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运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语言运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语言运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教学目标:1.认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2.掌握常用标点符号“问号”“冒号”“顿号”等的常考点及易错点。

教学重点:常考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标点符号使用中的易错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进入今天的复习专题前,我们先来看两个段子。

1.一个媒人向男方介绍姑娘,写了一段话描绘女子长相: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好看。

男方一看,觉得还不错就同意了。

后来见面了才大呼上当。

大家来看看,前面觉得样貌不错,后来见面发觉貌如东施的原因是什么呢?生答:标点的位置不对,句子的意思就不一样了。

生板演添加标点。

2.有一个人外出打工。

有一天,他寄回一封家书:“儿的生活好痛苦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好多钱。

”结果他的父母看了之后,一个哭,一个笑,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生答:和刚才一样,标点的位置变了,句子的意思也就变了。

生板演添加标点。

师小结:孩子们,看到了吧!就是这么一些小小的不起眼的标点符号,位置变了,一些话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可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多么重要了吧。

当然,我们今天讲标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也是中考考查的一个知识点。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二、认识标点1.标点符号的种类: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及词语性质和作用。

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常用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

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

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

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间隔号、书名号等。

2.考试频率较高的知识点:问号、顿号、冒号的使用。

三、认识问号、顿号、冒号的正确使用方法(一)辨识下列五句话中标点使用是否正确。

1. 哪有你这样不讲道理的人?2. “快看,”他说:“火车开过来了。

”3. 他看上去大约二十三、四岁的样子。

4. 世界四大河流——即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

5. 私家车辆猛增,道路设施落伍……种种现象阻碍着中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生回答:一句、两句等等。

师:事实上,这五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是有错误的,为什么?怎么改?听完下面的课,我想我们就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二)问号的使用1.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五句话问号的使用有没有问题。

①我不知道他到底为什么去?②怎么了?你。

③明天是你去开会呢?还是我去开会呢?④明天开会的地点是哪里,会议的内容是什么?⑤哪有你这样不讲道理的人?2.学生练习,分析原因。

3.老师讲解知识点。

①我不知道他到底为什么去?×我不知道他到底为什么去。

√◆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句末就不能用问号,而要用句号。

②怎么了?你。

×怎么了,你?√◆倒置的疑问句,问号要放在句末。

③明天是你去开会呢?还是我去开会呢?×明天是你去开会呢,还是我去开会呢?√◆选择问句只在后一问句末尾使用问号。

④明天开会的地点是哪里,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明天开会的地点是哪里?会议的内容是什么?√◆并列连续发问的问句,每一问句后都需要使用问号。

⑤哪有你这样不讲道理的人?×哪有你这样不讲道理的人!√◆语气特别强烈的反问句句末不能用问号,而要用感叹号。

(三)顿号的正确使用1. 完成练习,看一看下面四句话中哪些顿号使用有问题,改一改。

①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②他已经走了三、四里路了。

③近来放映的几部电影都很不错,如《长城》、《铁道飞虎》、《血战钢锯岭》等。

④各级政府、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都要按要求开展工作。

2.学生一边练习一边分析原因。

3.老师讲解知识点。

①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要用也只能用逗号。

②他已经走了三、四里路了。

×他已经走了三四里路了。

√◆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数字间不用顿号。

如:十二三岁。

◆注意:要区别与表示两种并列情况。

如:今天下午的大会,七、八年级的师生都要参加。

③近来放映的几部电影都很不错,如《长城》、《铁道飞虎》、《血战钢锯岭》等。

×近来放映的几部电影都很不错,如《长城》、《铁道飞虎》、《血战钢锯岭》等。

√◆表示并列性的书名号、引号之间不用顿号。

又如:这时,队列里传来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向雷锋同志致敬”的口号声。

④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连词(和、及、跟、与)与顿号不能同时使用,且最后一个要用连词。

(四)冒号的使用1.完成练习,看一看下面四句话中哪些顿号使用有问题,改一改。

①晚上开会时,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②我们要有两种“力”:即毅力、努力。

③“李白是唐代大诗人,”老师说:“中学课本中有不少他的诗歌。

”④同学们高唱着:“团结就是力量”走出了军训场地。

2.学生一边练习一边分析原因。

3.老师讲解知识点。

①晚上开会时,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晚上开会时,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同一句话中不能重复使用冒号,两个冒号中应有一处改为逗号。

②我们要有两种“力”:即毅力、努力。

×我们要有两种“力”:毅力、努力。

√◆冒号不能与“即”“也就是”等同时使用。

③“李白是唐代大诗人,”老师说:“中学课本中有不少他的诗歌。

”ד李白是唐代大诗人,”老师说,“中学课本中有不少他的诗歌。

”√◆某某说,在句首时才用冒号,在句中时要用逗号,在句末是要用句号。

注意:说话人在句中时,一定要注意前后句子是否是同一人所说。

④同学们高唱着:“团结就是力量”走出了军训场地。

×同学们高唱着“团结就是力量”走出了军训场地。

√◆引文不独立成句时,不用冒号。

四、实战演练1.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屋漏偏逢连阴雨”,海外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大批出口企业被迫停产、裁员,甚至不幸倒闭。

B.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生姜被硫磺熏过,在豆腐中掺加医用废石膏成型……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这一切,都是食品添加剂之过吗?C.“二泉映月”已经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经典曲目。

D.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大事吸引了全球目光:一场突发的特大地震,让世界看到中国的人本情怀;一届圆满的体育盛会,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巨大活力;一次完美的航天之旅,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智慧和进步。

【解析】C 此题考查了引号、顿号、省略号、冒号、分号的用法,C项中乐曲《二泉映月》应该用书名号。

2.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看着身旁和儿子一样十六、七岁的学生,张力朝,这个从四川来南京打工的汉子,终于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蹲在地上大声哭了起来。

B.今天下午,同学们都要去看电影《梅兰芳》,你去呢?还是不去呢?C.《新课程》出版社在2008年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

(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D.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从小事做起,力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解析】C 此题考查了顿号、问号、括号、引号的用法。

A项中顿号多余,因为约数间无须停顿。

B项中是一个选择疑问句,只需要在句末用问号,“你去呢”后用逗号。

D项中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句号应该标在引号外。

3.下面句子中有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找出并改正。

戴望舒的《寻梦者》的精巧之处在于将理想之梦具体化作一枚“金色的贝”,从而构筑了一个由“珍宝”、“大海”、“冰山”、“旱海”等色彩斑斓的意象组成的象征化的意境。

【解析】去掉句中的顿号。

此题考查了顿号的用法。

并列的成分如果完全是带引号或带书名号的短语或文章、书籍组成,那么并列成分之间不能用顿号。

4.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清朝乾隆皇帝游吴县四柏时有感而分别命名“清”“奇”“古”“怪”。

B. “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

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C.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是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D. 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解析】D 此题考查了顿号、语言描写后“说”字标点的变化、冒号、问号的用法。

D项中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句末应该用句号。

五、教师小结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如此的重要,只有正确使用它们,我们才能正确表意,对方也才会正确理解。

当然,标点符号的运用远不止今天讲的这些,还需要同学们课后去积极探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