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作业1(第1-3章)一、填空题:1、公共治理活动公共行政学;2.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3、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4、公共权力公共事务;5、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6、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7、公共权力公共社会;8、政治实体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9、元政策差不多政策;10、事实价值;二、选择题:1、D2、C3、A4、B5、D6、B三、简答题:1、简述公共治理与企业治理的区不。
答:(1)目的不同。
公共治理是要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要紧给特定社区的人们提供非营利性的产品或服务,其目的是公益性的;企业治理要紧是通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以营利为目的。
(2)限制因素不同。
公共治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治理则不同,法律在其活动中仅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它的原动力确实是为了追求高额利润。
(3)物质基础不同。
公共治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要紧来源于税收和发行债券,是公共的,必须公布化;而企业治理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要紧来自于投资的回报,来自于所获得的利润,不需要公布化。
(4)治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
公共治理人员是选举或任命而产生的,要紧依靠于政治才能和政治倾向性,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
(5)绩效评估不同。
公共治理评估的要紧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好坏、减少各种冲突的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成效、公共产品的数量及其消耗程度等,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治理的评估指标要紧是销售额、净收益率、资本的净收益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程度、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等,偏重于经济效益。
2、简述公共治理模式的差不多特点。
答:(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咨询题治理与资源治理相统一,重在咨询题解决上;(4)结果治理与过程治理相统一,重在结果治理上;(5)治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相统一,重在外部治理上;(7)服务治理与管制治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治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举例讲明)3、简述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要紧职能。
答:(1)建立并爱护社会和市场秩序;(2)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3)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固;(4)进行收入和财产的分配;(5)爱护自然资源和环境;4、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差不多观点及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
答: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
政府失效论是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和讲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局限和失败咨询题。
政府失效的表现及缘故:(1)公共政策失效;(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4)寻租及腐败;5、简述公共政策规划主体和差不多原则。
答: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其他机构。
差不多原则是:公平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和优化原则。
6、分析阻碍公共政策执行的有关因素。
答:(1)政治因素:政策的特性(如:复杂性和合法性)阻碍政策的执行;政治体制阻碍政策的执行(包括:权力分配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社会利益格局阻碍政策的执行;(2)行政因素:政策执行机构阻碍公共政策的执行(条件包括:职权明确、保证执行权威、有执行爱护);政策执行人员的素养(如:思想素养、专业素养、能力素养等);政策执行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3)沟通因素: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人们了解某项政策的意图;做好政策讲明工作;做好政策执行中的交流(内外横向交流、上下和谐)。
四、论述题:1、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明白得。
参考观点:打算经济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特点是:政府对社会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全能的政府”,实行一种“命令式经济”。
弊端:(1)政企不分,政事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分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1)改变治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大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的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固经济进展;(5)加大政府自身建设,提升工作效率;2、谈谈对公共政策评估的一样标准和要紧障碍的认识和明白得。
参考观点:公共政策的评估障碍表现在:(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政策成效的多样性;(3)政策资源的阻滞性;(4)政策咨询题的复杂性;(适当举例讲明)五、案例分析:运用有关知识,依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明白得阐述。
