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动量守恒定律16.2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目标】1.会结合已掌握的知识探索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2.通过实验找到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重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自主预习】1.两个物体________沿同一直线运动,________仍沿这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2.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________,即如何保证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这条直线运动。
此外,还要考虑怎样测量物体的________和怎样测量物体的________。
3.关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应用________的形式记录,填表时注意思考:如果小球碰撞后运动的速度与原来的方向________,应该怎样记录?4.对于每一种碰撞的情况(例如两个物体碰后分开或粘在一起的两种情况),都要填写一个表格,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寻找碰撞前后的________。
5.实验的基本思路1)一维碰撞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2)怎样找出不变量?(1)质量:质量是不变的,但质量与运动状态无关,不是要寻找的量。
(2)m v :物体质量与各自速度平方的乘积之和是否为不变量,即是否有m 1v 1+m 2v 2=m 2v ′1+m 2v ′2?(3)m v 2:物体质量与各自速度平方的乘积之和是否为不变量,即是否有m 1v 21+m 2v 22=m 2v ′21+m 2v ′22?(4)v m :物体速度与其质量之比的和是否为不变量,即是否有v 1m 1+v 2m 2=v 1′m 1+v 2′m 2? 说明:碰撞是在物体之间进行的,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一般要发生变化,因此要找出碰撞中的不变量,应考虑到质量与速度的各种组合。
6.需要考虑的问题①怎样才能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可以利用凹槽或气垫导轨限定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也可以利用长木板限定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或使两物体重心连线与速度方向共线。
②怎样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参考案例一:v =Δx Δt,式中Δx 为滑块上挡光片的宽度,Δt 为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参考案例二:v =2gl (1-cos θ),其中l 为单摆摆长,θ为小球被拉起或被撞小球摆起的角度。
参考案例三:v =x t,式中x 为小车匀速运动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t 为通过x 所用的时间。
【典型例题】【例1】在如同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悬挂两球的细绳长度要适当,且等长B .由静止释放小球以便较准确地计算小球碰前的速度C .两小球必须都是钢性球,且质量相同D .两小球碰后可以粘合在一起共同运动【例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 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16-1-1所示。
在小车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16-1-2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标在图上,A 为运动起点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碰撞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
(2)已测得小车A 的质量m 1=0.40 kg ,小车B 的质量m 2=0.20 kg ,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 碰前m 1v 1+m 2v 2=________kg·m/s。
碰后m 1v 1′+m 2v 2′=________kg·m/s。
(3)结论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1.在利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A .秒表、天平、刻度尺B .弹簧秤、秒表、天平C .天平、刻度尺D .秒表、刻度尺2.在利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下列哪些因素可导致实验误差()A.导轨安放不水平B.小车上挡光片倾斜C.两小车质量不相等D.两小车碰后连在一起3.用如图1-1所示的装置进行以下实验:A.先测出滑块A、B的质量M、m及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查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B.用细线将滑块A、B连接,使A、B间的弹簧压缩,滑块B紧靠在桌边C.剪断细线,测出滑块B做平抛运动落地点到重锤线的水平距离x1和滑块A沿桌面滑行的距离x2(1)为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写出还需测量的物理量及表示它们的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m v为不变量,需验证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用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时,左侧滑块质量m1=170 g,右侧滑块质量m2=110 g,挡光片宽度为3.00 cm,两滑块之间有一压缩的弹簧片,并用细线连在一起,如图1-2所示。
开始时两滑块静止,烧断细线后,两滑块分别向左、右方向运动。
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Δt1=0.32 s,Δt2=0.21 s。
则两滑块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 m/s,v′2=________ m/s。
