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武器
Company Logo
当前和今后的生物武器研究的重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 方面: 一、是毒素类战剂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是运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和改造各种生物战剂。 三、是研究提高生物战剂杀伤效应的技术。 四、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发展新型生 物战剂。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糜烂性毒剂 这是能引起皮肤起泡糜烂的一类毒剂,让人缓慢痛苦地 腐烂死去,没有特效药,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气、氮芥 和路易斯气。
Company Logo
窒息性毒剂 这是指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气的而造成 窒息的一类毒剂。其代表物有光气、氯气、双光气等。 光气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烂干草或烂苹果味,难 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高浓度光气中,中毒者 在几分钟内由于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Company Logo
特点
生化武器的特点是: 杀伤途径多,毒剂可呈气、烟、 雾、液态使用, 生化武器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误食染毒食品 等多种途径使人员中毒; 持续时间长,毒剂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 几小时至几天,有的甚至达数周; 其缺点是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较大。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生物武器的首次使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大量研 制生物武器是在30年代确立了免疫学和微生物学之后。 1936年,侵华日军在中国哈尔滨组建细菌研究部队, 并于1939-1942年先后在中国多处投掷细菌弹。后来, 美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也使用过生物武器。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生物武器的罪恶,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极端愤慨。1972 年联合国签订了禁止试制、生产和储存并销毁细菌 (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国际公约。但是少数发达国家 从来就没有放弃生物战的准备,只不过是更加隐蔽罢 了。由于生物武器比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容易制 造和走私,因此,它对整个人类的威胁不仅没有消除, 反而在冷战后更增大了。美国纽约在911事件以后,接 连发生不明人士以邮递方式展开生化武器恐怖活动。
Company Logo
全身中毒性毒剂 这是一类破坏人体组织细胞氧化功能,引起组织急性缺 氧的毒剂,主要代表物有氢氰酸、氯化氢等。氢氰酸 有苦杏仁味,可与水及有机物混溶,战争使用状态为 蒸气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者呼吸困难 等,重者可迅速死亡。
Company Logo
刺激性毒剂 这是一类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剂。按毒性作用分 为催泪性和喷嚏性毒剂两类。催泪性毒剂主要有氯苯 乙酮、西埃斯。喷嚏性毒剂主要有亚当氏气。
Company Logo
第三阶段80年代以后 系统研制生物武器是微生物 学和武器制造技术有了一定发展之后才开始的。在现 代技术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学方法可以大量制取生物 战剂,使用方式也由简单的人工撒布逐步发展为利用 远距离投射工具进行规模撒布。随着基因工程其他生 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遗传工程、脱氧核糖核酸 (DNA)重组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控、构建和改造微 生物及毒素,研究和发展新的生物武器,其中备受注 目的是基因武器。
Company Logo
第二阶段70年代末 生物武器进一步发展,出现病 毒武器、毒素武器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包括细菌、 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和毒素。剂型除液体 外,还有冻干的粉剂。施放方式以产生气溶胶为主。 除用飞机抛洒、投弹以外,还可用火箭、导弹发射生 物弹头。杀伤范围扩大到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美国 的生物武器研制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朝鲜战争 期间,美军曾多次在朝韩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使用生 物武器。
Company Logo
发展历程
生物武器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 研制和使用的生物战剂主要是细 菌,当时称为“细菌武器”。开始时的战剂仅限于少数几种细菌, 如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和鼠疫杆菌等。生产规模很小,施放方 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员潜入敌方,用装在小瓶中的细菌培养物秘密 污染水源、食物或饲料。从30年代开始,研制生物武器的国家增 多,主要有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生 产规模扩大,施放方式改为用飞机施放带菌媒介物,包括带菌的 跳蚤、虱子、老鼠、羽毛甚至食品,攻击范围扩大。臭名昭著的 731部队就是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建立的生物武器研制机构之一, 日军使用细菌武器杀害了大量中国军民。德国主要研究鼠疫杆菌、 霍乱弧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黄热病毒等战剂和细菌悬气机喷 洒装置。美国于1941年成立生物战委员会,进行空气生物学实验 研究。英国于1940年建立生物武器研究室,曾在格瑞纳德岛上用 小型航弹和炮弹施放炭疽胞菌。加拿大也研究过肉毒毒素的大规 模 生产方法,并用飞机进行过喷洒试验。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空气 流程如下:水源→主要管道→分支→家庭用水→人体 食物供应 流程如下:土地→粮食→各种食物→人体传播手段 通过炸弹或导弹将化学或生物制剂传播到一个很广的 区域。 利用作物喷洒机或其他飞机在城市上空喷洒毒剂。 由驶过城市的汽车或卡车沿繁华地段的街道喷洒毒雾。 在人群聚集区域(如地铁、体育场所或会议中心)释 放小型炸弹或毒气罐。
