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原理教学25

通信原理教学25

考虑输入信号为四进制
预编码:bn an bn-2 Mod 4
相关编码:cn bn - bn-2
接收端解码:an cn Mod4
当输入为L进制信号时,经部分响应传输 系统得到的第Ⅰ、Ⅳ类部分响应信号的 电平数为(2L-1)。
7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眼图模型和相关概念 均衡器
作用:校正或补偿系统特性,减小码 间串扰的影响。
以2/TS波特的速率进行数据传输时,该系统 不满足消除抽样点上码间串扰的条件。
(b)
3 QB
2Ts
H () 矩形
32 RBmax 2B Ts Ts
- 3 / Ts
0
3 / Ts
传输速率2/Ts虽然小于(奈奎斯特速率)3/Ts,
但由于不是2/Ts的整数倍,所以在该系统中以
2/Ts的速率传输,不能消除码间串扰。
性搬移(属线性调制)。 g(t)为矩形不归零脉冲时
2ASK信号带宽: B2ASK 2 fs 2 / Ts
频带利用率:
2ASK
Rs B2 ASK
1 2
(Baud/Hz)
17
第7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通信原理
第24讲 要点回顾和 部分习题
1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码型和频谱 数字基带信号的编码规则 NRZ码, RZ码, AMI码和HDB3码; 在码元速率一定时,多元码可以提高信 息速率,是以提高发送功率为代价的。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功率谱可分为连续谱和离散谱两部分。 单极性NRZ、RZ和双极性NRZ矩形脉冲 序列的功率谱特性。
条件。
6.12
H()
1
0.5
-0
0 0
0
0 0
[解]:(1)该系统可构成等效矩形系统
H
eq
1, 0,
0
其它
所以该系统能实现无码 间干扰传输。
(2)该系统无码间干扰的最大码元传输速率为
RB
2
f0
0
由于系统的实际带宽为
B
1
f0
1
0 2
所以,此时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为
RB
B
2 f0
1
Nyquist第一准则
2p i
H (w ) C
i
Ts
TS
21
RB
Ts
Ts
2
H ( 4 i ) C
i
Ts
2
TS
H ()
矩形
- /Ts 0 /Ts
(a)Nyquist带宽
fN
@B
Ts
1
2
1 2Ts
该系统无码间串扰传输的最大码元传输速率
12 RBmax 2B Ts Ts
f0
2
1
(B/Hz)
【练习】、设采用预编码的第四类部分响应形成网络 的输入序列 为00011110101001011,试求预编码后序 列 和输出序列 。
[解]: 预编码序列 bk: bk ak bk-2 mod 2
输出序列 ck: ck bk - bk-2
{ak} 预编码{bk}
输出{ck}
00 0 1 1 1 1 0 1 0 1 0010 1 1 0 0 00 0 1 1 0 0 0 1 0 0 0010 0 1
0 0 0 1 1 -1 -1 0 1 0 -1 0 0 1 0 -1 1
第7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二进制数字调制的已调信号时域和频域特性:
2ASK信号产生方法: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 2ASK信号的解调方法:非相干解调和相干解调 2ASK信号的功率谱是基带信号功率谱ΦB(f)的线
3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无码间串扰的时域条件
h(kTs ) hk
常数
0
k0 k0
无码间串扰传输特性的选择依据:
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i
பைடு நூலகம்
H
(
2
Ts
i
)
TS
,
TS
将H()在 轴上以2/Ts为间隔切开,然后分段 沿 轴平移到(-/Ts, /Ts)区间内,将它们进行叠加,
其结果应当为一常数。
4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理想低通传输特性 基带传输最高频带利用率 RB / B 2 (B/Hz)
升余弦滚降频谱特性
B fN f (1 ) fN
升余弦滚降系统的最高频带利用率为
RB 2 fN 2
B / Hz
B (1 ) fN (1 )
5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部分响应系统 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的频带利用率
(c) Heq
1,
2 Ts
0, 其它
B 1 Ts
2 RBmax 2B Ts
- 4 /Ts
H ()
0
4 / Ts
该系统满足消除抽样点上码间串扰的条件。
(d)
H
eq
1,
Ts
0, 其它
H ()
- 2 / Ts
0
2 / Ts
1 B
2Ts
12 RBmax 2B Ts Ts
因此,该系统不满足消除抽样点上码间串扰的
时域均衡原理 均衡器均衡效果评价的方法 “迫零”均衡器的设计
8
6-7 已知信息代码为1011 0000 0000 0101,假设该 序列前一编码输出为V-。试确定相应的AMI码 以及HDB3码。
信息码: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AMI码: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AMI码: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信息码: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HDB3 V- +1 0 -1 +1 0 0 0 V+ -B 0 0 V- 0 +1 0 -1
6-11 设基带传输系统的发送滤波器、信道和接收滤 波器组成总特性为H(ω),若要求以2/Ts波特的速 率进行传输,试验证图P6-6所示的的各种H(ω) , 能否满足抽样点上无码间串扰的条件。
2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发送滤波器 传输信道
an GT ( f )
C( f )
si (t )
s(t )
接收滤波器
GR( f )
y(t )
抽样 判决器
n(t )
an'
H ( ) GT ( )C( )GR ( )
产生误码的原因:信道加性噪声;码间串扰。 码间串扰的定义和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误码)。
RB / B
1 TS
1 /
2TS
2
(B/Hz)
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的实现
预编码-相关编码-模2判决
预编码规则: bk = ak bk-1
即: ak = bk bk-1 相关编码: ck = bk + bk-1
模2判决: ak = [ck]mod2
6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第IV类部分响应信号 r1 1 r2 0 r3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