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易的阴阳思想

周易的阴阳思想

周易的阴阳思想
经济与管理学院 104140282 施云飞
内容摘要:
阴阳是《周易》的核心思想,阴阳二气的特性形成了天地
阴阳是《周易》的基本理念,但究竟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呢?
《易经》的阴阳观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用《矛盾论》的观点看《周易》阴阳观的实质
中医与《周易》中的阴阳观念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等,然后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中都有提到阴阳。

阴阳思想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宗教、历法、中医、建筑,占卜等。

阴阳理论是《周易》的基础,复杂艰深的《周易》思想,其实就奠定在阴阳两个小小的符号基础之上。

《庄子·杂篇·天下》里说:“《易》以道阴阳”,意思就是说《周易》是讲述“阴”和“阳”的道理的书。

《周易》书中的六十四卦都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阴阳”是《周易》的核心思想。

“阴阳”二字在《周易》经文里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是它的全部文字都是紧紧围绕着阴阳变化这一主题展开的。

从逻辑上来讲,先有阴阳思想,然后有八卦和六十四卦,最后才有《周易》卦辞、爻辞;八卦和六十四卦是由阴阳思想创造出来的模型,《周易》卦辞、爻辞等文字都是对“六十四卦模型”进行说明的。

“动静”、“刚柔”、“起伏”、“进退”、“明暗”、以及“雌雄”、“男女”这些相对概念,都是对阴阳所做的简单阐释,但却不是“阴”和“阳”的本初含义。

东汉的文学家许慎在他的著作《说文解字》中第一次对阴阳有比较明确的解释:“阴”是暗的意思,“阳”是高或明的意思。

但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给出的解释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因为“阴”和“阳”这两个字在中国很早就开始广泛使用了,比如《诗经》和《尚书》里都很多次出现这两个字。

中国古代先哲们在最初的文化创造中,非常注重直观,他们往往用最简单的概念直接把握住本质世界。

这一点,无论是在中国文字,还是中国哲学,都体现得非常充分。

所以,归根结底,“阴”和“阳”是最基本的关于物质的简单概念。

正如《庄子·杂篇·则阳》中所说的:天和地,在有形的“物”中是最大的概念;阴和阳,在没有形体的“气”中是最大的概念,“道”则总括一切。

古人认为:“天”是气中“轻清”的那部分——即“阳”——上升漂浮而成的,“地”是气中“重浊”的那部分——即“阴”下降凝聚而成的。

所以,“阴”和“阳”的准确含义是组成世界的两种基本物质,即“阴气”和“阳气”。

相对而言,“阴气”比较现实,所以容易下降,而“阳气”比较清扬,就是轻飘飘的容易上浮。

“天”是“阳气”凝聚成的,而“地”是“阴气”凝聚而成的。

在这里“天”和“阳”是一类,“地”和“阴”是一类;在总体上,物质世界被分为“阳”和“阴”两部分。

阴阳二气的这种特性形成了天地。

阴阳二气,即阴气和阳气,其中阳气有运动、发散、上升、轻清和温热的特性,阴气则有静止、凝结、下降、寒凉、沉浊等特性,正是由于阴阳二气的特性形成了天地。

天是阳气的聚积,由于阳气扩散、轻清,不停地运动,因而没有形体。

地是浊阴的堆积、凝结,沉重而混浊,因而积累的阴气形成了具有形体的大地。

阴阳的现代定义:
阴阳就是在同一个属概念“对立统一”下的两个种概念“阴和阳”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

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阴阳外延的合并。

这些就是阴阳真正的含意,也是据此所画出的太极图的根本意思所在。

国学无不
以此为基础,并深刻影响了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易传》的阴阳观
1、“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传》对《易经》原始阴阳说的继承和发展,首先是表现在它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命题,把“阴阳”概念与“道”概念联系起来,这样,不仅使原始阴阳说发展为一种“道”论,更使诸子百家常用的特别是作为道家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概念改造和发展为以“阴阳”为其独特内涵的辩证矛盾概念。

