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核酸中一般不含有的元素是()
A、碳
B、氢
C、氧
D、硫
2 通常既不见于DNA又不见于RNA的碱基是()
A、腺嘌呤
B、黄嘌呤
C、鸟嘌呤
D、胸腺嘧啶
3 下列哪种碱基只存在于mRNA而不存在于DNA中()
A、腺嘌呤
B、尿嘧啶
C、鸟嘌呤
D、胞嘧啶
4 DNA与RNA完全水解后,其产物的特点是()
A、戊糖不同、碱基部分不同
B、戊糖不同、碱基完全相同
C、戊糖相同、碱基完全相同
D、戊糖相同、碱基部分不同
5 在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3′,3′,-磷酸二酯键
B、糖苷键
C、3′,5′,磷酸二酯键
D、肽键
6 核酸的紫外吸收是由哪一结构所产生的()
A、嘌呤和嘧啶之间的氢键
B、碱基和戊糖之间的糖苷键
C、戊糖和磷酸之间的酯键
D、嘌呤和嘧啶环上的共轭双键
7 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是()
A、mRNA
B、DNA
C、tRNA
D、rRNA
8 核酸分子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
A、核苷
B、戊糖
C、磷酸
D、碱基序列
9 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A、DNA的融点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10 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11 DNA的二级结构是指()
A、α-螺旋
B、β-片层
C、β-转角
D、双螺旋结构
12. 关于DNA双螺旋结构学说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DNA键组成
B、碱基具有严格的酸对关系
C、戊糖的磷酸组成的骨架在外侧
D、生物细胞中所有DNA一级结构都是右手螺旋
13.属于亚氨基酸的是()
A、组氨酸
B、脯氨酸
C、精氨酸
D、赖氨酸
14. 在生理pH时,下列哪个氨基酸在溶液中带正电荷?()
A、丙氨酸
B、天冬氨酸
C、谷氨酸
D、精氨酸
15.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离子键
B、疏水键
C、氢键
D、二硫键
16. 蛋白质变性不包括()
A、氢键断裂
B、肽键断裂
C、疏水键断裂
D、范德华力破坏
17. 酶分子中使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基团是指()
A、结合基团
B、催化基团
C、疏水基团
D、酸性基团
18.某种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对该酶具哪种动力学效应()
A、Km增大,Vmax不变
B、Km减小,Vmax不变
C、Vmax增大,Km不变
D、Vmax减小,Km不变
19. 酶原的激活是由于()
A、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结合
B、酶蛋白进行化学修饰
C、亚基解聚或亚基聚合
D、切割肽键,酶分子构象改变
20.含芳香环的氨基酸是 ( )
A.Lys B.Tyr C.Val D.Ile E.Asp
21.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 )
A.蛋白质一级结构改变 B.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改变 C.辅基的脱落 D.蛋白质水解 E.以上都不是
22.以下哪一种氨基酸不具备不对称碳原子 ( )
A.甘氨酸 B.丝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E.丙氨酸
23.下列有关蛋白质β折叠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β折叠结构为二级结构 B.肽单元折叠成锯齿状 C.β折叠结构的肽链较伸展 D.若干肽链骨架平行或反平行排列,链间靠氢键维系 E.以上都正确
24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A.半胱氨酸 B.瓜氨酸 C.羟脯氨酸 D.蛋氨酸 E.丝氨酸
25.蛋白质多肽链书写方向是()
A.从3端到5端 B.从53端 C.从C端到N端 D.从N端到C端
E.以上都不是
26.血浆蛋白质的pI大多为pH5~6,它们在血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兼性离子 B.带负电荷 C.带正电荷 D.非极性分子 E.疏水分子14.α螺旋每上升一圈相当于氨基酸残基的个数是()
A.4.5 B.3.6 C.3.0 D.2.7 E.2.5
15.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缬氨酸 B.色氨酸 C.赖氨酸 D.甘氨酸 E.谷氨酸
17.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疏水键 B.盐键 C.肽键 D.氢键 E.二硫键
24.蛋白质的等电点是()
A.蛋白质溶液的pH等于7时溶液的pH
B.蛋白质溶液的PH等于7.4时溶液的pH
C.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
D.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
