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是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该课程以讲授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为核心内容,讲求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又注重合同法具体制度及其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分析和处理各种合同实务问题。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其中录像6学时。
二、教材及资料(一)教材基本教材为《合同法》,是教学与考试的主要依据。
隋彭生主编。
教学大纲帮助掌握教学重点及教学与考试的目的要求。
(二)参考书1、赵旭东主编:《合同法学习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2、赵旭东主编:《合同法参考资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教学环节(一)自学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足够的时间在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教材和指定参考书。
(二)辅导辅导是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通过讲解、辅导、答疑、组织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考试要求1、考核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掌握重点、难点及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和处理合同实务问题的能力。
2、题量要适当并且难易搭配。
按照不同层次大致可分为:有一定难度的试题占总数的25%,中等难度的试题占总数的35%,比较容易的试题占总数的40%。
3、考试题型。
在一份试卷中,包括客观性试题,如判断正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主观性试题,如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共六种题型。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试题应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重视提高理解与运用能力。
兼顾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大体主观性试题占70%,客观性试题占30%左右。
考试采用百分制,以60分为及格线。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合同法概述教学重点:合同的法律特征、合同法的调整对象、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的具体分类、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主合同与从合同、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合同的一般概念和法律特征,能在理解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运用这些原则分析和处理具体的合同关系。
能够清楚地区分各种不同法律性质的合同,并根据各类合同性质确定其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
同时应对合同的本质和地位及其立法的发展有一般性的了解。
第一节合同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一、合同的概念1.合同的一般意义2.合同与协议3.合同与契约二、合同的法律特征1.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行为2.合同是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行为3.合同是以设立、变更和终止债权债务关系为内容第二节合同法的本质和地位一、合同法的概念1.合同法的定义2.合同法的调整对象二、合同法的本质三、合同法的地位四、合同法的立法与特点1.统一性2.国际性3.效率与公正性4.适用性第三节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一、合同法原则的概述(一)合同法原则的涵义(二)合同法原则的作用二、平等原则(一)平等原则的涵义(二)平等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关系三、自愿原则(一) 自愿原则的涵义(二) 自愿原则的体现四、公平原则(一)公平原则的涵义(二)公平原则与公平责任的归责原则的比较五、诚实信用原则(一)城实信用原则的涵义(二)城实信用原则的具体体现六、保护公序良俗原则(一)保护公序良俗原则的涵义(二)保护公序良俗原则和自愿原则的辨证关系七、合法性原则(一)合法性原则的涵义(二)合法性原则的体现1.合同订立合法2.当事人应合法履行义务, 感受权利3.非依法律规定或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4.如果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就应承担违约责任第四节合同的分类一、合同的分类(一)分类的标准、1.经济标准2.法律标准(二)分类的意义二、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一)分类标准(二)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的涵义三、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一)分类标准(二)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的涵义四、主合同与从合同(一)分类标准(二)主合同与从合同的涵义五、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一)分类标准(二)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的涵义六、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一)分类标准(二)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涵义(三)与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的关系七、附合合同与非附合合同(一)分类标准(二)附合合同与非附合合同的涵义(三)附合合同的解释八、要因合同与不要因合同(一)分类标准(二)要因合同与不要因合同的涵义九、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一)分类标准(二)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的涵义(三)无名合同的法律适用第二章合同的订立教学重点:合同的成立要件、合同的订立程式、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合同的形式要件、订约能力、要约和承诺、合同的格式与内容、合同的主要条款、格式合同、缔约过失。