烧断细线前m1v1+m2v2=________ kg·m/s,烧断细线后m1v′1+m2v′2=__________ kg·m/s。
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1-3甲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A、B两辆实验小车,A车上系有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当A车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时,随即启动打点计时器,A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B车发生正碰并连在一起运动,纸带记录下碰撞前A车和碰撞后两车的运动情况,如图1-3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碰撞前A车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碰撞后的共同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如果已知碰撞过程中m v是不变量,则可求得m A∶m B=________。
6.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并将测得的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点是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填“AB’’或“BC"或“CD"或"DE”).(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 A v A+m B v B=_____kg·m/s;碰后m A v A’+m B v B’=______kg·m/s.并比较碰撞前后两个小车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是否相等.7.如图所示,在实验室用两端带竖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和有固定挡板的质量都是M的滑块A、B,做探究碰撞中不变量的实验:(1)把两滑块A和B紧贴在一起,在A上放质量为m的砝码,置于导轨上,用电动卡销卡住A和B,在与A和B的固定挡板间放一弹簧,使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压缩状态。
(2)按下电钮使电动卡销放开,同时起动两个记录两滑块运动时间的电子计时器,当A和B与挡板C和D碰撞同时,电子计时器自动停表,记下A至C运动时间t1,B至D运动时间t2。
(3)重复几次取t1,t2的平均值。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在调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②应测量的数据还有;③作用前A、B两滑块速度与质量乘积之和为,作用后A、B两滑块速度与质量乘积之和为。
例题答案:1. [答案] ABD两绳等长能保证两球正碰,以减小实验误差,所以A 正确。
由于计算碰撞前速度时用到了mgh=mv 2/2—0,即初速度为0,B 正确。
本实验中对小球的性能无要求,C 错误。
两球正碰后,有各种运动情况,所以D 正确。
2【答案】(1)BC DE(2)0.420 0.417 (3)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前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等于碰后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即碰撞过程中不变量为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
【解析】(1)从分析纸带上打点的情况看,BC 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大速度,而AB 段相同时间内间隔不一样,说明刚开始不稳定,因此BC 段较准确描述小车A 碰前的运动情况,应选用BC 段计算A 碰前的速度,从CD 段打点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定,而在DE 段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DE 段计算小车碰后A 和B 的共同速度。
(2)小车A 碰前速度v 1=BC 5×150 =10.50×10-25×0.02m/s =1.050 m/s 小车A 碰前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为m 1v 1=0.40×1.050 kg·m/s =0.420 kg·m/s碰后A 、B 共同速度v ′=DE 5×150=6.95×10-25×0.02 m/s =0.695 m/s 两车碰后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m 1+m 2)v ′1=(0.40+0.20)×0.695 kg·m/s=0.417 kg·m/s课后练习答案1. 解析:用天平测滑块质量,用刻度尺测挡光片的宽度。
运动时间是指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光电计时器计时,因此不需要秒表。
答案:C2. 解析:导轨不水平,小车速度将受重力的影响,从而导致实验误差;挡光片倾斜会导致挡光片宽度不等于挡光阶段小车通过的位移,使计算速度出现误差。
答案:A 、B3. 解析:(1)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2)M 2μgx 2-mx 1g 2h=0((1)要找出碰撞中的不变量,应测出两滑块及各自的速度。
取向右方向为正,剪断细线后,A 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v ′A = 2ax 2= 2μgx 2,B 向左做平抛运动,设桌面高度为h ,则h =12gt 2,x 1=v ′B t ,得v ′B =-x 1 g 2h。
故要求出v ′B ,还应测出h 。
(2)若m v 为不变量,碰前M v A +m v B =0,碰后M v ′A +m v ′B =0,故M v A +m v B =M v ′A +m v ′B ,即M 2μgx 2-mx 1 g 2h=0。
) 4. 解析:取向左方向为正,两滑块速度v ′1=d Δt 1=3.00×10-20.32 m/s ≈0.094 m/s ,v ′2=-d Δt 2=-3.00×10-20.21m/s ≈-0.143 m/s. 烧断细线前m 1v 1+m 2v 2=0烧断细线后m 1v ′1+m 2v ′2=(0.170×0.094-0.110×0.143) kg·m/s =2.5×10-4 kg·m/s ,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m 1v 1+m 2v 2=m 1v ′1+m 2v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