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营养支持治疗的种类
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EN)
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途径
通过喂养管经胃肠道途径
原则:当胃肠道有功能时,应尽早采用肠内营养
(进入ICU 24-48小时内)
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四屏障学 说
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
胃内残留量
经胃肠内营养的重症病人应定期监测胃内残留量
经胃营养病人应严密检查胃腔残留量,避免误吸的危险 通常需要每4-6小时后抽吸一次腔残留量,如果潴留量
≤200ml,可维持原速度 如果潴留量≤100ml增加输注速度20ml/hr 如果残留量≥200ml,应暂时停止输注或降低输注速度
肠内营养注意事项
2. 腹胀、呕吐:与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输注速度过快、营养液中 脂肪含量过多有关;
否
是
鼻胃(肠)管饲 高度肺吸入风险
胃肠造口术 高度肺吸入风险
否
是
否
是
鼻胃管饲
鼻肠管饲
胃造口术
空肠造口术
肠内营养的输注方式
一次性输注 间歇性重力滴注 连续滴注(泵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的比较
优点 一次性输注 操作简单
缺点
适应症
胃肠道并发症 仅适用于插鼻胃管
多
和胃造口得病人
间歇性重力 滴注
操作简单,病人 有较多的活动时 间
怎么给?
➢ 方式:肠内,肠外 ➢ 途径 ➢ 给什么,给多少
如何观察护理?
营养不良造成的危害
免疫功能损害
ICU患者 营养不良
换气动力损害
换气依赖延长
呼吸肌衰弱
发病率死亡率 上升
需要营养支持治疗
辩症营养
针对不同的疾病以及疾病发展的不同 阶段,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为患 者提供更科学、更高效、更安全的临床营养 支持,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利益。
随着病情的稳定:
30-35kcal/kg/day( 1500-1800kcal/d )
温开水:
150-200ml/Q4h
肠内营养治疗的途径 (1)
经口/鼻-胃途径 经鼻-十二指肠 、鼻-空肠途径 胃造口螺旋型空肠管 PEJ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管 PEG
肠内营养的管饲喂养途径选择
管饲喂养
预测时间>6周?
三冲洗:给药前后 鼻饲前后 定时冲洗
一注意:监测胃内残留量
六度: 角度 温度 浓度 速度 清洁度 适应度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机械性并发症:喂养管堵塞,鼻咽、食道、胃粘膜损伤;
胃肠性并发症-最常见;
1. 腹泻: 发生率10-20%,与EN渗透压过高、输注速度过快、脂 肪吸收不良、营养液温度过低、低蛋白血症、营养液污 染等有关
根据胃肠道功能,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对于胃肠道功能不全的患者,首先提供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 (当肠内营养耐受困难时,可加上部分胃肠外营养) 逐步过渡到胃肠道功能完整后提供含多种膳食纤维的整蛋白 型肠内营养
危重患者的营养目标
重症卧床患者:
20-25kcal/kg/day(1200-1500kcal/d)
胃肠道并发症 仍较多
适用于鼻饲喂养的 病人
连续输注
胃肠道并发症最 少
营养吸收最好
活动时间少
危重病人及空肠造 口的病人
喂养管的护理
固定? 位置? 通畅? 非计划拔管? 皮肤损伤:压疮?
肠内营养护理
(一)常规护理 监测病人的液体出入量 定期监测电解质、血糖、肝功能 评定病人的营养情况 口腔护理
营养液的护理
保持营养液的清洁无 菌、操作洗手戴口 罩
输注营养液要加温3738℃
营养液的护理
现配现用,开瓶后冰箱 保存,<24小时
持续输注的营养液使用 时间不超过8h
患者体位
抬高床头30-45°
输注的护理
输注速度 监测胃内残留量 肠内营养液的浓度 输注总量
肠内营养的护理
在肠内营养输注过程中,以下措施有助增加对肠内营 养的耐受性:
Enteral Nutrition (Disease Specific)
剂型
口服散剂
口服散剂 口服液体剂
口服散剂 口服液体剂
口服散剂
不同肠内营养制剂比较
消化功能 吸收功能 渗透压 吸收通道 吸收率 残渣
百普系列 无需 需要
游离氨基酸制剂 无需 需要
整蛋白制剂 需要 需要
双
单
双
无
无
有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
特殊疾病配方
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
中文名称
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剂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 (百普系列)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
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剂
英文名称
Enteral Nutrition (Amino Acid)
Enteral Nutrition (Short Peptide)
Enteral Nutrition (IntractedProtein)
1.短肽吸收是蛋白吸收的主要途径 蛋白质在人体中吸收形式主要为短肽(67%),其 次为游离氨基酸(33%)
2.短肽比游离氨基酸更易吸收 短肽的吸收率是游离氨基酸的2-2.5倍 短肽从肠道进入血液只需几-几十分钟 短肽的吸收利用程度几乎达100%
→短肽的生物效价及营养价值均高于游离氨基酸
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
. .
肠内营养的护理
病例
患者,中年男性,47岁,脑干出血 脑疝形 成、肺部感染、高血压病,患者无既往史。
Gcs评分=4分,高热39.2℃,侧脑室穿刺引流,
气管切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口腔留置胃管。 总蛋白52.4(60-80)g/L,白蛋白27.3(35-55)g/L
营养支持三大问题
要不要给?
➢ 指征,时机
维
持
肠
道
固生
有物
菌 丛 的
屏 障
正
常
生
长
机械屏障
肠内 营养
免疫屏障
有
助
于
化 学
肠 道 细
屏
胞
障
正
常
分
泌
IgA
刺激胃酸及蛋白酶分泌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决策流程图
病人能经口进食吗? 否
胃肠道是否有功能? 有
肠内营养
经口进食(能摄入80%以上的营养) 是
肠外营养
无
消化吸收功能是否正常 否
是
整蛋白配方
预消化配方
对肠内营养耐受不良(胃潴留>200ml、呕吐)的病人, 可促胃肠动力药物
肠内营养开始营养液浓度应由稀到浓 使用营养泵控制速度,输注速度逐渐递增 在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有助于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
肠内营养的原则
原则: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剂量由少到
多,温度适宜。
浓度:初始浓度为8%-10%,后逐渐加至维持浓度 20%25%。 速度:以20-40ml/h的速度开始,6-8h调整一次,可 以达到100-125ml/h。 量:初始量为500ml/d ,3-5天可提高到1000-1500ml/d。 温度:一般为35-37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