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上好一堂主题班会 PPT课件

如何上好一堂主题班会 PPT课件

课中的碰撞,课后的拓展,把课内和课外的全过程沟 通起来,把学校、家庭、社区乃至社会的状态沟通起 来。
把握教育内容中的生成点。在教育内容看似矛盾处, 在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多元解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联系社会、联系自己的经验,进行生生间、师生间的 平等对话,思想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和言语。
内容选择时可供参考的一条线索
对话观:商谈、沟通、理解、认同(涉及的道德品质主 要是尊重、理解等)。
分享观:共同分享、助人为乐(涉及的道德品质主要是 与人为善)。
多元观:在分清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在某些领域中, 特别是属于私人生活的领域内,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选 择(涉及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宽容)。
五要素
• 主题选择 • 教育目标 • 活动内容 • 活动形式 • 活动效果
合作式 质疑式 体验式 讨论式 ------
——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
班级活动的启发发言 班级活动中的插言 1、活动主题的提升,画龙点睛 2、活动纠偏,使活动回到正轨 活动的总结发言 1、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简单评价 2、对活动意义简单提升 3、对活动不足以及拓展提出指导意见
2、“大”中见“小”
• “大”指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 “小”指学生的思想实际。

班主任在进行主题提炼时应该紧扣时代脉搏,
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善于从国际国内出现的最
新热点话题或大事件中挖掘主题。

2010年世博会、感恩中国的十大人物、阳光
伙伴、体育在中考中占30分、《两纲》……教育
法规、政治形势、尖端科技、影视天地、体育明
• 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因 此,我们要进行主题的创新拓展,加强诸如心理健康教育、 性知识教育、挫折教育、网络教育、禁毒教育、国防教育 等新的教育主题。