作业2(第4-6章)一、填空题:1、公共利益社会公共事务;2、政府组织非政府公共组织;3、结构及其功能;4、外部环境的原有的状态;5、“以人为本”;6、政务官事务官;7、《政府公务员暂行条例》;8、国家公务员;9、预算会计政府审计;10、公共财政是“市场”的财政公共财政是“公共”的财政;二、选择题:1、B2、A3、A4、C5、C6、A三、简答题:1、简述构成公共组织的差不多要素。
答:构成公共组织的差不多要素是:组织人员、物质因素、组织目标、职能范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责分配、规章制度;2、简述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
答:(1)职能目标原则;(2)完整统一原则;(3)精干效能原则;(4)法制原则;(5)职、权、责一致原则;(6)人本原则;3、简述人力资源治理的差不多职能。
答:人力资源治理的差不多职能是:(1)人力资源的猎取(规划、录用和选拔);(2)人力资源的进展(整合培训、职业进展、治理进展、组织进展);(3)人力资源的鼓舞(联结酬劳与绩效、工作再设计、提升工作的满足感、绩效评估);(4)人力资源的坚持(人际关系和沟通咨询题、职员福利咨询题、工作环境咨询题、职业安全咨询题);(5)人力资源的研究(政策、规则、技术、方法);4、简述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治理制度的差不多精神。
答:人力资源治理理论的差不多精神是:(1)确定以人为中心的治理思想;(2)把组织看作整体,不仅开发“力的资源”,而且开始走向开发组织、整体的“心的资源”,注重整体效益、群体目标、团队精神;(3)在治理原则上既强调个人又强调集体;(4)在治理方法上既强调理性又强调情感;(5)在领导方式上既强调权威又强调民主;(6)在治理实践中既强调能力又重视资历。
5、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答:(一)资源配置的职能:1、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2、矫正外部效应;3、对不完全竞争的干预;(二)调剂收入分配的职能:1、经济公平:强调投入与收入的对称(等价交换、按劳分配);2、社会公平:将收入差距坚持在现时期社会各个阶层居民所能同意的合理范畴内(调剂贫富差距);(三)稳固经济职能:1、充分就业;2、物价稳固;3、国际收支平稳;(适当举例讲明)6、简述国家财政预算的原则。
答:国家预算的差不多原则是:(1)完整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可靠性原则;(4)公布性原则;(5)年度性原则四、论述题:1、谈谈你对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认识。
参考观点: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是:(1)环境:经济状态、政治格局、法律制度、道德规范、文化观念、民族意识等;(2)技术:运算机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等;(3)目标与价值观的变化;(4)职能的变化;(5)组织成员的心理:动机、愿望、态度以及与之相一致的群体效应等;(6)专家的分析和论证(是专门的动力);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有:认知、利益、成本、组织惰性、变革的不确定性;消解阻力的计策有:(1)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2)精心设计方案,加大改革宣传;(3)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4)提升一般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考与保证;(5)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排除对变革抵制心理;(6)强化革新行为;(7)折中妥协;(8)提升领导者自身素养,完善领导行为方式;(9)妥善安置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适当举例)2、谈谈你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治理内在运行机制的认识。
参考观点: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治理的内在运行机制包括:(1)分类机制。
要紧是职位分类,以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为核心;(2)竞争机制。
包括:公布考试、择优录用、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考绩考核、功绩晋升、适才适用、同工同酬、劳酬相符等;(3)保证机制。
要紧包含:公务员的职业身分保证、政治权益保证、经济权益保证、救济权益和其他法定权益的保证等;(4)鼓舞机制。
现代公务员制度中,鼓舞机制通过以下治理环节和措施予以保证:人事奖惩、考绩考核、职务升降、在职培训、工资晋级、辞退和奖金等;(5)更新机制。
包括:退休退职、教育培训、交流调配、任职回避、辞职辞退、双向选择和人才市场完善等;(6)监控机制。
监控包括:公务员的纪律、行政惩戒、人事档案等。
(适当举例)五、案例分析:运用有关知识,依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明白得阐述。
作业3(第7-9章)作业4 公共治理学期末模拟试题答案一、填空题1.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2.凯恩斯主义3.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4.政策目标政策资源5.政治任命制度公务员制度6.国家财政收支财政预算与决策7.信息源信息处理器8.行政监察行政复议9.“人力资本”二、选择题1.A2.D3.C4.C5.A三、简答题1.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差不多特点和作用是什么?(详见教材P49—52)答: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差不多特点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作用是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2.公共组织变革的过程要紧通过哪些环节?(详见教材P134)答:公共组织变革的要紧经历的环节有:变革需求的认知、组织现状的诊断、变革目标和方案的确立、变革方案的实施。
3.讲明什么是公共伦理中的制度伦理?(详见教材P312)答:公共治理的伦理化第一是公共治理制度的伦理化。
因为制度的伦理是深刻的、广泛的、稳固的,它能够引导和规范公共治理者的行为,对其权力加以约束,对公民的利益加以爱护;伦理关系是制度的差不多内容。
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于制度设计和社会结构之中,并总是通过制度安排发挥作用。
因此,公共治理的运行也需要制度伦理建设。
正义的制度是确定个人职责和义务的前提。
四、论述题1、公共治理模式的差不多特点。
(详见教材P11—13)答:(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咨询题治理与资源治理相统一,重在咨询题解决上;(4)结果治理与过程治理相统一,重在结果治理上;(5)治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相统一,重在外部治理上;(7)服务治理与管制治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治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完善公共部门的绩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