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如何快速适应职场(人力资源实务操作培训创始人、北京西三角人事技术研究所所长黄亨煜)粉丝团专员Angel:各位粉丝好,很荣幸今天能够邀请到国内人力资源实务操作培训创始人、北京西三角人事技术研究所所长黄亨煜老师做客专家微访谈!欢迎您黄亨煜老师,我们知道许多初入职场的新人,他们可能置身于平凡的岗位,从事着琐碎不起眼的工作,那么作为职场新人该如何端正好心态呢?黄亨煜:我们每个人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都是要从最平凡、最简单的事情做起。
这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用人单位对我们需要有一个了解的过程;二是刚毕业的学生也需要对工作本身有一个了解的过程。
一般来说单位用人都相对比较谨慎,总是希望在你表现出一定的能力之后,再考虑是否有机会分配给你一些相对重要一点的工作。
而从毕业生角度来说,一般不希望自己到单位工作后老干一些杂事。
所以这需要在认知上有一个调整的过程,认知上调整过来了,心态自然就会摆正。
认知上如何调整?你可以看一些别人的成长经历或传记,你可以发现几乎是任何一个成功的人士,在进入到职场之初,都是从各种很基础的工作,甚至是打杂的工作开始做起,然后一步步得到同事的认同、领导的认同而不断担当重要的工作的。
我上个月去一个天津的一家乐器公司授课,课后与他的总经理聊天。
这位总经理告诉我,这家企业是他父亲创办的公司,目前在中下档管乐方面应当是亚洲最大的乐器制造公司。
他说自己学历不高,爱玩,不爱上学,很早就参加了工作。
刚来公司的时候,他父亲就让他在很基层的车间与工人一起干活,他干过不少车间的不同工种,干了十多年车间的工作后,他父亲才一步步将他提拔到了公司的管理岗位。
在公司管理岗位上又干了十多年,才让他当了总经理,接了他父亲的班。
你看这位总经理的父亲就很知道如何为自己培养接班人。
如果不是从基层干起,他对公司内的各个生产环节、生产流程就不会那么熟悉;如果他没有走过这么多的车间,一到公司就高高在上的话,就不会对公司内的每一个人都那么了解,与员工的感情就不会那么好。
他是私营企业家的儿子,到公司上班后完全是有条件一开始就放到一些重要的职位上去,干一些重要的工作的,但他的父亲为了更好地培养他都没有这样去做。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员工,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就更应当从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干起,这样我们今后在公司内才会有自己的基础、自己的根基。
粉丝团专员Angel: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对我们的职业生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初入职场的菜鸟们面对职场人际冲突该如何应对呢?黄亨煜:一般来说,职场中的人际关系都是比较复杂的,起码要比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复杂多了。
在学校内,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性格、爱好进行交往的,往往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利害关系冲突。
而在职场内却不同,职场内的人际关系冲突,往往是有实质性的利害关系冲突的。
在职场内人际关系冲突的核心绝大多数是围绕着“晋升”而展开的。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我们刚刚毕业,刚刚进入到工作单位,一般来说“晋升”肯定还轮不上你,因此,你完全没有必要进入到人际关系的冲突之中。
当然,你也不可能去解决或者消除各种人际关系冲突以及各种利害冲突。
所以,你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当一个傍观者就可以了。
新入职场时如何在人际关系冲突的漩涡面前,当好一个“傍观者”,而不被卷入呢?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笑脸待人。
热情地与各位认识及不认识的同事打招呼,在各种杂事上,当他们需要你帮助的时候,尽可能给予力能所及的帮助。
如果他们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实在忙不开,也要真诚地向他们说明原因,请求理解。
二是要尽量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量做到无可挑剔。
你刚进入一个工作单位,这个时候,别人往往还没有在心理接纳你。
这时心理自然会对你有“排斥”,这一点也不奇怪。
因此,他们往往会带着挑剔的眼光看看你,往往会放大你工作上一些瑕疵的细节,在背后议论你。
因此,我们在干各种杂事的时候一是要注重各种细节,尽量把各种杂事做到无可挑剔。
即使这样,别人还会在背后议论你,你听到了,也就当作没有听到,因为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
今后,也许你对新来的同事也会有同样的一些议论,没有什么奇怪的。
三是最好能够在同一个公司内的其他不同部门给自己找一个有相当资历或者地位的“老人”当自己的职业指导老师。
当你遇到一些困难或者困惑想不开时,或者不明白的时候,可以有机会向你的老师讨教应对方法。
选择老师时,千万要注意老师的人品。
这个老师在公司内的地位不见得很高,但应对比较普遍地受人尊重,为人正直,心态平和。
一般这样的老师应对是在40岁以上比较好。
能为自己选择到一个什么样的导师,这就看你的机缘了。
四是一定要知道,“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样的一个道理。
在单位工作,难免会有人会到你面前来说别人的各种是非,这时你可以微笑地听着,但不要去附和他,免得他会对别人说你也这么认为,和他的意见一样。
这样就会把你卷入到人际关系的矛盾之中。
当然,你也没有必要表示相反意见。
你听了之后,表示自己不知道,摇摇头就可以了。
五是与同一部门的同事,尽量保持等距离的交往。
必要整天与其中的某人呆在一起。
明明知道部门同事中某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很大,你都要保持等距离的交往,不要与其中一人走得很近,免得对方误以为你是他的同党,这样对你会很不利。
六是“听主管的”。
到单位后一定要认清谁是你的主管,当你不知道怎么办,或者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你就应当主动地去找你的主管,向他请教。
一般来说在任何组织内“听主管的”不会有大错,即使错了,也是主管的错,不会是你的错。
并且你还可以标榜自己就是一个“听主管”的人,谁是你的主管你就“听主管的”。
