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1、含义: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2、出发点:当有若干因素对分析指标发生影响作用时,假定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3、具体方法:
(1)连环替代法——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依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实际值替代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EG:某企业原材料耗用情况如下:
要求:运用连环替代法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程度。

解析:A、分析对象:材料费用实际超计划40350的原因
B、具体指标:材料费用总额=产量×单耗×单价
N
=100×200×10=200000
N
2
=115×200×10=230000
N
3
=115×190×10=218500
N
1
=115×190×11=240350
N
2-N
=230000-200000=+30000产量变动的影响
N
3-N
2
=218500-230000=-11500单耗变动的影响
N
1-N
3
=240350-218500=+21850单价变动的影响
合计: +40350(元)
(2)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简化形式;是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值与计划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EG:续前例,运用差额分析法进行分析:
产量的影响额=(115-100)×200×10=+30000
单耗的影响额=115×(190-200)×10=-11500
单价的影响额=115×190×(11-10)=+21850
合计:(+30000-11500+21850)=+40350
4、采用因素分析法的NOTICE事项:
(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

即,确定构成经济指标的因素,必须是客观上存在着的因果关系,要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替代因素时,必须按照各因素的依存关系,排列成一定的顺序依次替代,不可随意加以颠倒,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

一般而言,确定正确排列因素替代程序的原则是:按分析对象的性质,从诸因素相互依存关系出发,并使分析结果有助于分清责任。

(3)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因素分析法在计算每一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时,都是在前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采用连环比较的方法确定因素变化的影响结果。

因为只有保持计算程序上的连环性,才能使各个因素影响之和等于分析指标变动的差异,以全面说明分析指标变动的原因。

(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由于因素分析法计算的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数,会因替代计算顺序的不同而有差别,因而计算结果不免带有假定性,即,它不可能使每个因素计算的结果,都达到绝对的准确。

它只是在某种假定前提下的影响结果,离开了这种假定前提条件,也就不会是这种影响结果。

为此,分析时应力求使这种假定是合乎逻辑的假定,是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假定。

只有这样,计算结果的假定性,才不致于妨碍分析的有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