2、如何制定教育目标?
《责任在肩》高一(3)班 举例分析:
一、教育目标
1、让学生明白,责任是一种承诺,是一种坚 持,是通向成功的钥匙。
八、班主任感言 九·、学科教师媒体寄语、现场寄语 十、学生感言
请选择您认为合适的 内容?
十一、播放并合唱周华健的“朋友”
构建结构化的教育内容。教师要按照一定的目标结构, 恰当地选择、组织、呈现教育内容,从学生的经验入 手,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达到促进教育目标的达 成。
回归生活化的教育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育内容 “走近”学生, “走进”学生的生活。课前的积累,
1、怎样选择合适主题?
请您说说:您最欣赏下面哪一个主题?为什么?
• 欢欢喜喜闹元宵 • 节约——你行,我也行 • 蓝天之旅 • 感悟生命、珍爱生命 • 学做交通小卫士 • QQ,我的快乐,我的烦恼 • 有一种感动叫平凡 • 我成长我快乐 • 陌生的爱——宽容 • 安全自护,我能行 • 感悟生命、真爱无边 • 责任在肩 • 票证见证历史、师生共话发展 • 今天我们怎么扔垃圾 • 老照片、新体悟
星等等,均可以成为教育的主题。
3、“常规”中见“创新”
• 从传统教育中拓展主题。
• 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是教育永 恒的主旋律,是多年不变的“常规”主题,新时期,我们 不但要赋予其新的内涵,还要有所“创新”发展。如,新 世纪,《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公布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文明礼仪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 设计主题的过程中,“我做合格小公民”、“道德好习惯 伴我成长”等主题就更新了八十年代的“讲文明、树新 风”、“文明之花遍地开”。
四、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理念?
从教育的核心看:“以学生发展为本” 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培养正确的观念和道德取向:
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涉及的道德品质包 括关爱、公正、平等、诚实守信等)。
生态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涉及的道德品质 包括合作、责任与义务等)。
共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是对个人利己主义、过 度竞争观的否定,是一种真正的集体主义)。
• 紧扣主题 • 提出矛盾(问题) • 展开矛盾(问题) • 解决矛盾(问题) • 提炼升华
4、如何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
一、短剧导疑,引入主题
二、感受击剑运动 1、嘉宾击剑表演
“击剑精神”伴我成长
2、学生步伐体验-----------------学生穿击剑服装体验
3、学生谈对击剑这项运动的感受认识-----击剑体验
一、什么是主题班会的内涵?
• 围绕一定的主题,由班主任对学生开展的 教育或学生的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它是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训练的 一个重要途径。
• 它可以讨论思想品德问题,也可以让学生 谈认识、交流思想、介绍经验,开展表扬 与批评等。
二、为什么要上主题班会?
• 主题班会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 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 质。
主题的提炼
• 1、“小”中见“大”
• “小”指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普遍现象, • “大”指这些小事、现象中反映出的问题或所蕴
含的道理。
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的契机。 班主任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 到受教育者的内部需要,选择适当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进行 有针对性的教育。
如新年过后,某老师看到班中的同学有了大把 的零用钱之后,花钱请客、打游戏机的现象增多, 就组织同学调查讨论,召开了《合理使用零花钱》 的主题教育课。
• 主题班会对学生思想的进步、优良品行的形成和 良好班风的建立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 ------
三、过去的主题班会有什么弊端?
一是在德育观上,许多老师把德育的目的看成是约束人、规范
人,而非引导提升学生的自我道德要求、促进其内在德性与 道德精神的生长。 二是在学生观上,把学生看作一块道德白板,要靠成人、教师 去图画,没有把他们看成有主体性的自我道德建构者。 三是在德育目标上,完成认知性目标,成为主题班会教育活动 的中心或唯一任务。活动目标设定中最具体的是认知性目标, 其它的,或抽象、或附带,并无真正的地位,即使有,各种 目标大多未呈整合态。 四是在德育内容上,有些内容离现实太远,缺乏与当代学生生 活经验的联系;有些内容空泛、抽象甚至是教条的;活动内 容的呈现大多是预设性的反复演练过的表演方式。 五是在教育活动操作方法上,形式单一,大多体现为灌输式的 道德教育。
2、让学生理解,责任就在我们身边,它不是 轰轰烈烈的,而是平平凡凡的在我们身边 每一天的生活里。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体会青春是一种责 任,生命更是一种责任,责任贯穿我们一 生。
“阿婆茶”里看变化四(3)班 案例分析
• 一、教育目标
•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从吃“阿婆茶”方式及其 蕴含的寓意所发生的变化中看家乡的变化,从而 感受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成就。
•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家乡的变化、祖国的变 化中体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体验中国改革开放 政策的魅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 3、行为目标:将热爱祖国的情感化为勤奋学习、 报效祖国的志向和实际行动。
3、如何选择教育内容
《我爱我家-架起沟通的桥梁》高一学生
一、看一组照片,体验军训生活时和谐同学关系;
3、加油寄语话目标
四、唱响“搏”的旋律
1、重温精彩瞬间--------栾菊杰的片段
2、高唱《零陵校歌》
形式要“求新求变”、形式要多样。
• 如在上《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时,形式可 谓多样,有“护蛋行动”,有“参与、体 验、感悟”模式的背沙袋活动,有设计小 报等……。
• 如《送一个微笑》主题班会前,教师 去班级拍摄了一组组来自本班同学的 微笑的照片,让学生“欣赏微笑照 片”,使学生亲眼目睹自己和同学的 笑脸,感觉身边的微笑,不仅有真实 感,还有亲切感。
主题班会的评价标准(讨论稿)
1、主题选择:针对性、时代性 2、教育目标:明确性、适切性 3、教育过程:合理性、生动性、恰当性、主体性 4、教育效果:达成度 、发展性 5、特色加分 :
主题班会撰写格式
主题 学校 班级 班主任姓名
一、活动背景 二、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 2、情感目标 3、行为目标 三、活动准备 四、活动过程 五、活动效果 六、活动资源
三、体悟击剑精神
1、击剑训练课余采访报道
2、实话实说(采访击剑冠军孔圣豪)---两位学生间的对话
3、话题探讨:是怎样的精神支撑着击剑生走向成功的?----
三、弘扬“搏”的精神
1、话题讨论:“拼搏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上可以怎样体 现出来?---------
2、班主任与老师谈“拼搏”精神-----参与者
二、做游戏,猜猜他(她)是谁,体验默契程度
三、小品表演,讨论:不给同学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引发的、 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及同学打小报告的沟通问题如何解决?
四、宣布班级“心中万人迷” 评选结果,讨论他们身上的优点。
五、学生”以沟通为主题”的调查汇报
六、学农期间学生与父母的书信沟通真情回报
七、家长感言家校沟通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