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后的桩核冠修复
根管治疗后牙齿修复类型的选择
根管治疗后牙齿修复的意义:
1、预防根管系统或根尖区再感染;(最主要的原因)
2、替代缺失的牙体硬组织,并恢复冠部的形态和功能; 3、为修复体、牙恢复体提供足够的强度以适应功性应力,防 止冠折及根折。
&
研究表明:根管治疗后牙体修复完好的患牙是根
----根管治疗后三年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
功能性咬合正常的后牙 (单颗牙冠修复)
单面或2 根管治疗后牙齿 面洞 的临床状态
3面洞
3面洞有一 面完整的 牙本质壁 树脂粘 结修复
剩余牙本 质壁>2mm
剩余牙本 质壁 <2mm
树脂粘结 建缺失的牙体硬组织 修复
树脂粘 结修复 直接树脂 修复
桩核
树脂 粘结 修复
桩 核
桩 核
冠部恢复
直接择
前牙
功能性咬合正常的前牙 (单颗牙冠修复)
根管治疗后牙 齿的临床状态
单面洞
2或3面洞
剩余牙本 质壁 >2mm
树脂粘 结修复 桩核
剩余牙本 质壁 <2mm
重建缺失的牙 体硬组织
树脂粘结修 复
树脂粘结修 复
桩 核
冠部恢复
直接树脂 修复
直接树脂修复 \贴面\全冠
全冠
全冠
举例: 2或3面洞 –前牙切角修复 多面洞—冠折
§ 剩余牙体硬组织的质和量
修复体\牙复合体需要承受的功能性咬合力
整体的口腔修复计划:
根管治疗后的牙作为固定桥的基牙:
& Sorensen和 Martinoff 发现,根管治疗后的牙齿(ETTs)为固 定义齿基牙的成功率为89.2%,显著低于单个牙的成功率94.8% & Hammerie等发现作为固定义齿的基牙, ETTs牙折率是活髓牙 的2倍 & Walton发现,根充基牙5到10年的失败率为8%,10到15年为21%, 而活髓牙分别为2%和5%。
剩余牙本 质壁 <2mm
重建缺失的牙 体硬组织
树脂 粘结 修复
桩核
桩核
冠部恢复
全冠
全冠
全冠
全冠
有牙尖需要恢复,而且有完整的颊舌壁可保留
50%以上牙体缺失时,建议冠修复 剩余的牙体组织不足以支持核和最终修复体时,采用桩核修复。
桩仅起到固位的作用,并不能抗折
功能性咬合增加的后牙 (固定\活动义齿的基牙)
根管治疗后牙 齿的临床状态
1面洞或2 面洞 树脂粘 结修复
3面洞
剩余牙本 质壁 >2mm 桩核
活髓牙作为固定义齿的基牙更好
根管治疗后的牙作为可摘局部义齿的基牙:
& Sorensen和 Martinoff 发现根管, ETTs作为可摘局部义齿的基牙成 功率仅为77.4% & Berman等研究认为 ETTs作为可摘局部义齿的基牙可以做到和活髓 牙相似的效果,但是需要以合理的设计、可靠的质量、良好的维护 为基础。
全冠 嵌体\全冠
全冠
全冠
后牙单、复面洞的树脂修复
研究表明,仅有开髓洞形或二类洞的牙体缺损,采用树脂充填 修复和树脂加冠的修复在5年内无差别
嵌体的适应症:一般来说能用树脂充填的都是嵌体的适应症,
即剩余牙体组织能够耐受功能状态下的咬合力,而且能够为嵌
体提供固位力 高嵌体的适应症:后牙多面的缺损、咬合面较大范围的缺损,
充物暴露的牙齿治愈率的1.6倍
分析-程越 彭彬 沈雅 边专 樊明文。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9月第 41卷第9期
&
循证医学证明,根管治疗患牙的成功率根管治疗
完善和冠方修复的影响各占一半
根管治疗后到底选择什么样的修复类型? 如何选择?
制定修复计划需要考虑因素:
§ 剩余牙体硬组织的质和量 §牙冠的外形(前牙?后牙?) §修复体\牙复合体需要承受的功能性咬合力 §整体的口腔修复计划 § 美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