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
计算机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和应用最广的科学技术,随着计算机应用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在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的未来早就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连接在了一起。
以前刚接触到计算机时,总是感觉这是个十分复杂而且深奥的东西。
没想到的是而今我也选择了这个专业,通过在学校接近2年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虽然它早以得到普及,可认识一门十分复杂的技术,因为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技术都很容易,但计算机专业却掌握许多其他专业并不"深究"的东西,例如,算法,体系结构,等等。
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可以很容易地做一个芯片,写一段程序,但他们做不出计算机专业能够做出来的大型系统。
计算机是一种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机器,在其诞生初期主要是用来进行科学计算的,因此被称位“计算机”。
然而,现在的计算机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了“计算”这个范围,它可以对数字、文字、图形、图像以及声音等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处理。
它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
如今计算机的功能之广,速度之快,服务之周到都是早期时候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
而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种类各式各样,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分类。
按处理对象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数字模拟计算机三类;按用途可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两类;从规模可以分为巨型计算机、大/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和网络计算机七大类。
各种类型的计算机虽然在规模、用途、性能、结构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备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能力、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和存储程序等特点。
计算机技术虽然发展年份还不是很长,但他发展之快让世界为之惊叹。
从1946年,第一代计算机出现,当时它们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较高而且价格极贵,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
所以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而到第二代计算机出现,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
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
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然后是第三代电子计算机,60年代初期,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引发了电路设计革命。
随后,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以每3-4年提高一个数量级的速度增长。
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第四代是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
例如80386微处理器,在面积约为10mm X l0mm的单个芯片上,可以集成大约32万个晶体管。
第四代计算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之后还有第五代和第六代。
看了计算机发展的历程,我明白我选的是一门更新的很快的专业,若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认认真真的打好自己的专业基础并积极主动的去接触,去学习新的技术,我们很快会被这个行业所淘汰的,只要努力刻苦的钻研,学习,并秉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一直坚持下去,我相信终于一天,我们也会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新兴行业有所建树的。
而计算机产业的高速发展,当然离不开计算机学科教育,现在的大学计算机一般都会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各部分件工程、网络工程三大专业。
其专业的主要课程有C 语言程序设计、编译原理、操作系统、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与通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数字逻辑、线性代数、专
业导论、专业英语等;专业选修课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汇编语言、计算方法、人工技能、软件工程、信息检索与利用、JAVA语言、多媒体技术、分布式与并行处理、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图形学、面向对象技术、模糊逻辑与运用、嵌入式系统、数据挖掘、数字图像处理、算法设计与分析、通讯原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新技术专题等。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学习计算机方面技术的学生都要学习其中所有的内容。
因为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是借助电、磁、光、机械等原理构成的各种物理部件的有机组合,是系统赖以工作的实体,它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控制系统和各种外部设备等。
中央处理器是对信息进行高速运算处理的主要部件,其处理速度最高可达每秒几亿次操作。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和文件,常由快速的主存储器和慢速海量辅助存储器组成。
各种输入输出外部设备是人机间的信息转换器,由输入-输出控制系统管理外部设备与主存储器(中央处理器)之间的信息交换。
软件是计算机的运行程序和相应的文档,是各种程序和文件,用于指挥全系统按指定的要求进行工作。
软件系统的最内层是系统软件,它由操作系统、实用程序、编译程序等组成。
操作系统实施对各种软硬件资源的管理控制,操作系统是一个大型的软件系统,其功能复杂,体系庞大。
操作系统的作用是为用户提供一台等价的扩展机器,也称虚拟机,它比底层硬件更容易编程。
实用程序是为方便用户所设,如文本编辑等。
编译程序的功能是把用户用汇编语言或某种高级语言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可执行的机器语言程序。
支援软件有接口软件、工具软件、环境数据库等,它能支持用机的环境,提供软件研制工具。
支援软件也可认为是系统软件的一部分。
应用软件是用户按其需要自行编写的专用程序,它借助系统软件和支援软件来运行,是软件系统的最外层。
计算机系统具有接收和存储信息、按程序快速计算和判断并输出处理结果等功能。
而我们学生除了最基础的课程外,也会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硬件方向的计算机技术或软件方面的,或两者兼修,最主要的是要有兴趣,毕竟兴趣是会认真学习的基础啊,当然在硬件,软件方向里还可以分成很多方向的,相信只要我们认真的去探索,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机之路。
我希望能在计算机编程方向上有所发展。
但是,我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开设的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滞后性,在我们掌握一门新技术的同时就又有更新的技术产生,身为当代的大学生应当有紧跟科学发展的素质,需要一定的发散性思维。
当然虽然学校课程滞后性,当还是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设计科学与方法论;.软体工程基础理论;人工智能与知识处理;收集、数据库及各种计算机辅助技术;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史等的知识点。
要懂得计算机基来历根底理,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体的安装、维护、施用、设计及开发的能力。
熟悉开发平台,掌握经常使用开发工具,相识软体开发的基本方法。
具备较强数据库安装调试与简略开发能力。
掌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开发及维护技术。
具有计算机收集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管理能力,并且掌握计算机收集情况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维护技术。
,这样才不会被这一行业过早的淘汰掉。
我想选择信息产业中的工作为自己的职业,而这意味着今后将面临技术的不断变化和自己的不断学习。
在学习好学校教授的课程的同时,我会好好努力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充实自己,加强自身的知识修养,加强对计算机的了解和深入学习,为以后在计算机方面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因为在这个领域工作的人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紧跟飞速发展的技术。
因而在信息技术领域工作的人一定要树立“终生学习观”,不断学习新技术,学会对新事物产生兴趣。
我想通过参加研讨会、参加培训、网上学习、阅读专业杂志和报纸以及参加学术年会与展览会等方式来达到学习和紧跟新技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