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效课堂的十五个细节

高效课堂的十五个细节

高效课堂的十五个细节一、关于目标先撇开大理论不讲,咱凭心而论,一节课究竟要学生学习什么是我们必须首先要厘清的第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用课堂的术语表述出来,叫做“学习目标”。

应该说,没有目标的课堂是不存在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标设计有问题的课又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尽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突出三维目标的规定,但是,竟有那么多的教师仍旧我行我素,习惯了大而化之,堂而皇之。

有几次听完课之后,跟任课教师攀谈:“请问,这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各是什么?”多数教师会陡然一怔,不知所云。

教师更在乎的是教完了这节内容。

所以说,课堂最大的失误是目标设计的失误。

目标设计的粗疏是课堂效率最大的黑洞。

在我看来,目标设计有三个细节尤其重要。

一要恰当,二要具体,三要可测。

细节1:恰当。

所谓恰当,就是要保证学习内容最适合本节课学习。

这就需要兼顾时、人、地三方面的因素。

在一些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事情,为了满足执教教师的喜好,或者,打着追求真实的幌子,往往会安排学生学习跨年级的教材。

过去,文科有这样的嗜好,现在理科居然也有人效仿。

当学习内容失却恰当,课堂学习就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就会成为强人所难的“被学习”,其效率可想而知。

细节2:具体。

说到具体,问题就更突出了。

正如前文所言,一具体就恍惚。

从三维目标的规定来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假如我们把“过程与方法”,融入课堂流程之中,那么,“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包括态度与价值观)”,就成为我们应然的选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分解是为了定位的具体化,绝不意味着对整体的肢解。

目标要具体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一具体就得研究。

没有研究的深入,就不会有目标的具体。

诸如,语文的知识要素是什么,答曰,字词句篇、修辞知识、文学常识等等;语文能力指什么,答曰,听、说、读、写。

数学的知识要素是什么,答曰,概念、原理、法则以及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等等;数学能力是什么,答曰,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与判断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处理与数值计算能力、数学语言与符号表达能力等等。

我们一定要弄明白,凭借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究竟要让学生学会哪些知识、哪些能力,培养学生的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体不是面面俱到,二是要具体到重点难点。

具体是学习的着力点,具体是学习带有助力功能的方向盘。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构建分学科分学段的三维目标体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细节3:可测。

关于可测,一节课既然有了明确的目标,那么,目标的的达成度一定要便于测量。

我们不能否认,有些目标并不是一节课能够具体测出来的,但是,我们反对因为某些目标的难以测量,而放弃目标可测的追求。

目标一旦没有测量作保障,就会成为形同虚设的幌子。

目标不可测,高效无着落。

二、关于预习如果说高效课堂需要有突破口的话,那么,预习毫无疑问的能够当此重任。

应该说,高效课堂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将备受大家轻视的、逐步被边缘化的预习,强化为课堂的一个正式的、举足轻重的环节。

恰恰是这个环节的固化,让课堂成就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

如何让预习更有效,有三个细节请大家关注。

细节4:温故。

一是温故,温故知新是一条学习规律。

高效课堂理应承继。

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为了节省时间,抑或急功近利的直奔主题,竟然进行“零起点”预习。

我们要明白,“温故”其实就是在挖“新”的墙角。

任何学习都不会在“零起点”上发生。

一切“零起点”的预习操作,都是对学生既有认知基础的漠视和虐杀。

因此,作为一个重要原则,我们必须重视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首先,靠“温故”唤醒学生的认知需要。

细节5:分层。

二是分层,预习尤其需要由浅入深的推进。

切忌预习内容的并列推演。

必须警惕愈演愈烈的“试题化”预习倾向,要逐步从“试题化”过渡为“问题化”。

并且,问题设计要有大问题意识,切忌细碎繁琐。

在具体设计和操作中,还要对独学、对学、群学给以规范。

要强化独学,培养对学、群学合作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是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

独学是基础。

没有独立学习的合作一定是低效的合作。

从时间比值上来分,独学一般应该占6,对学、群学一般占4。

忽视独学的倾向,应该得到纠正。

细节6:方法。

三是方法,大家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教和学是融为一体的,不能分。

目前,在高效课堂的实践操作中,普遍不很到位的就是学习方法指导不到位。

没有教的指导的预习一定是低效的。

在学生预习的时候,尽管教可以“隐身”,但是,却必须“在线”。

眼下的情况是,不少老师喜欢以目标代指导,以流程代指导,以要求代指导,就是没有具体的方法作指导。

“怎么学”,“怎么指导学生学”,是当下具有空白意义的挑战。

我想起了数学证明题的辅助线。

当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遭遇沟沟坎坎的时候,我们得为学生搭建“桥梁”,当学生在自主建构过程中,我们得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三、关于展示如果说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的话,那么,展示这个环节,简直就是高效课堂最具革命性的课堂独创。

“知识超市”的陈列,“生命狂欢”的体验,都是随着这一环节的展开而实现的。

大家一再推崇高效课堂的精彩,这在很大气程度上要归功于课堂展示的精彩。

那么,如何让展示更更有效、更精彩?有三个细节特别重要。

细节7:先组。

先组,就是要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现在组内进行展示,也可以叫做“小展示”。

这个环节的价值有三:一是确保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在这个环节中得以落地生根;二是通过小组展示,既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预习结果,又可以成为班级展示的预演和彩排。

