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军科皮肤病医院关于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的解读PPT课件

深圳军科皮肤病医院关于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的解读PPT课件

另外,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P、钙剂等,常与抗 组胺药合用。由感染因素引起者受体拮抗剂 具有较强的抗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 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 扑尔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氮 卓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单独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H1 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西 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 均有效。剂量因人而异。
治疗
9.5 糖皮质激素由于不良反应明显,不建议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作为慢性荨麻 疹治疗。但急性荨麻疹及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急性发作时,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 助于缩短病程。
9.6 环孢素A 选择性作用于T 淋巴细胞,使炎症反应减轻或消失,还可抑制肥大 细胞及嗜碱细胞脱颗粒,但由于其减少肾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滤过压,肾毒性强、 容易引起高血压等不良反应,不推荐作为常规治疗。
分类
根据荨麻疹病程及诱发因素不同,推荐分类见表1。
各类型荨麻疹的症状图片
发病机制
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发病的中心环节是皮肤或黏膜组织肥 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介质如组胺等,新合成的膜来 源的介质如白三烯、前列腺素等随后释放,造成平滑肌收缩、 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等,引起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的 临床表现。近二十年,很多研究对各种类型荨麻疹的病因进 行了探讨。急性或慢性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食物或药物 类过敏反应及由抗IgE 受体的抗体介导的自体免疫等,都可 能是引起荨麻疹的原因。
②多塞平 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剂,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不良反 应较小。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 选用药物。
常规药物
(2)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 酮替酚 通过增加体内cAMP的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
介质(如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的释放。其抑。制作用较色甘酸钠强而 快,并可口服。
评分标准
。 见表2。可用于临床研究中症状评估及用药疗效评估
治疗
基本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对症治疗的一线选择药 物为第二代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加量到常规剂量的4 倍,如增加剂量疗效不明显的,建议加用二线药物(药物选择流程见表3)。
9.1 一代抗组胺药不建议作为首选,因为其止痒效果持续仅4 ~ 6 h 而中枢镇静 作用持续24 h 以上;与酒精及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药物如止痛药、催眠药、 镇静药等有相互作用;此外,一代抗组胺药可干扰快速眼动(REM)睡眠,对学 习和工作能力有一定影响。
9.2 二代抗组胺药相比较于第一代抗组胺药,更有效且安全性好,有些还有抗 炎性介质的作用,建议作为一线用药。
9.3 H2受体拮抗剂与H1受体联合应用对于部分顽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有效,单 用无效。
9.4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普鲁司特、孟鲁司特)可联合抗组胺药应
用于慢性荨麻疹治疗。对于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类(NSAIDs)及迟发压 力性荨麻疹或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效果更佳。
常规药物
(4)免疫抑制剂
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满 意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具有较好的疗效,硫唑嘌呤、环磷酰 胺、甲氨蝶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其他肿瘤坏死因子(TNF-a)抑制剂依那西普 以及奥马珠单抗等均可试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疗效。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副 反应发生率高,一般不推荐用于荨麻疹的治疗。
曲尼司特 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组胺的释放。
(3)糖皮质激素 为治疗荨麻疹的二线用药,一般用于严重急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
炎、压力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无效时,或慢性荨麻疹严重激发时,静脉 滴注或口服,应避免长期应用。常用药物如下:①泼尼松;②曲安西龙; ③地塞米松;④得宝松。紧急情况下,采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或甲 泼尼龙静脉滴注。
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
中医经络穴位注射(免疫脱敏)、中药药浴、太空舱中药熏蒸、拔罐、埋线等等 中医辨证施治(中草药)
物理治疗 5 10 三氧免疫净血疗法 次为一疗程、311UVB光疗、摩拉生物脱敏治疗 次为一疗程等等
抗复发治疗 15 胸腺五肽 、转移因子、小牛脾提取物等注射液 ,隔日一次, 次为一疗程
常规药物
9.7 光疗(phototherapy) 可使真皮上层肥大细胞数目减少,是治疗肥大细胞增 多症的有效方法之一,顽固性病例可以试用。
9.8 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anti-IgE) 研究表明对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胆 碱能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有显著疗效。
9.9 其他肿瘤坏死因子(TNFa)抑制剂治疗迟发压力性荨麻疹、静脉注射用免 疫球蛋白(IVIG)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等均有病例报道,在一些特殊的病例可 以作为最后选择。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疾病。人一生中某个时间段发病的几 率约为20%。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和其他形式荨麻疹不仅造成 患者生存质量的降低, 还会使患者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减低20 % ~ 30%, 可归类于严重的过敏性疾病。
定义
各种类型的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是有着相似临床表现的一组疾 病,荨麻疹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风团疹,有如下3 个特点:(1) 突然发作、形态多样的中心水肿疹,常有反射性红晕。(2)伴瘙 痒,有时有烧灼感。(3)时起时消,多于24 h 内消退不留痕迹。 血管性水肿临床特点为: (1)突然发作、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水 肿。(2) 痒不明显,常表现为疼痛。(3)常累及黏膜组织。 (4)多于72 h 内消退。临床病例中,荨麻疹合并血管性水肿占50 %,单纯荨麻疹占40%,单纯血管性水肿占10%。血管性水肿合 并荨麻疹时病因与单纯荨麻疹相似,故合并讨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