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核冠的修复
摘要】目的讨论桩核冠修复。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
总结。
结论桩冠修复的前提是患牙必须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尖周无炎症或炎
症已完全控制,无骨质吸收或骨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且骨吸收已稳定者。
【关键词】桩核冠修复
代口腔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地保留和保护口腔组织。
1869年,Black用金箔充填根管和修复牙冠,开始了口腔内残根、残冠保存和利用。
随着牙髓治疗技术发展及广泛而有效地运用,使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残冠残根得以长期
保留,而对于保存和利用残冠残根的修复治疗也成为口腔修复学发展的一个重要
内容和趋势。
由于根管治疗时需作洞形制备和根管制备,需要磨除部分牙本质,从而减弱
了牙齿的强度。
而残根残冠的临床牙冠修复时,必须有垂直向和水平向的支持与
固位,才能承受正中、侧方和前伸等各方面的压力,并防止牙折。
学者们已对上
述问题进行了临床实践研究。
Frank(1959年)提出利用髓室固位采用银汞合金或树
脂修复严重破坏的牙冠;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开始使用成品牙本质固位
钉加银汞合金或复合树脂修复体修复严重缺损的牙齿,由于无髓牙牙本质湿度减小,弹性和张力强度降低,容易导致牙折,使修复失败。
70年代人们采用成品根
管桩加银汞修复体来修复严重缺损的牙齿,且对桩和修复体材料不断加以改进。
70年代后期,冠桩整体铸造修复体开始应用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
为了达到临
床理想的远期效果,有的学者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根管治疗的后牙经桩核修复后,未作冠覆盖的临床成功率只有50%左右,而作过修复的临床成功率达90%以上。
因此,经完善根管治疗后的牙体严重缺损的残根残冠,用桩核冠修复能获得
较好的远期效果。
桩核可给修复体提供垂直与水平向的支持与固位,全冠修复体
使患牙增加冠外抗力和咬合力的保护。
随着修复材料不断改进提高,桩核冠修复
成为保存和利用残根残冠的一个必要的、成功的治疗方法。
桩冠修复的前提是患牙必须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尖周无炎症或炎症已完全
控制,无骨质吸收或骨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且骨吸收已稳定者。
下面将桩
核冠的修复报告如下。
1 适应证
1.1牙冠大部分缺损无法充填治疗或做全冠修复固位不良。
1.2牙冠缺损至龈下,牙周健康,牙根有足够的牙槽骨支持,经龈切除术后能暴露出缺损面者。
1.3前牙错位牙,扭转牙无法做正畸治疗者。
1.4牙冠短小的畸形牙不能做全冠修复。
1.5保存对整体修复设计有重大意义。
1.6患者要求保留患牙。
2 非适应证
2.1根管感染未能有效控制,瘘管口未闭。
2.2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1 / 3以上。
2.3根面广泛龋,龋去净后剩余牙体组织薄弱。
2.4牙齿折裂达牙槽嵴以下。
2.5牙根过短或根管弯曲无法取得冠桩足够长度和直径。
2.6根管内有异物无法取出。
3 整体铸造冠桩修复体
整体铸造冠桩复合体适用于牙根较平行的后牙,或者咬合较紧的后牙。
3.1制作方法
3.1.1去除龋坏物质和无基釉。
3.1.2根管制备,制备后的根管必须相互平行,有共同就位道。
3.1.3直接法或间接法制作根管桩和牙冠外形的蜡型,包埋铸造。
