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聆听到花开的声音------ 小议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舒家小学江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扎实落实课堂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必须重视语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与训练。
我们只有把课堂常规落实到位,才有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才有可能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老师们不知注意了没有,语文四个能力中把“听”放在首位。
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
放眼社会生活,倾听能力的运用最为广泛,大到听报告、听广播、听音乐,小到日常交流对话,时时处处都需要倾听。
曾经有人研究过,一个人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分配比重分别是:听40℅,说30℅,读20℅,写10℅。
由此可见“听”的重要性。
那孩子们听的现状又如何呢?让我来先来看看课堂上的几个常见镜头吧:发言的学生讲得津津有味,别的学生或东张西望,或挤眉弄眼,或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一位学生的发言还没有结束,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地顾不上听讲;合作学习时,老师的要求还没有说完,学生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老师的后半句话往往淹没在一片声浪中……再谈谈我们一(4)班的《在家里》这一节课。
识字以后过渡到段落的教学,我提了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家里,你最喜欢干什么?问题一出,马上有许多只小手臂高高扬起,其中有五六个同学还边扬手臂,边“我,我,我!”的高叫。
他们企图利用高扬的手臂和“我,我,我!”的高叫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能获得发言的机会。
可是这时有好几个孩子乘机玩起铅笔来了,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歪歪斜斜坐着,犹如太师一般,早把课堂纪律置之脑后。
他们就是把这一声声的闹嚷声当成了最好的庇护。
诊断:这些都是低层次的听——这种争先恐后的发言,看似热闹非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其实许多学生只是参与到这种答题形式中,他们对老师的提问并未进行思考,(即进行语言的组织,也就是孩子思维的过程),便匆忙举手,只是为了争抢这一表现自我的机会。
这种舍本逐末的动机导致许多学生真正站起来回答时,总是说半截,老师必须得再次提醒:请你完整的有条理地说。
更可笑的还有孩子闭口不说,不好意思地挠挠脑袋,很无辜的看着你,或干脆难为情地说我忘了。
而其他孩子俨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
老师们,从以上种种我们不难看到低年级孩子的听课习惯。
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专心持久地听教师讲解,也不能静心心来思考问题。
习惯不是天生得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
这就需要从低年级开始注意培养,一旦没有养成好习惯,到了高年级要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呢?下面我简单介绍我自己一些粗浅的做法,与各位老师交流。
一营造氛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变化课堂节奏,提供保障。
“亲其师而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其师,教师首先对学生要倾注满腔的热情和爱心。
走上讲台,教师饱满的情绪和充满激情的言语会让学生的听课情绪为之一振。
在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中,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投入教学活动的专注力才能得以提高。
除了依靠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寻求突出重点的途径以及分散难点的策略、方法。
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特征,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设计好有层次的练习,让教学过程精彩、紧凑、容量大,这样的课堂才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学生上起课来津津有味,轻松快乐地进行学习。
课堂上不断变化的节奏和频率,也可以检查出哪些孩子在认真听讲,哪些不是,让学生找不到机会也没有时间去开小差。
在平时教学中我常突然问:“刚才我提出了什么问题?”“他刚才是怎么说的?”这样训练对学生的专注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常时间这样训练,学生不得不听,逐渐达到专心听讲。
二、调整学生心态,明确听课重要性。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自己说的才是对的。
因而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
1、直言利害大家一定有这样的感受,总希望别人能安静的听完你的发言,如果谁来打断,你会十万分的不高兴。
其实孩子们也和成人一样,也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聆听和尊重!所以,当个别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没有认真听讲或发生打断时,我们老师可以真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如,“上课时你们随便插嘴,使有些同学听不明白,别的同学有很大意见呢,我也感到很失望!”使学生明白自己不认真听讲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自己,也伤害了同学。
2、形象说明诚然,我们也要让孩子们懂得认真听讲的好处。
在座的老师当然说得明白,但对于一年级孩子他却听不明白。
因为你不能照本宣科,不能生硬直白地说,“孩子们,认真听讲能使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你们要认真听讲。
”诸如此类的说教式言语。
这需要我们想更巧妙的方法去说服,去降服孩子们。
我采用了这样的办法:我将一个大大的“聪”字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首先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因为‘聪’字把大大的耳朵摆在第一位,会用耳倾听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
