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论文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姓名:* *学号:05C105导师:* * 教授安徽工商管理学院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引言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2国内外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1.3 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原理2.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2.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2.3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2.4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流程第三章工程项目风险识别3.1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方法3.2 工程项目生产技术风险识别3.3 工程项目环境风险识别3.4 工程项目市场风险识别3.5 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识别3.6 工程项目财经风险识别第四章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估4.1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4.2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估方法第五章工程项目风险对策5.1 项目风险预警5.2 项目风险回避5.3 项目风险转移5.4 项目风险缓解5.5 项目风险自留第六章案例分析6.1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介绍6.2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6.3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各风险定性分析6.4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项目风险控制处理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摘要:工程项目投资一直被认为是“高风险投资”,工程项目的一次性使其不确定性要比其他一些社会经济活动大得多,对于任何一个项目,尤其是在大中型工程项目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由于投资量大、工期时间长、技术环节复杂、工程参与方众多、不可预见因素较多、涉及的面较广,其成败往往会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的成败,甚至是一个企业存亡。

因此,对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受到了企业高层的高度关注。

然而,在工程项目中风险是无形的、抽象的,因此对于其进行管理是颇具挑战性的,而正是这种挑战性,使得人们在与风险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风险的认识,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风险系统管理思想和理论,对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更为全面、更加科学。

风险管理是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风险管理和目标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

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加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对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并对项目风险的分析和评价进行具体的分析,分别提出了风险规避的策略。

最后,通过对淮北矿业集团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案例分析,进一步对风险管理认识具体化,以更好的说明风险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风险”也在各行各业各个方面不断显现。

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各行各业的经营生产,风险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体现出来。

对于风险来说,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只有金融市场与其有关,而对于建筑业来说没有多大关系.事实远非如此,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己认识到,在确定如何将其资产进行投资时,风险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

对投资者来说,面临两个重要的问题:项目的收益是否与其面f临的风险相匹配,以及如果在不利的情况下,最大损失为多大。

这一观点仍然适用于建筑业。

由于建筑业中的人员来自于两个方面:委托方决定工程的建设,被委托方则承担各项具体任务,如承建房屋、道路、大型开发公司或私人业主,被委托方则包括各类专业人员,如建筑师、工程师、总包商以及各种专业分包商及供应商,参与方的组织构成,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都会对风险产生不同的影响。

建设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如人员、材料、设备的情况变化,投资决策、设计、建设及使用各阶段出现的诸多问题均会影响建设项目的实施,进一步说,会以各种方式增加项目的风险。

因此,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为此,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程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工程项目的投资是以国家为主,企业也以国有单位为主体,一旦出现问题,风险主要是国家承担,与企业的直接利益关系不大,放以来,我国的工程项目投资己呈多元化,因而工程风险管理意识极为淡薄,改革开企业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工程风险管理己逐渐被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所重视,面对我国工程领域所发生的这一变化,工程界人士迫切地需要了解工程风险究竟是指什么,它们对项目各参与方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对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

工程项目的参与方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要保证项目能按预期的目标实现,从而使参与各方获得各自的预期回报,风险分析与管理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此外,我国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这一过渡时期,工程项目各参与方所面临的风险更有其特殊性。

这就要求项目参与方对风险予以更充分的认识,也对各方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目前己加入WTO,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市场竞争论将越来越激烈。

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是重要的途径。

风险管理水平,作为衡量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决定我国建筑业将来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因素。

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是我国建筑业与国际接轨的一条必由之路。

基于前述,提出本课题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做进一步的研究,提出自己的新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中尽一份微薄之力。

1.1.2研究的目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识别和度量项目风险、制定和管理风险处理方案的系列过程,是人们对潜在意外损失进行辩识、评估、预防和控制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使工程质量、进度、费用三大目标的实现得到有效控制。

风险管理是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通过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对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

纵观国内外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从理论上说可谓百家争鸣。

但在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如何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这个环节上,国内有关著述甚少。

这一方面说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在我国引进时间还不长,另一方面也说明有关方面重视不够。

迄今为止,我国关于风险管理的一些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某一具体风险的研究,如“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及其理论与方法研究”等,而缺乏对工程项目风险的系统研究。

在风险分析的内容上,大部分是关于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和可靠性工程问题,而关于风险评价的量度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甚少。

而作为项目管理者,要想成功地管理项目,就必须成功地管理项目风险,即应研究项目发展的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要有侧重点地管理好风险,分清轻重对于风险管理,早在十九世纪,法国的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法约尔第一次把它列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

直到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一门新的管理科学一一风险管理才在美国正式形成,从此风险管理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缓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研究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1.2国内外发展及状况在20世纪初,一战结束后,德国就为战后重建提出了“风险管理”。

到30年代,风险管理开始在美国出现,直到50年代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边缘科学。

1963年,美国出版的一本手册中刊载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从此之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全面开展,各种地区性或国家学术机构都对项目风险管理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讨。

风险管理成为了一门新兴边缘科学,特别是在工程项目和经济方面,获得高度的重视和迅猛发展,但由于该学科年轻和旺盛的生命力,其理论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发展和完善,国际上的研究趋势是采用系统的方法,如神经网络、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系统动力学等,对整个风险管理的过程进行规划和控制。

1983在年美国RIMS(The Risk Management Society )年会上,世界各国学者共同讲座并通过了“101 条风险管理准则”以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准则。

此后,英国 C.B.Chapman 教授在《RiskAnalysis for Large Project: Model, Method and Case》一书中提出了“风险工程”的概念。

风险工程是对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的汇合集成,以便更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使得其在较高层次上大规模的应用风险管理研究成为可能。

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和创新以及在实践中的初步应用,学术界已对风险管理理论达成一致的看法,认为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和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对项目环境的不确定性的研究与防范,以此达到降低损失和成本的目的,在防范项目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国内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外各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书籍被介绍到中国,风险管理教学、研究和应用开始起步;在工程建设领域,风险分析的理论也开始应用,例如,上海地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已成功地运用了项目风险管理方法。

我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始于风险决策,1987 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风险管理研究的开始。

此后,有关学者和专家对风险分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大部分理论体系还停留在郭教授最初提出的体系基础上。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有较大的距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绝大多数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都是政府,客观上导致了工程项目投资者和项目实施者的利益分离,风险管理能力缺乏和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逐渐开始对项目风险性的认识,将项目风险管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转变以前的项目风险依赖性思路,开始推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承担责任和风险”的原则,真正实行“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营方式,这就更加要求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学术界对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日趋关注,各种学术会议相继召开,如由我国优选统筹法与经济学数学研究会项目管理研究委员在 1991 年召开的第一界全国项目管理学术交流会,1995 年召开的首届国际项目管理学术会议,2008 e-风险管理国际会议(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Risk Management)在东南大学举行等,为我国风险管理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推动了风险与安全管理领域研究的深入,标志我国学术界对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研究的进一步提升。

在实践方面,我国的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也有一些实践经验及应用研究,如黄河小浪底工程,京九铁路等,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研究成果。

但由于项目风险管理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在应用方面,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专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