Company Logo
生化武器对我国的影响
五十多年前,日本当权者发动了以中国的大规模的正 式侵略。抛开以往明偷暗抢的行径,开始了更为卑鄙 无耻的武力侵略。意图将中国这块地大物博、风光秀 美,无论哪一方面都要比日本本土优秀得多的土地占 为已有。在用禽兽般野蛮的武力侵略的同时,他们还 毫无人性的在中国国土上将大批无辜的中国人做为其 生化武器的试验对象。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即属驻扎 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731部队。近些年来,我国经常有 地方发现日本当年遗留的生化武器。
Company Logo
第二次世界大战(wwⅡ)期间在欧洲战场,交战双方 都加强了化学战的准备,化学武器贮备达到了很高水 平。各大国除加速生产和贮备原有毒剂及其弹药外, 并加强了新毒剂的研制。其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 则是神经性毒剂;在亚洲战场,日本对我国多次使用 了化学武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从wwⅡ结束至今, 世界上局部战争和大规模武装冲突不断发生,其中被 指控使用化学武器和被证实的有美侵朝战争、美侵越 战争、原苏联入侵阿富汗等。80年代初开始的两伊战 争,伊拉克在进攻失利、失去主动权的紧急时刻使用 化学武器对扭转被动局面、最终实现停火发挥了重要 作用。
生化武器
目录
简介
发展历程 发展趋势 特点
应用
预防
Company Logo
概念与分类
生化武器是指以细菌、病毒、毒素等使人、动物、植 物致病或死亡的物质材料制成的武器。作为一种大规 模杀伤性武器,至今仍然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 它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
Company Logo
简介
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它的杀伤破 坏作用靠的是生物战剂。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航 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和航空布撒器、喷雾器等。以生 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 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旧称细菌战剂。 生物战剂是构成生物武器杀伤威力的决定因素。致病微生物 一旦进入机体(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导致破坏机体 功能、发病甚至死亡。它还能大面积毁坏植物和农作物等。
简介
化学武器素有“无声杀手”之称,它是主要以化学毒 剂侵入人体,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从而杀伤、疲惫 敌有生力量及迟滞敌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 它包括装有各种化学毒剂的化学炮弹、导弹和化学地 雷、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以及某些二元化学炮弹 等。
Company Logo
发展历程
化学武器大规模使用始于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 界大战(wwⅠ)。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双光气、 氯化苦、二苯氯胂、氢氰酸、芥子气等多达40余种, 毒剂用量达12万吨,伤亡人数约130万,占战争伤亡总 人数的4.6%。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 时首次用空军使用芥子气和光气,仅在1936年的1~4 月间,中毒伤亡即达到1.5万人,占作战伤亡人数的1/3。
Comp性神经性毒剂 这是一种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剧毒有机磷酸酯类毒剂,分 为G类和V类神经毒。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 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 林、棱曼, V类神经毒是指-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 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
Company Logo
法律限制
国际社会对生化武器进行限制。 1992年9月,草案由负责裁军事务的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经过 长达20多年的艰苦谈判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定稿,并于1992 年11月30日由第47届联大一致通过,1997年4月29日生效。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主要内容是签约国将禁止使用、生产、购 买、储存和转移各类化学武器,所有缔约国应在2007年4月29日 之前销毁其拥有的化学武器;将所有化学武器生产设施拆除或转 作他用;提供关于各自化学武器库、武器装备及销毁计划的详细 信息;保证不把除莠剂、防暴剂等化学物质用于战争目的等。条 约中还规定由设在海牙的一个机构经常进行核实。这一机构包括 一个由所有成员国组成的会议、一个由41名成员组成的执行委员 会和一个技术秘书处。影响及预测 当前生化武器对军事领域 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正呈现出一些新动向,需要认真研究和密切关 注。
Company Logo
失能性毒剂 这是一类暂时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从而丧 失战斗力的化学毒剂。其中主要代表物是1962年美国 研制的毕兹(二苯基羟乙酸-3-奎宁环酯)。该毒剂为白色 或淡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战争使用状 态为烟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 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头痛幻觉、思维减慢、反应 呆痴等。
Company Logo
生化安全环境恶化对国家安全将构成直接威胁。尽管 一些新型传染性疾病的生化背景还有待于研究和查证, 但其灾难性的后果和生化武器扩散带来的危害,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生化安全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向。 特别是愈演愈烈的生化恐怖直接危及国家安全。目前 世界上有200多个恐怖组织,分布范围广,组织严密, 大多具备化学攻击能力,少数具备生物攻击能力,并 尝试开发新型生化技术手段。这迫使一些国家将应对 生化威胁作为安全战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