由于金属铸造修复体本身的桩冠切压力较大,不易碎裂和折断,故比银汞或
复合树脂修复效果好。
但有学者认为铸造冠桩修复体容易发生修复体移位或根折,且由于磨牙根分叉大可磨除的根部牙本质较少,而铸造桩需要共同就位道,因此
桩的长度受到限制,从而影响铸造修复体的固位力。
为解决这些问题,不少学者
提出改良方法,即修复时,先制作一个根管桩和冠桥修复体的整体铸造蜡型,在
其冠部预先留1~2个桩孔,桩孔直接退向其他副根管。
铸造完成后,再选择预
制成品桩或制作合适铸造桩。
先将铸造完成的单根冠桩修复体固位,再将成品桩
或再铸造的桩插入其他根管内,修整外露部分。
4 根管冠端呈喇叭形的桩核修复
造成根管冠端喇叭形的原因主要为:①龋损严重造成牙冠基本已无牙体结构,牙根的冠端牙本质结构也大量丧失;②多次桩冠修复失败,造成牙根冠端牙本质过多磨除。
此类牙体缺损给临床修复带来很大困难,根面已没有足够的牙本质放置固位钉,而用铸造桩可能使楔应力增加,造成本已脆弱的牙根折裂。
随着牙科材料、
仪器的发展和应用,有学者采用导光纤维光照复合树脂加固喇叭型根管口,从而
为桩冠修复打下基础。
此种修复方法适用于前牙缺损。
该技术主要采用一种导光纤维,将光传递进入根管内,使根管内的光固化复
合树脂完全聚合。
导光纤维除了能够从根管内部修复重建薄弱的牙根外,还形成
了一个良好的空间以放置合适的桩。
导光纤维粗细一共有六种尺寸,从
1.05mm~1.80 mm,每种相邻尺寸之间相差0.15mm。
4.1方法
(1)按常规制备根管。
(2)取一合适的配有测量牙根长度的标志的导光纤维,测定所制备的根管长度。
(3)根管内牙本质按常规进行酸蚀处理,冲洗吹干,涂牙本质处理剂,吹干,
再涂上牙本质粘结剂,放入导光纤维光照10 s,取出导光纤维。
(4)将复合树脂置入根管内重新放入导光纤维,同时通过侧压力使复合树脂与
根管壁良好贴合,从根管口去除多余的树脂。
(5)将导光纤维的一端与光固化仪相连,使光沿着导光纤维的全长传导,至周
围复合树脂聚合。
(6)用止血钳取出导光纤维,即留下一个粗细长短合适的空间,用以制作桩。
(7)按需要进行桩核冠修复。
5 桩核修复时导致根折的原因
5.1过度预备根管
预备根管时极微小地改变根管内的解剖,保留适当的牙本质以支持桩的应力
和分散桩的应力。
过度的根管制备能引起牙根折断和侧壁穿孔。
5.2桩的形态
圆锥形桩对根管产生楔应力,易导致根折。
5.3粘固时产生的流体静压力
铸造桩与根管贴合紧密,在粘固时产生较大的静压力,易导致根折。
为减小粘固时产生的流体静压力,通常可采用:
(1)粘固粉调拌稍稀,覆盖一薄层于根管内壁和桩面,轻缓地粘固。
(2)粘固前用纸砂片打磨桩。
(3)在桩上留出一粘固剂溢出道。
5.4过度的粘固压力
粘固时,过度的力敲打桩就位,或桩选择较粗,与根管壁贴合太紧,则易引起牙折,拧进就位的螺旋桩,若带有粘固剂迅速拧进时,会产生较大的内应力而致根折。
5.5电解作用
不同金属的桩和核(如不锈钢、银或铜桩在汞合金核中)之间产生电解反应导致桩核冠失败。
6 桩核冠系列修复的优点
6.1应用范围较广,可适用于前、后牙的各类缺损修复。
6.2牙体严重缺损,残留牙冠组织较少,桩核可提供垂直与水平向的支持与固位。
6.3保留了以往要拔除的残冠残根,有利于保持牙弓形态,有利于恢复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
6.4桩核套上全冠修复体,使患牙具有更大抗折能力,同时增加冠外抗力和咬合力保护,且预防根面龋。
6.5在桩核上可根据患者需要与条件,制作任一种全冠修复体。
6.6当全冠需重新制作时,只要将全冠取下更换,避免了拆桩这一困难步骤。
6.7在残冠残根上恢复牙冠,与移植牙和种植牙比较,不存在牙根吸收及排斥问题,与活动义齿比较,异物感小,更舒适方便,恢复更有效的咀嚼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岩松;索英.前牙牙体缺损铸造金属烤瓷核桩冠修复体会[J];疾病监测与控
制;2009年07期.
[2]黄世光,李文超.牙体缺损达龈下的修复初探—附43例报告[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