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学概论12: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新闻学概论12: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新闻学概论
第十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第一节:新闻自由的涵义 第二节: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第三节: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第四节:新闻法规

思考:
新闻自由就是媒介可以传播它想传播 的内容吗?为什么? 新闻自由该怎样界定?谁来界定? 如何正确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


第一节 新闻自由的涵义
一、freedom of press


党委领导 政府管理 行业自律 新闻出版单位依法运营
放松管制(de-regulation)


市场 (1979-) 媒体集团(1996-) 资本 (2003-)

非公有制资本 (私人、合资、外资)---出版、发 行、广告等

内容多样化
新闻法规——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
新闻法规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 颁布的规定、规则。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以不同形式宣布出版自由,言论 自由。 用法律条文保障出版自由。

国王不得干涉人民的言论自由 ——英国,1689《权利法案》
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剥夺言论自 由或出版自由 ——美国,1792《人权》法案

“思想与意见的自由交换,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因 此,每一个公民享有言论、著作和出版自由。” “但在法律限制内,须担负滥用此项自由的责任。” ——法国,1789《人权宣言》
第三节 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谁拥有新闻自由? 新闻媒介? 新闻媒介是为人民的新闻自由服务的机构。 新闻自由权属于人民所有。 每一个公民都拥有新闻自由权。


第三节: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一、新闻自由是一种权利,属于人民所有
二、为了满足公众对各种信息的需求,新闻媒介必须拥 有一定的新闻自由即出版权、采访权、发表权。

为了保护公众的各种权利,也为了保护国 家利益,必须对新闻媒介实行有效的社会 控制。
第四节 新闻法规



一、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的四种途径: (1)司法控制; (2)行政控制; (3)资本控制; (4)媒体自律。
(一)司法控制
(1)新闻法规的三种形式:

a、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 b、判例法; c、其他法律条款中有关新闻法规的条文。
西方争取新闻自由的历史 一、16世纪到19世纪,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大 致经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6世纪到17世纪) 封建王朝采取高
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 印刷术——传播技术的革新 各王朝颁布各种法令,严厉压制出版
封建禁锢——出版自由


一切印刷商的印刷机开机必须经“皇家出版公司”批 准; 不准在伦敦市以外任何地方从事印刷; 印刷商的学徒不得超过3人等

《沁园春· 彭水》:
马儿跑远,伟哥滋阴,华仔脓胞。看今日彭水,满 眼瘴气,官民冲突,不可开交。城建打人,公安辱尸 ,竟向百姓放空炮。更哪堪,痛移民难移,徒增苦恼 。
官场月黑风高,抓人权财权有绝招。叹白云中学, 空中楼阁,生源痛失,老师外跑。虎口宾馆,竟落虎 口,留得沙沱彩虹桥。俱往矣,当痛定思痛,不要骚 搞。
媒体

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
媒体产业 媒体公司、媒体集团(出版、发行、广告等)

媒体性质

喉舌 产业(市场化生存)

90%收入来源于广告

公益性(公众信息服务)

党:媒体的意识形态(喉舌)

所有权 内容 人员(主要领导人员党委任命)

政府:媒体的产业性质


行政管理(创办、运营) 宏观调控、产业规划

思考:
新闻自由该怎样界定?谁来界定?


新闻媒介
政府
公众

P6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绝对自由 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客观性报道


绝对的新闻自由
各政党操纵报刊 报刊上互相谩骂到街头大打出手
政府机关有意封锁、淡化一些新闻,或故意 公开、突出一些新闻,或者对一些重大新闻规 定报道的方针和原则,使新闻报道尽可能利于 自己。 常见做法:提供资料,设立政府新闻发言人 和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

(三)资本控制。

(1)金钱控制;
具体途径:广告控制;赞助控制。 (2)组织控制。
①通过资金投入,成为媒介的股东; ②兼并媒介,使之成为下属企业; ③通过人事联姻,将企业与媒介的利益联系在 一起。


2、现行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 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新闻法规涉及的三个主要问题。

