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安全生产“三级”教育------车间教育内容授课人:部门(车间)负责人授课内容:一、车间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交接班制度:交班与接班人同时在场,进行交接。
1、人员情况。
接班人员有无迟到、旷工、误班现象。
交班人员有无早退情况、顶岗情况,双方有无交接工作离岗。
2、冶炼情况:按配料单加入炉料、渣料数量冶炼时间、钢温、预出炉时间、钢水量,中间包处理;钢包底电极情况,钢包循环水路有无隐患和问题,炉前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3、浇注工作:涂砂时间、温度;浇斗流槽烘烤清理、端盖是否完好;涂砂工具(销子、锤子、手电筒、镜子、秒表等)是否齐全。
4、起重设备:各类天车运行是否正常,使用状况是否良好,附属设备是否齐全。
5、电气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有无损坏及异常现象。
6、炉料、渣料。
炉料的添加数量、烘烤、渣料的配比,烘烤使用配比时间、数量、比例符合要求。
7、旧罐焊接:夜班焊接数量是否达到规定;焊缝是否符合要求。
8、计量设备:电子称、称等是否完好,配套设备是否完好齐全。
9、车床焊接:车床运行是否正常,清洁到位;加工符合要求;新罐焊接符合规定,摆放安全等。
10、运输工具:叉车、装载机、三轮车是否完好。
11、现场清理及安全工作:各工种是否按照车间卫生清洁要求落实,班组之间有无扯皮、推诿;有无安全隐患苗头、事故。
(二)、车间劳动安全技术规定1、人行道和车行道应该平坦、畅通;夜间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2、为生产需要所设的坑、壕和池,应该有围栏或者盖板。
3、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如果有损坏或者危险的象征,应该立即修理。
4、电网内外都应该有护网和显明的警告标志。
5、工作场所应该保持整齐清洁。
6、机器和工作台等设备的布置,应该便于工人安全操作;通道的宽度不能小于一米。
7、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堆放要不妨碍操作和通行。
废料应该及时清除。
8、工作地点的局部照明的照度应该符合操作要求,也不要光线刺目。
通道应该有足够的照明。
9、工厂要供给工人足够的清洁开水。
盛水器应该有龙头和盖子,并且要加锁;盛水器和饮水用具应该每日清洗消毒。
10、在高温条件下操作的工人,应该供给盐汽水等清凉饮料。
11、禁止在有粉尘或者散放有毒气体的工作场所用膳和饮水。
12、工作场所应该根据需要设置洗手设备。
13、传动带、明齿轮、砂轮、接近于地面的联轴节、转轴、皮带轮和飞轮等危险部分,都要安设防护装置。
14、起重机应该标明起重吨位,并且要有信号装置。
桥式起重机应该有卷扬限制器、起重量控制器、行程限制器、缓冲器和自动联锁装置。
15、起重机应该由经过专门训练并考试合格的专职人员驾驶。
升降口和走台应该加围栏。
走台的围栏高度不能低于一米。
16、起重机的挂钩和钢丝绳都要符合规格,并且应该经常检查。
17、起重机在使用的时候,不能超负荷、超速度和斜吊;并且禁止任何人站在吊运物品上或者在下面停留和行走。
18、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必须良好。
裸露的带电导体应该安装于碰不着的处所;否则必须设置安全遮栏和显明的警告标志。
19、电气设备必须设有可熔保险器或者自动开关。
20、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可能由于绝缘损坏而带电的,必须根据技术条件采取保护性接地或者接零的措施。
21、电钻、电镐等手持电动工具,在使用前必须采取保护性接地或者接零的措施。
22、电气设备和线路都要符合规格,并且应该定期检修。
23、各种气瓶在存放和使用的时候,必须距离明火十米以上,并且避免在阳光下曝晒;搬运时不能碰撞。
安全帽、防震圈不能混放,空瓶与满瓶不能混放。
24、氧气瓶要有瓶盖和安全阀,严防油脂沾染,并且不能和可燃气瓶同放一处。
25、乙炔发生器要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并且应该距离明火十米以上。
26、有毒物品和危险物品应该分别储藏在专设处所,并且应该严格管理。
27、在接触酸碱等腐蚀性物质并且有烧伤危险的工作地点,应该设有冲洗设备。
28、工厂应该根据需要,设置浴室、厕所、更衣室、休息室、妇女卫生室等生产辅助设施。
29、高空作业工人,应该由工厂供给安全带。
30、电气操作工人,按照需要分别供给绝缘靴、绝缘手套等。
31、工厂应该教育工人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32、按行业规定配发劳动防护用品和消防装置。
(三)、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规定1、为了加强起重作业安全管理,减少和避免起重伤害和设备事故,特制定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一切生产过程中的起重作业。
3、本规定所指起重机械包括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电葫芦起重设备。
4、新购置的起重机械,其生产厂家必须是国家主管部门指定并核发合格证(进口许可证)的专业制造厂,其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完备,有产品合格证和安全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书。
5、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对起重机械进行安全检查,包括每天作业前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每月至少一次)和定期安全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对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起重设备,必须进行检修处理,并保存检查档案。
6、自制、改造和修复的吊具、索具,必须有设计资料(包括图纸、计算书等),并应有存档资料。
7、起重机具的使用、拆除和移动应符合使用说明书及操作规程的规定。
8、起重指挥人员、司索人员(起重工)和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并接受安全技术培训,经地方主管部门签发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从事指挥和操作,严禁无证操作。
9、禁止使用起重机械移送人员。
10、进行起重作业前应组织检查。