E.蛋白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
25.蛋白质溶液的主要稳定因素是()
A.蛋白质溶液的黏度大 B.蛋白质在溶液中有“布朗运动”
C.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电荷 D.蛋白质溶液有分子扩散现象 E.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
26.核酸的最大紫外光吸收值一般在哪一波长附近?()
A.200nm B.220nm C.240mn D.260nm E.280nm
27.DNA变性时,其理化性质发生的改变主要是()
A.溶液黏度升高 B.浮力密度降低 C.260nm处光吸收增强 D.易被蛋白酶降解 E.分子量降低
28.核酸分子杂交可发生在DNA与DNA之间、DNA与RNA之间,那么对
于单链DNA 5-CGGTA-3RNA是()
A.5-GCCAU-3 B.5-GCCUU-3 C.5-UACCG-3 D.5
-UAGGC-3 E.5-AUCCG-3
29.DNA的三级结构是指()
A.双螺旋结构 B.α-螺旋 C.超螺旋 D.无规卷曲 E.开环型结构 30.tRNA的二级结构为()
A.双螺旋 B.超螺旋 C.线形结构 D.三叶草形 E.倒“L”形
31.下列关于t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级结构通常呈三叶草形B.三级结构通常呈倒“L”形C.有一个反密码D.5端为-CCA E.有一个TΨC环
3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互补的两条DNA单链将会结合成双链() A.变性 B.退火 C.加连接酶 D.加聚合酶 E.调节pH
33结合酶在下列那种情况下才有活性()
A.酶蛋白单独存在 B.辅酶单独存在 C.亚基单独存在 D.全酶形式存在 E.有激活剂存在
34.酶的辅助因子的作用不包括()
A.稳定酶的空间构象 B.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 C.在酶与作用物的结合中起桥梁作用 D.传递电子、质子 E.决定酶的特异性
35.酶的必需基团是指()
A.维持酶一级结构所必需的基团
B.位于活性中心以内或以外,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
C.酶的亚基聚合所必需的基团
D.维持酶分子构象的所有基团
E.构成全酶分子的所有基团
36.关于变构酶的结构特点的错误叙述是()
A.常有多个亚基组成 B.有与作用物结合的部位
C.有与变构剂结合的部位 D.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都处于同一亚基上 E.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既可处于同一亚基,也可处于不同亚基上
37.关于变构剂的错误叙述是
A.可与酶分子上别构部位结合 B.可使酶蛋白与辅基结合 C.可使酶与作用物亲和力降低 D.可使酶分子的空间构象改变
38.关于酶促反应特点的错误描述是()
A.酶能加速化学反应 B.酶在生物体内催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的C.酶在反应前后无质和量的变化 D.酶对所催化的反应有选择性
E.能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反应平衡的时间
D.反应速度先慢后快 E.反应速度不变
39.在酶浓度不变的条件下,以反应速度v-对作用物[S]作图,其图象为()A.直线 B.S形曲线 C.矩形双曲线 D.抛物线 E.钟罩形曲线 19.作用物浓度达到饱和后,再增加作用物浓度()
A.反应速度随作用物增加而加快
B.随着作用物浓度的增加酶逐渐失活
C.反应速度不再增加
D.如增加抑制剂反应速度反而加快
E.形成酶-作用物复合体增加
40.Km是()
A.作用物浓度饱和时的反应速度 B.是最大反应速度时的作用物浓度C.作用物浓度达50%饱和时的反应速度
D.反应速度达最大反应速度50%时的作用物浓度
E.降低反应速度一半时的作用物浓度
41.酶的Km值大小与()
A.酶性质有关 B.酶浓度有关 C.酶作用温度有关 D.酶作用时间有关 E.酶的最适pH有关
42.己糖激酶以葡萄糖为作用物时,Km=1/2[S], 其反应速度υ是V的()A.67% B.50% C.33% D.15% E.9%
43.酶促反应速度υ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 的80%时,作用物浓度[S]为()A.1 Km B.2 Km C.3 Km D.4 Km E.5 Km
44.能使唾液淀粉酶活性增强的离子是()
A.氯离子 B.锌离子 C.碳酸氢根离子 D.铜离子 E.锰离子
45.对可逆性抑制剂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使酶变性失活的抑制剂 B.抑制剂与酶是共价键相结合 C.抑制剂与酶是非共价键结合
D.抑制剂与酶结合后用透析等物理方法不能解除抑制 E.可逆性抑制剂即指竞争性抑制
46.存在下列那种物质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度不变、Km值减少()
A.无抑制剂存在 B.有竞争性抑制剂存在 C.有反竞争性抑制剂存在 D.有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 E.有不可逆抑制剂存在
47. 为了防止酶失活,酶制剂存放最好()
A.在低温 B.在室温 C.最适温度 D.加入抑制剂 E.不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