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教造像艺术的自我理解

佛教造像艺术的自我理解

佛教造像艺术的自我理解
传 A. 艺 术 - ̄ g
佛 教 造 像 艺术 的 自我 理 解
刘 小 飞
( 西安 文理 学 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陕 西 西安
70 6 ) 10 5
【 摘
要】 本 文阐述 了个人对佛教雕 塑发展 的认识 , 以及对佛教雕 塑创作 中平 民化 的理解 , “ 即佛 , 即人 ’ 对 人 佛 ’ 的理解和对佛教 造像 艺
在当下艺术中 , 佛教造像 已无 明显的发 展 , 与古代宗 教艺术 的兴盛 不 能相 比 , 治阶级的转化 , 统 实际使佛 教的地位一落 千丈。相对应 的是 佛教 造像艺 术开 始走千年来 无人走 过也无 人敢 走的道 路—— 平 民化。 不 管是资本主义 还是共产主义 , 治阶级的口号都一样 : 统 就是 民主。这 感, 体现出人即佛 , 佛即人 的零 距 离观 点。以人 一般 赤裸 的佛像 造型 , 使佛的形象归于原始 , 各个怫之间的相互依偎 , 使他们 脱离 以往绝世独 立、 盛气 凌人 的视觉 感受 , 为人一 般的 气质形 象 , 转 贴近生 活 , 实可 真 亲。这些作品之所以“ 人性 ” 与语言诉说形式上的变化密不可 分 , , 佛的
佛教作为一种 外来 文化 , 自东汉 明帝时期从印度 传入中国后 , 佛教 越弱 , 佛像的内容可以更加大 胆 , 更加 丰富。此 时的 民主政权 , 使得 也 雕 塑在中国就应 运而生。从佛 教雕塑在 中国的 发展来 看 , 它是 一个 民 宗教的作用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个社会的主人们 , 为了好好相处 , 要学 族 化、 俗化 的过程 , 世 并且有一 定的时代 性。佛教艺 术在 中 国的发 展是 会爱人 , 包容人。于是 , 的形象 变的 “ 佛 亲和 ” 不再 “ , 超然 ” 。此 日 佛 寸, 汲取了外来 优秀文化艺术的精 髓以后 , 中国传统 艺术 基础上 进行 的 像的创作空间顿时变得广大 , 在 脱下了 “ 神化 ” 的外 衣 , 佛像 可以很 “ 平民 再创 造。因此佛 教雕塑在 中国发 展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与 我们本 民族 文 化 ” 。为了表现大爱无疆 , 慈悲 , 像的 “ 佛 人性 化” 变得 至关重 要。在如 化 相互借鉴、 吸收、 鼬合直至民族 化、 本土 化的过程。如 今 , 随着艺术 日 今人人平等的社会里 , 寸 佛的形象也应 该融入生活。 代 的迁变 , 统的佛 教造像 元素开 始作为一种 “ 传 符号 ” 表现在 当代雕 塑 当代艺术家们在运用佛一类 的语言 表现作 品时 , 就做 了许多 这方
样 , 的无神 论群体 渐渐庞 大 , 想的雕塑匠人们成 为了当代艺 术 当代 有思 家。佛教造像不再为任何人 , 任何 阶级服 务 , 可 以是 一时 兴起之 作。 它 佛 、 萨、 菩 天王等形 象 , 也仅 是艺术 家们创作 作品的语言 , 它能以各种 前 所未有的方 式 , 呈现在人 们面前 。意识形态 的转变 使佛 教造像 脱下神 化 的外衣 , 到与其他 凡世事物 同等待遇 , 得 现实 中的人 人平等 , 延伸 到 了艺 术的领 域 , 使艺 术不分贵贱 , 以前 的佛 教造像 无论 多么 高高在 上 ,
端教造像艺术是 在古代封建统治 日期应 统治阶 级的政治需求 而不 都是前人从未涉及的 , 寸 也只有在当代 , 艺术家们才敢对 神灵 的形象有这 断得 到良好发展 的艺术文化 。于 是导致 了古代佛教造像艺 术不可 避免 样的改造。 的带有浓厚 政治意味。佛教的雕 刻绘 画等 所表现 出来 的精神 境界 , 也 三、 “ 即佛 , 即人” 对 人 佛 的理 解 总与 中央集 权密不可分。石窟造像 就是古代 佛教造像艺 术极具代 表性 佛像革新的立足点是平民化 , 更改佛像的面部 表情和身体 动态 , 使 的作品。如敦煌石窟、 云冈石窟 、 门石窟 、 龙 麦积山 石窟等 等。不 同时 佛的情绪夸张起来 , 怒形于 色。旨在使 观者能 感觉到作 品中 “ 即佛 , 人 期的石窟造像不光体现不 同时期佛教 雕塑 的发 展状况 , 也体现 在 中央 佛即人 ” 的精神 境界 。“ 将佛 大众 化 , 化 , 民化 ” 俗 平 是我 们 最直 接的 集权 不断加深 , 经济 文化发 展状况 的不同背景下 , 佛教造 像艺术还 是一 感 受 。 成不 变的为统治阶级服务 古代匠人 们在 造像时 , 往就倾向于将 佛的 往 在创作中概括的且富有原始 泥感 的造型 , 头部 精致而 耐人 寻味 与 形 象神话 和夸张 化 , 意义 就在 于能够让人们顶礼膜 拜。 的表情细节相结合并 比 的方式 , 会让 阅读者看 后对佛 没有 任何 距离
创作 中 , 他们 通过视 觉表达、 形态特征 、 空间转化 、 意义叙 事等角度 赋予 了传统佛教雕塑一些当代性。


对 佛 教 雕 塑 发 展 的 认 识
面的尝试。如当代陶艺家翟小 山石 的作品 《 换装 》 《 王炸 系列 》 。 ,天 等 他的作品就是在进行当代佛教造像艺术的突破 性尝试。并从 以上提到 的 “ 民 化 ” 手 , 宗 教形 象 生 活 化 , 众 化 , 性 化 。这 些 作 品 形 式 平 入 使 大 人
术 的传 承 与发 展 的 看 法 。认 为 佛教 造像 艺 术 随 着 时代 发 展 和社 会 变 迁 , 各 种 不 同的 审 美标 准 和 美的 理 想 。 在 艺 术 形 态、 作 观 念 、 美 欣 有 创 审
赏等诸 多方面都面临着挑战。 【 关键 词】 佛教 造像 艺术; 佛教精髓 ; 平民化 ; 我理解 自
到如今 , 也只归于“ 元素 ” 的领域 。 当然 , 教 积极 服 务 的 作 用 无 论 在 哪 个 日 代 , 是 无 法 忽 略 的 , 宗 寸 都 不 管是否 为统 治阶级服务 , 在净化 人们心 灵上 的作 用是任 何哲 学理论 它 都不能比拟 的。艺术作品 的功能也是如此 , 品的思想与境 界表现 , 作 特 别 是 在 中 国 , 是 评 判一 件 艺 术 品 的最 终 标 尺 。 所 以 , 二 者 在 某 种 程 才 这 度上 的结合 , 乎更能展现艺 术作 品中精神层面 的价值 。 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