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发扬民主,才能建立这样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到有事要和学生商量解决,让学生有话敢说,有主意敢讲,有意见敢提,教师对学生要热爱、理解和信任。
具体地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民主,不要专制
教师一般都不愿放弃自己的权利,要求学生事事听从自己、服从自己。
其实,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最微妙的心灵接触,孩子的心是极其敏感的,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爱的情感的滋润。
如果把学生比做幼苗,那么,爱就是滋润的清泉。
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连接起师生情感的纽带,很好地缩短了与师生横向的心理距离。
所以,放下师尊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见,是民主,也是和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
”民主平等的环境能让学生在老师的面前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语言上的沟通则是心灵上沟通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师生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是建立在民主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的。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当老师在教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时,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敢于向学生说“对不起”,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岂能没有缺点和过失。
因此,教师应学齐王纳谏,虚怀若谷,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
这样,不仅不会损害老师的形象,相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二、要热爱,不要冷漠
前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的。
教师为什么必须爱学生,我想,教师爱学生主要出自于对教师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是出自于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
因为,孩子们是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们,面对稚嫩真挚的童心,作为教师,应该打心眼里爱他们,当然这种爱是高于母爱、宽于父爱的师爱,这种爱往往是教师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巨大能源。
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民主和平等。
爱孩子主要是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使他们的心灵不受到摧残和伤害,我们教师和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而孩子们的心灵又是极其娇嫩、脆弱和敏感的,尤其是自律性差的孩子,我们更不要故意去伤害他们。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用爱心去发现他们的长处,用耐心去感悟他们。
应该给他们以特殊的关爱,给在他们略显逼仄的心灵有放飞个性的空间,一旦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
的发挥,成为他们的专长,将来定会成为一个非常有用的人才。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能源,当这种能量作用于学生的时候,不用声张,学生自然会有感觉和反应,这反映就是对教师的信任和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喜爱,孩子的进步会很快,能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和做人的尊严。
三、要赏识,不要批评
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
”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
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有一种殷切的需要:渴望被赏识。
”赏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而且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使之在成功的道路上得到一个加速度。
教师要赏识孩子,首先必须要接受孩子的全部,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
全面地看待一个孩子,这是赏识教育的关键。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认识到孩子身上的长处,发现其闪光点,并积极地为延伸和发展孩子的优点创造条件。
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
同时,这种期待和赏识也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士为知己者死”一般的信赖和真诚。
因此,老师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等。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