三是促成了小组学习的深度合作,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展示自信。

不少老师认为“小展示”浪费时间,可有可无。

其实不然,我们不妨问一句,“老师,如果你没有备课,走进课堂你会潇洒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会非常重要。

因为能会,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愿展;因为愿展,所以成功;因为成功,所以狂欢;因为狂欢,所以高效。

细节8:后班。

后班,就是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进行班级展示,也可以叫做“大展示”。

班级展示要树立三个意识:一是媒体资源意识。

不管是传统媒体黑板,还是现代多媒体设备,都要把它当做学生展示的舞台,要珍视课堂展示资源的价值,树立“浪费媒体资源就是教学事故”的理念。

白板、多媒体投影、实物投影仪,都要真正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工具,而不要让教师独用。

黑板,哪怕是你的课堂还没有添加黑板,一块黑板也要使用充分。

保证每一个组每节课都至少有一个学生爬黑板展示,应该作为一条课堂常规来执行。

课堂不能容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懈怠和浮躁。

别拿黑板不当干粮。

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一条隐形智慧:谁有能耐能把学生的“学”“拿出来”,他就会成为王者。

所以,我一直主张开展“资源利用指数”评价。

诸如,黑板资源利用指数=(实际展示人数/可容纳展示人数)×100%。

二是参与率最大化意识。

(要争取向杜郎口那样,人人参与展示。

黑板不够用,就把地板做黑板,甚至楼梯做黑板,室内黑板不够用,就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外置黑板。

)所有学习杜郎口的学校,如果说有折扣的话,那么,最大的折扣就是杜郎口人人展示和有些学习学校只能做到代表展示的折扣。

课堂太需要学情通览,一目了然了。

啥叫高效?啥叫低效?或许就是“一目了然”和“几十目了然”的分别吧。

三是随机展示意识。

在不能保证全员展示的情况下,究竟确定谁参加班级展示,这是一个具体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用数学的随机抽样最为科学。

我一直主张采用“坐标点对称随机抽样法”(按照小组围坐坐标,随机抽取与之对称的各组对应学生)确定展示人员。

我对“同层次展示”并不认同,更主张“差异展示”,因为,惟其“差异”,才更能反映学情的全貌,而且,“差异”本身就具有资源加价值。

不要担心某节课的评价不均衡,数学方法总是指向持续均衡的。

当然,也不反对教师指定典型问题学生参与展示。

细节9:多样。

多样,主要指展示形式的多样。

许多实验校的展示形式,基本都停留在板演和讲解上,“生命狂欢”遭遇形式单调的瓶颈。

要像杜郎口那样,开发课本剧、三句半、快板、快书、对联、诗歌、歌唱、舞蹈、绘画等喜闻乐见的展示形式。

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每一种展示形式的创新,不仅仅是又打通了一条快乐通道,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智慧得以爆发,能力和自信得以升华。

我想起了一句广告词:“快乐就是零负担。

”四、关于点拨面对课堂上大面积的学生展示资源,作为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展示资源的是非评价上,要思考生成。

这是高效课堂对教师教学智慧新的挑战。

我们并不一味地反对教师讲,我们提倡教师面对问题有针对性的讲。

该讲的不仅要讲,而且,要讲的头头是道,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当然,点拨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专利,学生的积极参与更为提倡。

如何点拨更加有效,也有三个细节需要关注。

细节10:互动。

恰如上面所言,高效课堂的点拨,不能是教师“一言堂”的“独角戏”,要为生生互动、组间互动、师生互动提供路径与桥梁。

要凭借“头脑风暴”般的“群见解”,触动学生主动建构的激情和灵感。

让互动成为一种提醒,让智慧在挑战中生成。

细节11:生成。

课堂高效看生成。

就生成而言可分为横向、纵向、系统三种形态。

横向偏重于拓展,指向多元;纵向侧重于深化,指向深刻;系统着眼于全局,指向结构。

客观的说,当下课堂的生成并不尽如人意。

譬如,语文课多喜欢让学生做题,普遍忽视朗读的生成。

其实,语文最基本的生成就是朗读,要引领学生生成情感,生成语感,生成理解,生成多元,生成个性,生成创造,生成深刻。

而且,一定要把朗读列入重点展示项目。

要善于把情感、理解、个性特色,通过语音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再如理科,面对学生展示资源的“对”和“会”,绝不能对了就对了,会了就算了,依然需要生成。

要生成结构,生成规律,生成方法。

俗话说:“井掏三遍出甜水”。

亲爱的老师,请在资源面前多加几层追问,跟学生一起接受课堂智慧的挑战吧。

细节12:示范。

高效课堂应该鼓励教师的课堂示范。

示范是一种素养,示范是一种责任,示范是一种人格。

放弃示范就是放弃修炼,就是放弃责任,就是放弃影响。

与传统课堂的示范不同的是,高效课堂的示范不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孤芳自赏,而是学习伙伴的引领与期望。

教师示范的精彩,是为了引爆学生的更精彩!五、关于作业作业,或者叫达标训练,是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我一直顽固的认为,如果作业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就谈不上什么高效课堂。

但是,在实际课堂操作中,这个环节往往会成为有时间就上,没有时间就放的无奈。

在这个地方要提课堂流程时间控制的问题。

缺少时间控制的课堂,就会像老牛赶山一样,走到哪里算哪里。

另外,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教育的急功近利,正在促使全国中小学纷纷“向缩短课时要效率、要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