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
C6 C7 C8
C9
C10
7 多井控制,单井划分
8
②识别准层序、准层序组和体系域:
A.三角洲平原:为向上变细的准层序,由水上分流河道与河漫滩沉积微相构成; B.三角洲前缘:为向上变粗的准层序,由浅湖、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构成 。 C.滨浅湖区:为向上变粗的准层序,由浅湖、滩坝沉积微相构成 ;
长1段油气 生成段
长4+5段油 气生成段
长7段油气 生成段
长9段油气 生成段
长2段油气 聚集段
长4+5、6 段油气聚
集段
长8段油气 聚集段
6 二、实习步骤与任务:
1、层序划分与对比
①识别关键面:
层序界面:风化壳、冲刷面、相突变面 湖泛面:初次湖泛面、最大湖泛面
SHAN54
N
FX C2 C3 C4+5
2 一、区域地质介绍
伊盟隆起
1、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
天环拗陷
西缘冲断构造 带
晋西挠褶带 陕北斜坡
渭北隆起
3
2、延长组地层划分
系 统组 侏
下 罗
统 系
油层 段
组 富县组
第五段 长1
T3y5
标志层 K9
位置
标志层特征 分布及特征
全区都有分布,岩性主要为 底 黑色泥、页岩、碳质泥岩及
含凝灰质泥岩。
韵律层 韵律层
韵律层
韵律层
韵律层
9 准层序组与体系域:
A.加积准层序组: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和深湖区; B.退积准层序组: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区、滨浅湖区; C.进积准层序组:发育于三角洲平原、前缘及滨浅湖区。
进积-加积-进积 准层序组
最大 湖泛面
初次 湖泛面 层序界面
加积-进积 准层序组
层序界面
1 实习: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 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
一、 区域地质介绍 二、 实习任务
1、识别层序界面、初次及最大海泛面 2、识别准层序、准层序组、体系域 3、建立三级层序等时地层对比格架 4、确定重要层段沉积相展布规律
三、实习报告
1、单井层序划分与多井等时地层对比格架 2、……层序……体系域沉积相展布特征
实验步骤:
1、识别砂泥岩剖面各类岩性 2、统计各个体系域的砂地比值 3、绘制各个体系域的沉积相图
实验方法:
1、砂、泥岩的识别标志: 2、绘制各个体系域的砂地比值等值线图(砂岩百分比>50%,砂体连
续,呈席状或宽带状分布;30%~50%,砂体局部连续,呈带状分布; <30%,砂体不连续,呈孤立状或窄带状分布);
显示情况 明显
黄陵、富县等地区特征明
中上
长2
K8
显。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 较明显
第四段
部 黑色泥岩及碳质泥岩。
T3y4
三 延
K7 长3
K6
上 全区都有分布,岩性同上。 底 全区都有分布,岩性同上。
明显 明显
长
全区都有分布,岩性为黑色
上
K5 4+5
中 泥页岩。
明显
K4 长
第三段 长 6
叠
T3y3
K2
组 统
实验步骤:
1、识别韵律层、准层序、准层序组、体系域、层序 2、进行多井层序界面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
实验方法:
1、韵律层、准层序、准层序组、体系域、层序的识别标志: 2、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原则;
实验结果:
1、单井层序地层划分成果图 2、多井等时地层对比格架
(二)……层序……体系域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
K1 长7
张家滩 页岩
系
长8 第三段
T3y2
李家畔 长9
页岩
第三段 长 10
T3y1
纸 中
坊 统
组
顶
底
中上 部
中下 部
长武、彬县、旬邑、宜君、 黄陵、富县定北、等地区特 征明显。岩性主要为深灰 色、灰黑色泥岩及碳质泥 岩。
全区都有分布,岩性主要为 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粉 砂质泥岩,局部可见到凝灰 岩。东部的富县地区,特征 比较典型。
全区都有分布,为长 71 与长 72 分层标志。
全区都有分布,厚度呈东厚 西薄,北厚南薄。
全区都有分布,旬邑、宜君、 顶
黄陵、富县等地区比较厚。
较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4 3、延长组古地理特征
长8期沉积相
长7期沉积相
长6期沉积相
长4+5期沉积相
长3期沉积相
长2期沉积相
5 4、 延长组生、储、盖组合特征
实验结果:……层序……体系域沉积相图
退积-加积 准层序组
10 2、建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序地层格架
在单井划分的基础上,开展多井对比
11
3、各层序各体系域沉积相展布特征
根据多井对比结果,识别岩性,统计砂地比值,绘制等值线。
12 三、实验结果与实习报告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
(一)单井层序地层划分与多井等时地层格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