这样,任何领导应当都会喜欢你的。
粉丝团专员Angel:在学校过惯了悠闲读书时光转而进入职场,工作压力大是很多职场新人的共同感受,那么面对职场压力,职场新人该如何自我调节呢?黄亨煜:你在学校读书,是父母给你钱,你还要给学校交学费,你悠悠闲闲地花着父母的钱,想多读一点就读一点,不想多读书就60分万岁,当然舒服了。
但你进入职场之后是赚别人的钱,你不给别人干好工作,别人凭什么要每个月给你发工资,还要考虑今后是否给你涨工资啊?你如果当老板也不会这么傻吧?因此,进入职场后工作压力大是正常的。
如何进行自我调节?一是认知上进行调节。
自古“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每个人参加工作后有工作压力很正常。
二是技能上进行提高。
一般学校里学到的东西与工作上的需要都会有许多差距。
如何尽快地适应,这就要多虚心地向其他同事请教。
当然,你也要认识到,其他同事并不见得有教你的义务。
这个时候,你可以主动地要求主管为你指定一位经验丰富的同事担当你工作上的指导老师。
如果没有的话,你就要自己多主动向别人请教了。
如果别的同事都没有时间告诉你,你就只能向主管多请教。
当然,在请教主管前,你应当自己先想想其他办法能否解决。
比如,向家长、向朋友同学,还可以上“百度“等等。
粉丝团专员Angel:职场新人在踏入职场后该怎样认识自身的价值,进行自我定位呢?黄亨煜:职场新人进入职场后,不要老想到自身的“价值”。
当你没有干出任何工作之前,你对单位来说没有任何价值,只有赔钱的“负价值”。
这就是我们在自我定位的时候首先要认识到的。
因此,进入职场后,如何自我定位,把握住自己的位置非常的重要。
一是要明确自己的职位说明书。
职位说明书是你吃饭的饭碗,职位说明书上规定的你的职责范围,你一定要倒背如流,尽量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
在规范的公司里,都有职位说明书,它规定了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范围,按照这个职责与范围去工作,企业不会乱了套,你基本上就能把握住自己的位置。
二是要向主管请教,明确你最近三个月内的工作重点。
你的工作重点往往就是你的工作目标。
一般主管应当知道你最近的工作目标到底是什么?或者,作为主管,他需要你在哪些方面能够帮助他。
三是干好本职工作是你在公司里立足的基础。
四是多听少说。
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提建议,尤其是你的领导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时。
即使是领导征求你的意见,也要考虑没有百分百把握的“建议”就不要提了。
粉丝团专员Angel:临近年底,很多人都开始为自己进行明年的职业发展规划。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年底该如何做好职业规划,您能给我们一些建议吗?黄亨煜:一个人的职业规划并不是在年底才开始做的,应当是在进入一个公司之前就要开始做的?在进入一个公司的时候,你就要考虑到为什么我要进入到这个公司?是工资待遇到的缘故呢?还是符合我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我是主张年轻人找工作的时候,尽量要找一个符合自己今后职业发展方向的工作去做的。
这样的工作,即使待遇差点、单位小一点、工作艰苦一点都应当去做;反之,不符合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工作就不应当去做。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是很明确地反对现在的各个大学的择业指导中所说的什么“骑马找马”之类的说法。
这完全是各个大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编造出来的一套骗人的话。
年轻人选择工作,应当像大姑娘选择老公一样认真对待,没有合适的“老公”就不要把自己轻易地嫁了出去。
当然,也不能盲目地“待价而沽”,最后变成了“嫁不出去”的了。
我是强调认真的态度。
年轻人选择工作,起码要知道自己今后的工作发展方向。
要知道自己的性格类型,到底会比较适合于向哪个方向去发展。
一般来说,你大学里所学的专业就是你应当认真考虑的一个职业发展方向。
当然,如果你感觉到自己对所学的专业一点兴趣都没有,而对其他方面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有专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考虑向你的爱好的方向去发展的。
这当然会比较难。
因为你爱好的方面,并不见得是你所专长的方面。
并且你爱好的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学历证明来证明你具备了相应的才能。
所以我的建议还是尽量地向自己的学历证书所证明的方向去发展。
我是属于跨专业发展的,本科的时候学的是海洋渔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但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确实喜欢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才学,因此,转行读了人才学研究方向的哲学硕士,用论文与学历证明了我自己在社会科学方面发展的能力。
此后可以说基本上一直没有变过,从对人才成长的研究,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后来又到北师大跟张厚粲教授学习了心理学,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
这一步步都是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早在成功学传入到中国之前,我在1993年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就出版了专著“成才艺术”,在这本书里我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方面的研究阐述得比较清楚,现在基本也是同样的观点。
所以我不大同意年终搞生涯规划之类的。
我认为生涯的规划时时都在进行,当我们一旦认准目标之后,就要不惜一切困难去克服、去奋斗。
“常立志不如立长志”,在此我特别强调“立长志”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老是变来变去的话,将来必定一事无成。
所以,如果说我要给一点建议的话,就是你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性格类型,明确自己的所爱,然后“立长志”,认准目标,不懈地去奋斗。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