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朝的对外交往课件

唐朝的对外交往课件


日本
拂 菻
波斯
长安 大食洲
唐朝时候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们要飘 洋过海、不远万里地到中国来?
原因: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 定,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发达 例如:日本派遣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 到中国吸取唐朝文化; 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 学习中国文化。
• 为什么去?有何主要贡献?
公元642年,43岁的玄奘携带历年搜 集的佛教经典回国,于645年正月廿四 被唐太宗李世民以国礼迎回长安。他执 笔完成了《大唐西域记》,成为极有价 值的古代史地文献。他从印度带回大小 佛经经典520卷,凡657部;把老子的 《道德经》和《秦王破阵乐》译成梵文。 最重要的是,他用了19年的时间进行译 经工作,翻译印度佛经75部,共1335卷, 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玄奘西游
3.《西游记》中的唐僧与唐代 的高僧玄奘能不能画等号?为 什么? 请讲结合课本31页,讲述玄 奘西行的故事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融解), 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 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 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
鉴真坐像
5年后,66岁高龄的 失明老人鉴真,毅然再 次登上东渡的航船。而 这次他终于如愿地踏上 了日本的土地,信守了 自己的承诺……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 郭沫若
鉴真大师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的? 为什么要去日本?产生了什么作用?
鉴真坐像回国“省亲 ”
1980年4月,鉴真大师坐像在日本唐招提寺长老森本 孝顺的护送下,先后在扬州、北京展出,受到中国人 民的热烈欢迎。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 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 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 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 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
大雁塔地宫供奉的玄奘舍利
返回
《大唐西域记》
4.比较鉴真与玄奘的异同? 事件 时 目的 途中遭遇 内容 间 地 唐 鉴真 玄 东渡 宗 唐 玄奘 太 西游 宗 日 本 天 竺 出行 方式 成就 唐招 提寺
日 本
英 国
美 国
悉 尼
在中国唐墓中发现的东罗马金币、阿拉伯 在日本、新罗发现唐朝钱币
唐墓出土的非洲黑人陶俑
伊朗出土的唐朝白瓷碗
第一
唐朝时期到中国来学习中国文化的 国家有哪些?
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
唐朝时候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们要飘洋 过海、不远万里地到中国来?
唐朝时期到中国来学习中国文化的国家 新罗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结伴 历尽磨难。 历尽千难 万险,九 死一生
《大唐西 独行 域记》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1.日本人是怎样评价中国的?遣唐使回 国后对日本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产生 什么影响?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 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日本的“和同开珎”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708年 始铸于621年 上面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与唐朝的钱币 ,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还能举出日本受 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21人从 扬州出发,因受到干扰而失败。
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 佛像、佛具、药品等,随行的弟子和 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 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第四次出海,都未成功。 第五次东渡,遇狂风巨浪,境况险恶。 且船漂流到了海南岛南部。先后有36名 中日人员在此次东渡中牺牲。而鉴真本 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
“鉴真大师将唐朝的建筑、雕塑艺术传到 日本,特别是后者,形成了日本雕塑史上重 要的‘唐招提寺派’。……另外,鉴真大师 对日本医药学也有重大贡献。鉴真大师本人 就是一位名医,东渡时又带去了许多药 物。……日本人对有些药物不能分辨,根据 淳仁天皇的旨意,视力极差或者已经失明的 鉴真大师‘一一以鼻别之,一无错失’。” ——钱文忠教授在扬州鉴真图书馆“扬 州讲坛”上的讲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