于是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出现的黑色附着物的成分是什么?怎样才能在铁丝表面直接得到红色的铜?【查阅资料】①铁丝属于铁合金;②铜粉一般为红色,颗粒极小时为黑色;③硫酸铜溶于水时,极少量的硫酸铜会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氧化铜(称为水解反应),新制的氢氧化铜易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
【做出猜想】猜想1:该黑色附着物中含有;猜想2:该黑色附着物中含有颗粒细小的铜粉;猜想3:该黑色附着物中含有氧化铜和铜。
【设计实验】多次实验得到较多黑色附着物,将其分成两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写出实验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延伸】硫酸铜的水解反应中,生成的硫酸若被反应掉会促进水解反应的进行,而如果溶液中有硫酸存在则会抑制水解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