其次呢,聪明的孩子会动手、动口和用心,其中‘用心’是基础,放在‘聪’字的右下角,而‘聪’字右上角那两点,不正像一双勤劳的小手吗?它告诉我们要先做再说,多做事少说话,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
”学了这个字,学生果然比平时听得更认真,而当他们忘了专心倾听时,我就会意味深长地说一说黑板上“聪”字造字的绝妙之处,他们就会会意地笑笑,马上改正错误。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想成为老师心目中聪明的孩子。
3故事儿歌潜移默化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他们最喜欢的朗朗上口的儿歌或故事,借此来教育,这样效果就要好多了。
如我们可以精心选择儿童诗《只听半句》只听半句他无论听谁讲话------只听半句。
奶奶告诉他:“天冷了……他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已经加了一件衣裳。
爸爸说:“瞧你这道算术题……他说:“知道了,知道了,我以后一定算仔细。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
写诗歌中的小朋友做事没有耐心,无论听谁讲话都只听半句,最后导致他的屁股上印了两道杠杠的笑话。
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我们也可以编儿歌:“小耳朵,用处大,倾听声音全靠它。
一只左来一只右,都是我的好朋友。
长知识,广见闻,学会倾听是根本。
会倾听,不简单,终生受益好习惯!咱们还可以给孩子们讲故事,讲故事前要求小朋友认真听,讲完故事后老师可以提几个问题,听讲认真的小朋友予以表扬。
从故事和儿歌中他们明确了“听”的重要性,品尝到了认真听的成功感。
就这样,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和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听”的自觉性,让他们明确听课重要性。
久而久之,我相信学生会愿意“听”,会更好地去听。
三发挥教师榜样作用。
低段学生的模仿意识很强,教师的示范倾听是学生学习的一面最直接的镜子。
记得教学《爷爷和小树》这一课,我要孩子们模仿第二自然段说说春天来了,爷爷是怎么帮助小树的这一教学环节。
我们班的舒佳颖同学居然怯生生地举起了手,这对于他来说,可是破天荒的头一次,而且问题也并不简单。
我惊喜地请他回答,只见她慢吞吞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脸已经涨得通红,站在位子上足足有一分钟不知所措。
我满怀着信心给他起了个头:春天来了……我耐心地等待着,微笑着对他说:“别着急,慢慢说,你瞧,大家都在认真地等着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也在静静的等待。
她抬起头看了看我信任的目光,鼓起勇气说出了在心里酝酿已久的答案。
“春天来了,爷爷给小树捉虫,小树笑了。
”说完,他如释重负的又颇为满足地坐了下去。
我也着实为他捏了一把汗。
这时候我紧抓住良好契机,大张旗鼓地表扬了她。
从那以后,舒佳颖同学敢把小手举高了。
瞧,教师的专心倾听,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尊重,使他们在民主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有了再次交流的愿望和行动。
全体同学也受到了感染,他们也懂得期待,懂得在静静等待中学有所获。
有时,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叙述显得拖沓和罗嗦,作为教师也要耐心地听完,绝对不可以粗暴的打断,或显露不耐烦的神情,甚至厌烦地示意坐下请其他孩子回答。
我们可以采用“边听边提示”、“边听边询问”这样循循善诱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答题的自信心。
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其他孩子也沉下心来,像老师一样细心聆听,积极思考,思索该如何说得更好。
老师们,让我们今后积极热情、耐心真诚地倾听,用鼓励的期待的眼神、微笑的专注的神情,引导学生大胆、大方地表达,自由、平等地言说。
为其他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也为自己的教学开启方便之门。
四随时强调,持之以恒当倾听的重要性明确了,榜样也有了,学生中还是会出现不懂倾听的学生,好学生也会时常出现反复,他们会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继续“我我”地喊叫,继续开辟自己的自由天地进行畅游,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持之以恒,随时强调教育了。
1.教学中,树立“对每一个违反常规的学生都要进行沟通”的意识。
当你正讲得津津有味,讲到精彩之处时,如果你发现有几个孩子正若有所思,或正自得其乐的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玩耍时,我们老师切不可以动怒,甚至劈头盖脸的大喝一声“xxx”。
这样做只会打断你正常的教学思路,浪费教学时间,同时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
遇到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这样做:(1)树立学生榜样。
我们老师是孩子模仿的对象,那么身边同学的榜样也同样是他们学习的对象。
“瞧,鲍德楷坐得多端正,他已经做好认真听讲的准备了。
”“他的小耳朵真尖,这么一点小错误也能听出来。
”“斯文莹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位同学,她在认真听呢!”“他的小眼睛始终紧盯着大屏幕,老师知道他听得最认真了”……通过类似这样的语言,随时提醒孩子们听讲的外显状态应该是坐端正,仔细看。
那时受表扬的同学更是信心满满,努力表现自我。
这真可谓是一箭双雕,极明智之举。
(2)不影响教学原则上,教师及时告诫孩子。
当孩子们大声地喊着:“我、我”时,我们可以说:老师要请把手高高举起,安静等待老师点名的小朋友来回答问题,这样孩子们就知道了这样做是永远得不到回答问题的机会。
当学生的思路游离时,我们教师要把严峻、期待的目光落在不专心听课的学生身上,与之目光交触,引起学生警觉,使他意识到老师在用目光警示自己,应该收敛言行,认真听课。
如用目光暗示的方法学生注意力仍然集中不起来,教师可以停下来,课堂上突然的停顿也会使开小差的学生知道老师是在提醒自己。
这招再不行,老师就很有必要走下讲台,以巡回讲课的方式,悄然走到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身边,轻轻地摸一摸他的头,让他意识到老师已知道他在做小动作等,鞭策端坐静听和思考,强制守纪听好课。
2课后,及时进行交流。
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我们要耐心的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听课不认真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