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生活与哲学》第一二三单元练习班级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1.认识和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属于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应当予以摈弃。
()3.从内容看,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4.安于现状、因循守旧和无所作为的态度是唯意志主义的表现。
()5.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6.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因而具有“人化”的特点。
()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即开锁也要处理矛盾。
()8.辩证否定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先肯定后否定、先克服后保留。
()9.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1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又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1.2018年8月13至20日,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中国召开。
这是我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
以下对哲学的认识,错误的是()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②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英国大主教贝克莱声称,世界只是我们心智的构造物。
塞缪尔•约翰逊则认为,一脚踢块石头过去就能偃息争论。
约翰逊与贝克莱的分歧()①是对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认识②是对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认识③反映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④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对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据报道,“黑月”是罕见的天文景象,不少末日论者担忧,此景是不祥之兆。
此前,每当出现“血月”和“蓝月”等天文奇景,也会引起末日论者的关注。
不过,科学家表示,“黑月”等现象不足为惧,地球仍会照常运转。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质C.事物是相对静止还是绝对运动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14.“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
”这一命题()A.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B.夸大了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C.夸大了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D.正确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5.中国古代哲学家探讨的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谁依赖谁的问题。
他们思考的是()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C.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问题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6.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17.专家称,白天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和夜晚常看电视的人更容易肥胖,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不仅会改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还会导致血糖上升。
这告诉我们()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8.唱歌不着调,又称“失歌症”。
科学研究发现,这是由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病变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歌唱、演奏和欣赏乐曲等能力。
这表明()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②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③人脑细胞具有制约意识活动的功能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19.科学研究表明,人们随手丢弃的一块手机废旧电池的污染量相当于100个普通干电池的污染量,可污染约6万升水。
人们喝了被污染的水,可能会出现肺气肿、骨质改变、贫血等病症,甚至可能瘫痪。
这体现了()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②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的联系③联系具有主观性④联系具有多样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下列诗句与其所含哲理不一致的有()①十事半通,不如一事精通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③多言数穷,不如守中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1.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十九世纪中叶,当人们还未发现珠穆朗玛峰是最高峰的时候,珠峰已经作为世界之巅屹立于我们的蓝色星球上。
这说明物质()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B.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反映C.是自然现象的共同本质D.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23.右侧漫画《微笑就是太阳》()A.否定了世界的客观性B.否定了物质的可知性C.肯定了意识的能动性D.肯定了意识的派生性24.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原有所息。
”仲尼曰:“生无所息。
”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仲尼观点相近的是()①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③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④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5.“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的《论诗绝句》中诗句。
下列选项中与其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D.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26.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
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这段话告诉我们()①战争与和平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7.中国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北宋王安石在《元日》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为人们耳熟能详。
下列选项中,与其蕴含相同哲理的诗句是()A.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B.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C.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D.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28.《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提出,按照整体协调推进和鼓励试点先行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引领带动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这一方案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③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把握其主要矛盾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9.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说过:“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极大的错误。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创新需要否定别人承认过的真理②创新需要“扬弃”,开拓新境界③创新就是独创,独创就是创新④创新要研究新情况,与时俱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0.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31.右侧漫画《吵架》说明()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②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不可分割③矛盾的斗争性为同一性所制约④矛盾的斗争性推动着事物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32.怎样“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关键是让有含金量的改革真正落地。
为此,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第二次会议提出,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第三次会议提出,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能否实现;第九次会议提出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运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所学知识,分析中央高度重视改革措施落实的原因。
33.当前中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扶贫脱贫则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
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
从事物发展状态的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浙江选考《生活与哲学》第一二三单元练习答案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正确的请涂T,错误的请涂F)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32.(1)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只有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才能切切实实取得成效;(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让有含金量的改革真正落地,才能检验各项改革举措是否正确,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从而实现改革的目的。
33.(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2)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防止等靠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变创造条件。
(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当前扶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要果断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走好扶贫脱贫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