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这次改革有什么启示 ...

1、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背景、内容、意义、这次改革有什么启示 ...

初三级第一学期历史科期末质检卷
1、以下法律文书中,产生时间最早的是( )
A 、《拿破仑法典》
B 、《权利法案》
C 、《汉谟拉比法典》
D 、《独立宣言》 2、下列领导人中,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是 ( )
①克伦威尔 ②华盛顿 ③拿破仑 ④玻利瓦尔 ⑤林肯
A 、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 3、林肯成为美国历史上受人尊敬和爱戴的总统,主要是因为 ( ) A 、他维护了美国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 B 、他消除了种族歧视
C 、他出生贫寒却当上了总统
D 、他是第一位遇刺身亡的美国总统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利用议会同国王进行斗争的是( ) ①种植园主 ②教士 ③新贵族 ④资产阶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 、攻占巴士底狱
B 、颁布《人权宣言》
C 、第一共和国成立
D 、雅各宾派专政 6、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共同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都以失败而告终
B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D 、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
7、14-15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历史活动,下列与资本主义萌芽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文艺复兴③殖民主义的扩张④美国独立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8、从美国南方种植园主的角度看,美国内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北方工业的发展超过了南方农业的发展
B、南北双方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的矛盾变得日益不可调和
C、南北双方在西部开发问题上的矛盾日益突出
D、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9、19世纪中期,美国经过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里所说的“又一障碍”是指()
A、西进运动
B、殖民统治
C、保护关税
D、奴隶制度
10、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成立
B、《国际歌》词曲的完成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十月革命的胜利
11、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性质的是()
A、美国内战
B、洋务运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
12、1992年,一支船队为纪念某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五百周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西印度群岛。

这条航线当年是由哪一位航海家开辟的?()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3、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相同点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解除了种族压迫和歧视
14、下列哪一观点不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A、人是罪恶、卑微、消极的存在,只有上帝是完美的
B、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自己
C、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D、真正的高贵并非天生的,而是自为的
15、在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宗教是( )
A、佛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6、林肯说:“一个妇人写了一本小册子,结果引起了一场战争。

”这个妇人就是斯托夫人,这本小册子就是《黑奴吁天录》(又译为《汤姆叔叔的小屋》),这场战争就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西战争
C、美国南北战争
D、朝鲜战争
17.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发生的布匿战争的作战双方是
A.希腊、波斯
B.罗马、迦太基
C.罗马、雅典
D.拜占廷、奥斯曼土耳其
18、右图A处是哪个航海家的探险的航线
()
A、迪亚士
B、达·伽

C、麦哲伦
D、哥伦布
19.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和最高统治者改称天皇
C.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
D.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
20.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
A.印度
B.罗马
C.麦加
D.巴基斯坦
21.以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闻名的古代科学家是
A.索福克勒斯
B.阿里斯托芬
C.阿基米德
D.亚里士多德
22.根据1787年宪法,掌握美国国家司法大权的是
A.总统
B. 最高法院
C. 国会
D.国务卿
23.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的标志是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 《人权宣言》颁布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D.处死路易十六
24.在1836-1848年的宪章运动中,英国工人阶级提出的主要要求是
A.增加工资
B.提高福利
C.取得普选权
D.减少工时
25.19世纪中期,首先打开日本大门的西方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D.俄国
26.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
A.蒸汽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2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发生在
A.小亚细亚半岛
B.巴尔干半岛
C.亚平宁半岛
D.伊比利亚半岛
28.著名的绘画作品《向日葵》的作者是
A.托尔斯泰
B.梵高
C.贝多芬
D.施特劳斯
二、非选择题(18分)
29、19世纪中后期,我们的近邻日本曾经和我们有相同的经历以及相同的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但是日本很快从一个极度贫穷落后、民族危机严重的封建国家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
(1) 日本是通过什么形式实现崛起的?(2分)这一方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2) 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本的崛起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4分)
30.自18世纪下半期以来,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多次科学技术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面貌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请回答:
(1)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及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得到发展和利用的新能源分别有哪些?(请各举一例,2分)
(2)试举第一次科技革命及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各一例,并说明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

(4分)
(3)当人们在享受着科技革命的丰硕成果时候,它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谈谈应如何减少这种影响。

(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2分)
二、非选择题(18分)
29.(1)、性质: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

(2分)
内容: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废潘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
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
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分)
(2)、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生产力的不断进步;重视科技和教育,重
视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保持政局稳定,为经济发展营造有利的环境。

(学生只需围绕其中的任意两个个方面作答即可。

如果答案超出上述范围,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4分)
30(1)第一次科技革命:水力、蒸汽;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石油(任选一例,2分。

)(2)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火车、汽船作用:使交通快速方便,代替传统的人力、畜力;
纺纱机作用:使衣着更丰富。

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电力、电灯作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汽车、飞机作用:交通更快速更多样化;电话电报作用:信息传递更快,人类联系更密切;石油大量开采作用:采用能源的方式发生改变(仅供参考,4分。


(3)可从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方面作答。

(3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