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5138555.html以下内容[2009-06-04]下载于以上网址2000 年1月18 日,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在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召开了美国图书协会仲冬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11 位理事为分别来自全美高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图书协会的理事长等。

会上审议并通过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该标准分为三个板块:标准、执行指标和学习效果。

有 5 大标准22 项执行指标和87个表现效果。

该标准在1999年10月和2004年2月分别得到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和独立学院理事会认可。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的白健于2005年10月将此标准译为中文《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标准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有能力决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

表现指标:有信息素养的学生1.定义和描述信息需求。

2.可以找到多种类型和格式的信息来源。

3.权衡获取信息的成本和收益。

4.重新评估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

标准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可以有效地获得需要的信息。

表现指标:有信息素养的学生1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来查找需要的信息。

2构思和实现有效的搜索策略。

3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从网上或亲自获取信息。

4改进现有的搜索策略。

5摘录,记录和管理信息和它的出处。

标准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评估信息和它的出处,然后把挑选的信息融合到他(她)们的知识库和价值体系。

表现指标:有信息素养的学生1从收集到的信息中总结要点。

2清晰表达并运用初步的标准来评估信息和它的出处。

3综合主要思想来构建新概念。

4通过对比新旧知识来判断信息是否增值,或是否前后矛盾,是否独具特色。

5决定新的知识对个人的价值体系是否有影响,并采取措施消除分歧。

6通过与其他人、学科专家和\或行家的讨论来验证对信息的诠释和理解。

7决定是否应该修改现有的查询。

标准四不管个人还是作为一个团体的成员,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的利用信息来实现特定的目的。

表现指标:1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把新旧信息应用到策划和创造某种产品或功能中。

2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修改产品或功能的开发步骤。

3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与别人就产品或功能进行交流。

标准五有信息素养的学生熟悉许多与信息使用有关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合理合法的获取信息。

表现指标:1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了解与信息和信息技术有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经济问题。

2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遵守与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相关的法律、规定、机构性政策和礼节。

3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在宣传产品或性能时声明引用信息的出处。

作为一个信息素养的标准,以身作则,在最后列出引用本标准的格式示范,有美国心理学会(APA)格式、芝加哥论文引用格式、现代语言协会(MLA)格式三种,下面采用的是芝加哥的“网上资源引用格式”(唯一不需标明获得日期的格式):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 2000;/ala/acrl/acrlstandards/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htm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00;/ala/acrl/acrlstandards/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htm中文版下载网址:/ala/acrl/acrlstandards/InfoLit-Chinese.pdf(想来如果引用中文版,应该用此网址而不是标准文本中上面的网址)Via: Chinese Canadian Library Weblog(加华图书馆博客)New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Translations Available!评论人:叩天 2006-05-31 20:39:11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决定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和程度执行指标: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选定并连通所需要的信息。

效果包括:(1)与教师交流,参与课堂讨论、同行讨论和电子讨论,确认研究课题和其它信息需要。

(2)展开论点,根据信息需要,系统阐述问题。

(3)从探索一般信息源到提高对课题熟悉程度。

(4)确定或者调整信息需要,到达易控制的中心点。

(5)识别能描述信息需要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6)确认现有的信息是否能与已有观念、实验或分析结合起来,并能产生新的信息。

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确认各种不同类型和格式的潜在的信息源。

效果包括:(1)知道信息是怎样正式与非正式地产生、组织和传播的。

(2)确认能把知识条理化,这种条理化影响获取信息的方法。

(3)识别各种类型的潜在资源的价值和不同(如多媒体、数据库、网站、数据系统、声像、纸质文本)。

(4)识别潜在资源的目的和使用对象(如大众化或是学术化;时尚或是历史)。

(5)区别初级和中级来源,确认这些来源的使用及重要性如何随学科而发生改变。

(6)懂得在初级来源的原始数据中可能需要重新建构。

3.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考虑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成本和利益。

效果包括:(1)确定所需要信息的可用性,决定扩大超越本区域资源的信息搜索的方法(如馆际互借、易地使用资源、获取镜像、声像、文本和声音)。

(2)为了获得所需信息明白其来龙去脉,考虑获得一种新的语言或技能的可行性(如外语或者基于条理化的信息)。

(3)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获取所需信息。

4.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重新评价信息需要的特点和信息需要的扩充。

效果包括:(1)进一步审视原始信息需要,阐明、修改、优化问题。

(2)描述判断和和选择信息所采用的标准。

标准二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有效而又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执行指标: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选用最适当的调研方法或检索系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效果包括:(1)确认正确的调研方法(如实验方法、模拟、野外作业)。