2、“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易传.系辞上》一开头就说:“天尊地卑,乾坤定;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易传》作者赋予了自然秩序以社会伦理和政治意义,把经验直观中天在上、地在下的空间位置关系说成是自然界的尊卑贵贱关系,并宣称这种自然秩序是定位不移的。

这是论证社会上夫妇、父子、君臣的尊卑贵贱的伦理和政治秩序是合乎“天地之道”的,是不可改变的。

《易传·文言》:“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用《矛盾论》观点看《周易》阴阳观的实质
《周易》的“易”,上半部是个日字,下半部是个变形的月字,合在一起成为“易”字,以示“易”的含意,就是专门研究有关日和月,即阴和阳的问题。

现在把易当作容易的“易”,就是说,按阴阳运行规律办事,一切就都容易做到;再如交易的“易”,这实际正是指阴阳矛盾由对立走向统一的一个表现。

说明这“易”字的含意,正是由这阴阳的关系引申而来。

所谓《周易》,既是指周人祖先进一步研“易”的成果,也是指周人祖先用于指导后人怎样研“易”和用“易”的—部专著,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后人从中总结出五个方面,这就是:(1)阴阳对立观,(2)阴阳互根观;(3)阴阳消长观;(4)阴阳转化观; (5)扶阳抑阴观。

中医与《周易》中的阴阳观念:
中医学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总规律,是天地万物产生、发展、壮大、衰亡的内在动力,是大千世界纷繁灿烂而又井然秩序的幕后指挥。

对于人体而言,人体的奥秘在于阴阳。

中医学上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就是说,人是一个有形的整体,所有一切组织结构,即使有机联系,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

以人体部位来说,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以脏腑划分,则五脏(心、肝、脾、肺、肾)为阴,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阳。

若在具体到每个内脏,还有阴阳之分,如心脏可分为心阳、心阴,肝脏可分为肝阴、肝阳,肾
脏可分为肾阴、肾阳等。

中医还按照人身整体的阴阳类型,把人分为太阴型、少阴型、太阳型、少阳型、阴阳平和型五类,这五类人精态不一样,筋骨气血也各有不同。

《周易》里面用“六”和“九”两个数字代表阴阳二气的互相转化的极点,“七”和“八”两个数字则代表了阴阳二气的正常运转状态。

就人体而言,女子内阳而外阴,男子內阴而外阳,阳气在内的女子可以用数字“七”来表示,阴气在内的男子可以用数字“八”来表示。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明确指出,女子和男子的生长规律就完全是按照“七”和“八”两个数字来的:
女子七岁,肾气开始旺盛,所以乳牙脱落,开始换牙,毛发生长。

女子二七一十四岁,肾气达到全盛,冲开血脉,所以开始有月事,可以怀孕了。

女子三七二十一岁,肾气平稳,所以真牙长成,骨骼发育完全,个子长到最高。

女子四七二十八岁,筋骨强壮,头发长得最好,身体最为健壮。

女子五七三十五岁,气血开始衰弱,面容开始枯黄,头发开始稀少。

女子六七四十二岁,面容全部枯黄,头发开始变白。

女子七七四十九岁,肾气衰竭,形容毁坏,月事断绝,也就不会怀孕了。

男子八岁,肾气开始充实,所以乳牙脱落,开始换牙,毛发生长。

男子二八一十六岁,肾气旺盛,精力充实,开始遗精,可以使女人受孕。

男子三八二十四岁,肾气平稳均衡,筋骨强壮,真牙长成,骨骼发育完全,个子长到最高。

男子四八三十二岁,筋骨壮盛,肌肉饱满、壮硕。

男子五八四十岁,肾气开始衰弱,所以头发开始稀少,牙齿也要出毛病。

男子六八四十八岁,肾气衰弱,面容枯黄,头发斑白。

男子七八五十六岁,肾气和肝气都很弱,所以形容枯槁,体力极弱,精液也很少。

男子八八六十四岁,肾气枯竭,头发和牙齿全部掉光。

男子八八六十四岁之后,女子七七四十九岁之后,精气衰竭,一般就不会再生育了。

由此看来人体也是清清楚楚地按照阴阳二气的规律来运行的。

参考文献:《周易趣谈·跳出周易看周易》周朋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