(1)、检查吊钩、钢丝绳、环形链、滑轮组、卷筒、减速器等易损零部件的安全技术状况;(2)、检查电气装置、液压装置、离合器、制动器、限位器、防碰撞装置、警报器等操纵装置和安全装置是否符合使用安全技术条件,并进行无负荷运载试验;(3)、检查地面附着物情况;(4)、检查确认起重机械作业时或在作业点静置时各部位活动空间范围内没有在用的电线、电缆和其他障碍物;(5)、检查吊具是否选择适当及其质量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11、条起重作业中,起重机司机(起重操作人员)应遵守以下规定:⑴、必须按指挥人员(中间指挥人员)所发出的指挥信号进行操作,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由何人发出,均应立即执行;⑵、当吊钩或吊物下面有人,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时不得进行起重操作;⑶、严禁使用起重机或其它起重机械起吊超载或重量不清的物品和埋置物体;⑷、在制动器、安全装置失灵、吊钩螺母防松装置损坏、钢丝绳损伤达到报废标准等情况下禁止起重操作。
⑸、吊物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而可能滑动、吊物棱角处与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时不得进行起重操作;⑹、无法看清场地、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时不得进行起重操作;⑺、起重机械及其吊具、钢丝绳、吊物不应靠近高低压输电线路,必须在输电线路近旁作业时,必须按规定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能满足时,应停电后再进行起重作业;⑻、在停工或休息时,不得将吊物悬吊在空中;⑼、在起重机械工作时,不得对起重机械进行检查和维修,不得在有载荷的情况下调整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器;⑽、下放吊物时,严禁自由下落(溜),不得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⑾、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械吊运同一重物时,钢丝绳应保持垂直;升降、运行应保持同步;各台起重机械所承的载荷不能超过各自额定起重能力的80%;⑿、遇6级以上大风或大雪、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时,不得从事露天起重作业。
12、起重作业完毕,作业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⑴、将吊钩和起重臂放到规定的稳妥位置,所有控制手柄均应放到零位,对使用电气控制的起重机械,必须将总电源开关切断;⑵.对在轨道上工作的起重机,应将起重机锚定住;⑶、将吊具收回放置于规定的地方,并对其进行检查、维护,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要及时更换;⑷、对接替工作人员,应告知设备、设施存在的异常情况及尚未消除的故障;⑸、对起重机械进行维护保养时,切断主电源并挂上标志牌或加锁。
13、本规定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叉车安全操作规定叉车驾驶员除应熟悉本叉车的性能结构外,还应掌握装卸工作的基本知识。
1、在良好的路面上,叉车的额定起重为2吨,在较差的道路条件下作业,起重量应适当降低,并降低行驶速度。
2、在装载货物时,应接货物大小来调整货叉的距离,货物的重量应平均的由两货叉分搭,以免偏载或开动的货物向一边滑脱。
货叉插入货堆后,叉壁应与货物一面相接触,然后门架后倾,将货叉升起离地面200毫米左右再行驶。
3、严禁高速急转弯行驶,起升或下降货物等,起重架下绝对禁止有人。
4、在超过7°的坡度上运载货物应使货物在坡上的上方。
运载货物行驶时不得作急刹车,以防货物滑出。
在搬运大体积货物时,货物挡着视线,叉车应倒车低速行驶。
5、严禁停车后让发动机空转而无人看管,更不允许将货物吊于空中而驾驶员离开驾驶位置。
6、叉车在中途停车,发动机空转时应后倾收回门架,当发动机停车后应使滑架下落,并前倾使货叉着地。
7、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现可疑的噪音或不正常的现象,必须立即停车检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排除,在没有排除故障前不得继续作业。
8、工作一天后,应对燃油箱加油,这样不仅可以驱出油箱内的潮气,而且也能防止刹气在夜间凝成的水珠溶于油液中。
9、未经公司领导同意,任何人不得动用叉车。
为了提高叉车的使用寿命及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为保持叉车最佳运行状态和各零部正常运转,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对本机器严格地进行定期保养。
每班出车前必须检查以下各处:⑴、检查燃油储油量。
⑵、检查油管、水管、排气管及各附件有无渗漏现象。
⑶、检查工作油箱的容量是否达到规定的容量。
⑷、检查车轮螺栓紧固程度及各轮胎气压是否达到规定值。
⑸、检查转向及制动系统的灵活住和可靠性。
⑹、检查电气线路是否有搭铁,接头是否有松动现象,喇叭、转向灯、制动灯及各仪表工作是否正常。
以上准备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始工作。
(五)、车间生产现场管理制度为确保生产现场人员和作业符合要求,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卫生、文明生产;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浪费,减少事故发生,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组织活力。
特制定本制度。
A、现场区域划分:B、责任区分C、实施内容1、整理整顿要求⑴、整理:效率和安全始于整理。
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
对于生产现场不需要的坚决从生产现场清除掉;⑵、整顿:在整理的基础上,把生产现场需要的进行定置管理;⑶、清扫:生产加工部位除随时清扫保持清洁整齐外,工作台附近不得有杂物。
⑷、清洁:每个员工持证上岗,仪容整洁大方。
每个员工工作有序,保持肃静,姿态端正。
⑸、素养:上班时间未经主管同意不得擅离工作岗位、在非指定场所严禁抽烟;每个员工要养成良好工作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不断提高全体员工自身的素质。
2、定置管理⑴、定置摆放、工件按区域按类放置,合理使用工位器具。
⑵、及时运转、勤检查、勤转序、勤清理、标志变化,应立即转序,不拖不积,稳拿轻放,保证产品外观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