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艺术其实也就是当代实验艺术中的一种类型,但是,由于近一二年
来,有一些在视觉上比较"刺激"的行为艺术作品被冠上"病态"、"血腥"、"暴力"等称谓之后,不仅在"圈"内,同时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行为艺术"的现场性、直接性的特点,在事后仅仅靠几张照片很难来完整地反映某个作品的具体实际情况,所以难免会引起别人对于行为艺术理解的片面性。
关于"行为艺术"的讨论进行到现在,已经在艺术界和社会范围内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在这场讨论中,我们的一些大众媒体包括一些专业刊物在这场讨论中一直没有对所谓的"行为艺术"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介绍,道听途说、以偏概全式的报道误导了大众包括一些专业人士对于"行为艺术"的了解。
我们要客观、公正地讨论这些艺术现象,就必须要提供给业内人士包括一些对前卫艺术有兴趣的网友全面了解这些作品以及与"行为艺术"有关的评论文章和知识背景,这对于我们冷静、理性地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论会有所帮助。
行为艺术采取很夸张的表现手法,用行为来表达人对世界的看法。
这
些行为有的是美的,有的是丑的,但不是人在正常状态下有的。
自行为艺术出现在中国以来,由于和中国人的审美观、道德观以及社会传统反差较大,始终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在“行为艺术”的发展中部分创作者更以自虐、伤害、鲜血等极端行为作为表达的主要方式,直接挑战人性和道德的极限。
我们在这里列举,希望可以拓宽我们对于艺术、人的生活乃至生命的思考。
艺术将会走向市场,是社会的趋势和必然!对于奢侈的说那就是艺术品的代言品,但是大多数来说就是依靠艺术品作为工作及生活依靠,就现在什么酒店\什么宾馆之类的这就为艺术品成为商品起到积极的作用.墙面上各种书法\绘画数不胜数,屡见不鲜了.这就为促进艺术作品成为商品属性奠定基础.
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的最重要时期贡献给了艺术。
他早期画作爱用荷兰传画的褐色调,但他天性中火一般的热情使他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并迅速远离印象派———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
他不是以线条而是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