教学要求:1、熟悉合同的订立程式及合同成立的法律效力;2、掌握要约承诺中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概念;3、掌握合同的各种形式要件和必要条款的理论;4、了解格式合同的概念特别是其特点;5、知道缔约过失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第一节合同订立的概述一、合同的成立要件(一)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式(二)合同成立的一般要件二、合同成立的法律约束力(一)概念(二)内涵三、合同的形式要件(一)合同的形式(二)口头形式(三)书面形式(四)电子合同形式(五)其他形式(一般为推定)第二节合同当事人的订约能力一、合同主体的概念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法人的特殊权利能力三、民事行为能力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四、合同签订中的代理问题第三节要约一、要约的概念及构成要件(一)要约的概念(二)法律特征1.要约必须具有缔结合同的主观目的。
2.要约必须包括合同的全部必要条款。
3.要约必须是特定的合同当事人所为的意思表示。
4.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相对人发出。
二、要约邀请的定义和种类(一)要约邀请的概念(二)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1、要约是当事人自己主动愿意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2、要约中含有当事人表示愿意承受要约拘束的意旨;三、要约的法律效力(一)要约的不可撤回性(二)要约撤销的要件四、要约的生效五、要约撤回的形式要件六、要约撤销的形式要件七、要约撤销的限制八、要约的失效(一)概念(二)要约失效的条件第四节承诺一、承诺的概念(一)概念(二)承诺的构成要件1、承诺应当由受要约人作出,即承诺人应为受要约人。
2、承诺必须是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的。
3、承诺必须在合理的期间内作出的。
4、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实质内容一致。
(四)反要约二、承诺的期限(一)有确定期限的(二)未确定承诺期限的1、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2、要约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3、合理期限四、承诺期限的起算(一)承诺期限的起算点或起算方法的意义(二)约定高于法定(三)法律的推定(四)惯例五、承诺的效力(一)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二)承诺一旦生效,非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承诺不可撤销。
六、承诺的生效时间(一)投邮生效原则又称发信主义(二)送达生效原则又称受信主义七、承诺的撤回(一)承诺撤回及时间要求(二)撤回承诺的通知八、迟发的承诺(一)概念(二)要约人对迟发承诺的认可九、未迟发而迟到的承诺(一)未迟发而迟到的承诺的构成要件(二)未迟发而迟到的承诺的效力第五节合同的内容一、合同的格式与内容的概念(一)合同的名称(二)当事人的名称、住所(三)正文即合同的基本条款。
(四)结尾1. 合同正本/付本的份数及其效力。
2. 合同的有效期限,起止年月日;3. 合同鉴定的时间和地点;4. 注明附件及其他应注明的有关事项;5. 签名盖章。
二、合同的主要条款1.合同的主要条款、必要条款。
2.欠缺主要条款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三、确认书四、书面合同签章的法律意义五、合同成立的地点第六节格式合同一、格式合同的概念与特点(一)概念(二)格式合同的特点1.要约的广泛性,持续性和严密性。
2.格式合同签定中双方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性。
(三)我国合同法赋予格式合同提供者的法定义务二、格式条款中的保护弱者利益原则(一)合同条款的解释(二)两种条款发生冲突不一致时第七节缔约过失一、概念二、构成要件第三章合同的效力教学重点:合同的效力、合同的生效、合同的附随义务、效力未定的合同、催告权与追认权、无权代理的法律效力、表见代理、无效合同、法律对免责条款的限制、可撤销和可变更的合同、撤销权的除斥期间。
教学要求:1、区别合同的成立与合同的生效两个不同概念;2、弄清效力未定合同的概念、熟悉催告权与追认权制度;3、掌握表见代理的概念特点及其构成要件;4、掌握无效合同理论和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5、掌握可撤销和可变更的合同的理论,了解合同撤销和变更制度。
第一节合同效力概述一、合同效力的含义合同的法律效力,指合同的法律后果。
合同的最基本的效力就是给付。
这种给付是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体现,受法律保护,合同中的有关条款,就是确定给付内容的依据。
合同的履行效力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附随义务与合同义务二、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一)合同的成立(二)合同的生效第二节合同的成立要件一、合同成立要件及其法律意义二、合同成立要件1.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合同的生效要件一、合同生效要件及其法律意义二、合同生效普通要件1.当事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合同内容合法。
三、合同生效特别要件1.条件或期限2.批准和登记第四节合同效力的补正一、效力未定的合同(一)概念(二)特征二、催告权与追认权(一)催告权1、概念2、行使条件(二)撤销权1、概念2、行使条件三、无权代理的法律效力(一)本人享有追认权。
(二)本人的拒绝权。
(三)相对人有催告权、撤销权。
四、表见代理(一)表见代理的概念与特点(二)构成表见代理须具备三个基本要件:1、须无代理人与他人为民事行为;2、本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相对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的情形;3、相对人须为善意且无过失。
五、无权处分人订立的合同(一)无权处分的法律后果溯及合同成立时起发生效力的两种情况:1、经过权利人的追认。
2、无处分权人于处分后,取得了标的物的处分权。
第五节无效合同一、无效合同1、概念和法律特征2、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二、其他无效合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形式的合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三、法律对免责条款的限制(一)免责条款的概念(二)免责条款的特征第四节可撤销和可变更的合同一、概念与内涵(一)定义1. 撤销权2. 变更权(二)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二、重大误解的合同(一)错误的概念(二)错误的法律要件须有表示行为。
2.须表示行为的客观意义与效果意思不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