(2)考查各种不同类型调研方法的优越性和适用性。

(3)考查信息检索系统的范围、内容和组织结构形式。

(4)从调研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中,选择有效又高效的获取所需要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建构和完善有效的搜索策略效果包括:(1)根据调研方法制订研究计划。

(2)识别关键词、同义词和所需信息的相关术语。

(3)根据条理化和信息检索来源,选择控制词义的具体内容。

(4)运用选择信息检索系统的正确命令,建构检索策略(例如:布尔逻辑运算符、截词和搜索引擎代理、网际组织,如书目检索)。

(5)运用不同界面、搜索引擎、不同的命令语言、协议和搜索参数,完善在各种不同类型信息检索系统中的搜索策略。

(6)运用正确的条理化的研究协议,完善搜索。

3.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运用各种方法检索在线信息或个人信息。

效果包括:(1)运用各种的搜索系统,检索不同格式的信息。

(2)运用各种不同的分类组合和其它的系统(数字呼叫系统或目录检索系统)找出本区域图书馆的信息来源或确认有形探究开发的具体特征。

(3)运用某一机构的专业在线或个人可获得的服务系统,检索所需要的信息(例如馆际互借,文件传输,专业协会、团体研究办公室、社区资源、专家和使用者)。

(4)利用调查、书信、面谈或其他形式的调查方法,检索初级信息。

4.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必要时能优化搜索策略。

效果包括:(1)评价搜索结果的数量、质量和相关性,确定两种方法的选择:用信息检索系统还是探究方法。

(2)识别在信息检索中的差别,必要时,决定是否修改搜索策略。

(3)必要时,重新采用修改策略再检索。

5.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写出摘要、记录和管理信息及其来源。

效果包括:(1)在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中选择最适当的一种,完成所需信息的摘要的任务(例如拷贝、粘贴软件功能,像片复制、扫描、声像设备、探测仪器)。

(2)能创造一个信息组织的系统。

(3)区别来源引用的类型,懂得广大信息范畴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和正确引用资源的句法语言。

(4)记录所有的相关信息,以便将来参考。

(5)采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技术,管理所选用和形成的信息。

标准三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评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能把所遴选出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评价系统结合起来。

执行指标: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从所收集的信息中,概括出中心思想。

效果包括:(1)理解文本并遴选出中心思想。

(2)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的观点并能准确地选用数据。

(3)确认将可能适当引用的完全照抄的材料。

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连通并运用原始的标准来评价信息及其来源。

效果包括:(1)为了评价可靠性、有效性、准确性、权威性、时间界限性、观点角度或带有的偏见性,检查并比较各种来源不同的信息。

(2)分析辩论或方法的结构和逻辑性。

(3)确认偏见性、欺骗性或操纵性。

(4)确认在其信息创建中文化的、物质的或其它环境,懂得这种环境对理解信息的影响。

3.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综合中心思想,以形成新的理念。

效果包括:(1)确认概念中的相互关系,把这些概念结合到论据中潜在有用而又重要的原始的观点。

(2)扩充原始的综述,可能的话,写出更高水平的摘要以构建新的假设所需要补充的信息。

(3)利用计算机或其他技术(例如电子表格、数据库、多媒体、声像设备)研究理念和其他现象的相互作用。

4.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确认所增加的价值、矛盾性或其他别具一格的信息特点。

效果包括:(1)确定信息是否满足研究或其它信息需要。

(2)有意地利用所选择的标准判断信息是否具有矛盾性或者验证来源于其他资源的被利用的信息。

(3)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做出结论。

(4)利用正确的条理化技巧,对理论进行验证(例如模拟,实验)。

(5)对数据来源、信息收集工具和搜索策略的局限性、或缺乏理性的结论产生疑问,进而确定可能的准确性。

(6)对新旧信息和知识进行整合。

(7)遴选能给主题提供证据的信息。

5.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判断新的知识是否对个人价值观体系产生影响,并采取措施使二者融合。

效果包括:(1)考察所收集到的不同观点。

(2)确定对所收集到的观点是整合还是排斥。

6.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够通过与他人或者某一领域的专家、实践者对话,验证对信息的理解和解读。

效果包括:(1)参与课堂讨论或其他形式的讨论。

(2)参与班级举办的目的在于对主题鼓励对话的电子通讯论坛(例如电子信箱、电子公告板、聊天室)(3)通过不同的机制征求专家的意见(例如面谈、电子信箱、文件清单管理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