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经选读咳论

内经选读咳论

内经选读咳论 ppt课件(9)
释题:
本篇是论述咳的病因、病机、 症状、分类、传变规律及治疗原则 的专篇,故名咳论。
学习目标:
1. 掌握咳的病因病机,熟悉辨证分类 的方法及治法
2. 了解咳与四时气候变化的关系
707:1. 咳之病因、病机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 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 咳,非独肺也。
随咳而来 咳停则止
咳则腰背相引 而痛,甚则咳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 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遗尿
蔓延 扩展
转移
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
有表里关 系的六腑
各型咳嗽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 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气化不利 谷道不畅
诸咳皆关 乎肺胃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使人多涕唾,面浮肿而气逆也
犹言痰浊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 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 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 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 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 为肺咳。
取消句 子
独立性
肺气 失宣
肺之令人咳,何也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致使
皮毛为肺 之外应
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 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以寒 邪 为主
肺咳不已,则大肠受 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
通屎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 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 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 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 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 面浮肿而气逆也。
咳则心痛,喉中介介 如梗状,甚则咽肿喉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 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因肺合皮毛 而入于肺
寒饮和寒食
寒气
沿着


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
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
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肺脉
寒邪
皮毛
入侵
肺咳的病因病机
寒邪 — 从皮毛而入 → 邪从其合
外 内
(肺合皮毛)

寒饮食 — 寒饮食入胃 → 从肺脉上至肺
邪 ,
(肺脉起于中焦,
肺 失
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宣Biblioteka 降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肺气失宣,甚则肺络 损伤 心经气逆,邪火上冲 于肺 肝经气滞,木火刑金
脾肺同病,肺经气逆
肾水上泛,肺失清肃
708:2. 六腑咳的形成与症状特点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 受病?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 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 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 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 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 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
咳 — 肝火犯肺 案
707:2. 咳与四时五脏的关系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 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 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 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乘 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 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 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所主

之季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
各传以与之
水道失于通调 气道失于畅达
六腑咳的辨证分类表
病名 基本症状
兼症
病机
胃 咳 脾咳之状 呕吐,甚则吐蛔 胃失和降,气逆于肺
胆 咳 肝咳之状 呕胆汁
肝气上升,胆气上逆
大肠咳 肺咳之状 遗矢(屎)
气虚失固,大肠传导 失职
小肠咳 心咳之状 失气,气与咳俱 气虚不禁,小肠传化

失职
膀胱咳 肾咳之状 遗溺(尿)
病累膀胱,气虚失约
三焦咳 五脏久咳 腹满,不欲食饮 邪传三焦,升降失常
脏腑咳的辨证分类
五脏咳——初期阶段 ——各脏经脉气血失调 ——咳多兼“痛”
六腑咳——久咳不愈的后期阶段 ——气虚不固 ——咳多兼“泄”
708:3. 脏腑咳的治疗
牵引 放射
转动
脾咳
腰府 肺府
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 引而痛,甚则咳涎
涎为 肾液
肾咳
五脏咳的辨证分类表
病名 主症
兼症
病 机(经脉失常)
肺咳 心咳 肝咳 脾咳
肾咳
咳嗽
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心痛,喉中介介如梗 状,甚则咽肿喉痹
两胁下满,甚则不可 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右胁下痛,阴阴引肩 背,甚则不可以动, 动则咳剧 腰背相引而痛,甚则 咳涎
春——肝先受邪
夏——心先受邪
长夏——脾先受邪

秋——肺先受邪
冬——肾先受邪
五脏六腑 外内合邪 四时气候


春 — 肝先受邪 夏 — 心先受邪 长夏 — 脾先受邪 秋 — 肺先受邪 冬 — 肾先受邪
708:1. 五脏咳的症状特点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 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 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 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 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 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 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 引而痛,甚则咳涎。
蔓延 扩展?
转移?
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
有表里关 系的六腑
咳则右胁下痛,阴 阴引肩背,甚则不可
以动,动则咳剧
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 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蛔虫 肠容物
咳则两胁下痛, 甚则不可以转, 转则两胠下满
肝咳不已,则胆受 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青绿色 苦水
咳则喘息有 音,甚则唾血
转移蔓 延
至肺
肺所主 之秋季
季节
通应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 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 则为泄、为痛
病及脏腑 较重
病及他脏 较轻
病在 肺
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 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 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长夏
咳与四时气候变化的关系
五脏各以其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 为咳,甚则为泄、为痛。
肺气 失宣
呼吸气粗 闻及痰鸣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 甚则唾血
息道 出血
心咳 特征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 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草芥 梗塞
心脉别支 上达咽喉
心咳
厥阴脉 布胁下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 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扭转 躯干
腋下胁 上的空
软部
以医者 为标准
隐隐
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 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 剧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脏有病可以 影响他脏。咳虽为肺之本病,但与五脏六 腑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1.《内经》的本义——“五脏各以其时受病, 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外邪 → 脏腑功能失调→ 肺宣肃失司→咳嗽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2. 后世引申义——五脏有病 肺
肝火犯肺 — 木火刑金 — 泄肝清肺 —黛蛤散 肺脾气虚 — 土不生金 — 培土生金 —六君子汤 肺肾阴虚 — 滋肾润肺 — 百合固金汤 肺肾气虚—补益肺肾 — 金水六君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