① 新闻和国家安全; ② 新闻和诽谤; “真实性”是对付“诽谤罪”的最有力武器。 ③ 新闻和隐私。


“公共利益”是对付“侵犯隐私权”的最好武 器。
(二)行政控制
新闻单位及其采编人员需向有关部门反映或通报涉及 国家秘密的信息,应当通过内部途径进行,并对反应 或通报的信息按照规定作出国家秘密的标志。——”内 部参考”
第三,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的批准制度。
被采访单位、被采访人向新闻单位提供有关信息时, 对其中确因工作需要而又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应当 事先经过批准,并向采编人员申明。
三、公民的新闻自由权是不可转让的。 新闻媒介是代表人民行使新闻自由权。(错) 四、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少新闻媒介阻碍了大众行使新 闻自由的权利。 例如,垄断,失实报道



言论自由——名誉权 知情权——隐私权 表达权—— 政府有名誉权吗?公众人物有隐私权吗? 隐性采访方式合法吗? 网络时代,言论自由的界定
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本国新闻媒介的管理采 取法律形式。 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
1、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欧洲大多数国家都 采取此种方式。 特点:法院审理案件只能依据和服从《新闻法》 2、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 即判例法。 特点:没有成文的《新闻法》,在英国、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通用。 3、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 《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 例:中国、日本、新加坡、印度
3、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新闻传播活动具有控制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这 主要靠新闻政策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予以规范和调 节。 (1)禁止淫秽、色情的内容 (2)禁止宣扬邪教和其他危害社会的内容 (3)其他禁止传播的内容,如:宣扬迷信、渲 染暴力、赌博、恐怖等。
4、新闻诽谤
不准利用新闻媒介诽谤他人
诽谤:
“无确凿的证据而散布对他人不真实的事实并损害他人的 名誉” “传播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使其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 位或有碍其与第三人的来往”




思考



新闻自由就是媒介可以传播它想传播的内 容吗?为什么? 新闻自由该怎样界定?谁来界定? 如何正确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
第四节:新闻法规
一、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有四种途径:
1、司法控制,国家以法律来监督新闻媒介; 2、行政控制,行政部门以各种规定、税收来控制新 闻媒介; 3、资本控制,即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使新来者难 以进入; 4、媒体的自律 公众监督
言论自由——文艺复兴运动 出版自由——17世纪初,西欧各国印刷术广泛运用 报刊自由——报刊在西欧各国兴起
出版自由,言论自由, 言论出版自由,自由主义报刊
新闻自由
第一节:新闻自由的涵义
一、新闻自由包括:
1、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即不必向政府申请营业执 照或交付保证金,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受限制,人 人都拥有出版权; ——出版权 2、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 表任何意见; ——发布权 3、不受限制的自由接近新闻源; ——采访权 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新闻自由必定受到特定的、具体的社会环境的制约和 控制 ——————是相对的自由。
1、国家安全法 新闻传播活动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会发生危害国 家安全的问题: (1)煽动危害国家安全
(2)泄露、非法获取、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机密
2.保守国家秘密
《新闻出版保密规定》:国家保密局、中央对外宣
传小组、新闻出版署、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联合发布。
规定:“报刊、书籍、地图、图文资料、声像制品
的出版和发行以及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 和播放,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国家秘 密。”
P206 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约翰.弥尔顿
1644年出版《论出版自由》中提出: 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二、“新闻自由”的历史进步意义
1 、“新闻自由”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资 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新闻自由”属于全人类; 新闻自由不仅属于资本主义,也属于社会主义。 3、“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新闻自由不但属于新闻媒介,更属于全体人民。
诽谤行为 既可构成新闻侵权(民事的) 也可构成新闻犯罪(刑事的)
传播活动侵害名誉权的责任构成



已发表 特定指向 基本失实/侮辱、诽谤 名誉受损事实 因果关系 主观过错
已发表

有损名誉的内容已经传播出去,为第三人 所知悉
言 论 指 向 者案

2006年8月15日,公务员秦中飞写了一条名为 《沁园春· 彭水》的短信,因内容针砭时弊而 获罪被押,40余人牵连其中,这起轰动一时 的“彭水诗案”,被调查认定为一起政法部 门不依法办案、党政领导非法干预司法的案 件。有专家认为,这样一起案件,是一起重 大违宪和侵犯人权的事件,地方政府领导滥 用公权,必须得到应有惩罚和相关责任追究 ,从而使之成为保障中国公民言论自由的一 个标志性事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