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及方式比较

中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及方式比较

中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及方式比较
姜楠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摘要】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务信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各国的国体、政体及立法主体的不同,导致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及方式的不同。

本文就中国与美国各自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与方式展开讨论,对二者的异同点进行比较。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公开方式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面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包括公开信息的主体范围和内容范围,我国与美国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区别也在于此。

同时,两国公开范围的不同,决定了公开方式的不同。

一、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比较1.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的比较。

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即信息公开立法的范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只适用于政府行政机关;适用于立法、行政与司法等所有的国家机关;除所有国家机关以外,还适用于行使公共权力的其他组织;除国家机关和行使公共权力的其他组织以外,还适用于一般的企业或者司法团体。

美国属于第一层次,其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为政府行政机关,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则是各级人民政府极其职能部门以及行使行政职权的其他组织。

2.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的比较。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主要是指政府公开信息的内容范围。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除《联邦信息自由法》列举的九类情情况之外,其余的政府信息原则上都应公开。

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所掌握的公共信息,如“政府机关的机构设置、组织、职能与设定依据;机关首席信息官的姓名、办公地址、电话、传真、办公时间、电子邮箱地址与其它联系方式”等。

但是,受专制主义的影响,部分政府机关忽视了政务信息公开的义务,垄断信息,拒绝公开。

此外,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专门法律,政府信息公开缺乏统一标准,处于标准分散的状态。

因此,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仅限于办事制度的公开。

二、政府信息公开方式的比较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有两种,即主动公开和被动公开。

1.主动公开。

主动公开是指政府在公开出版物上公布政府信息。

或者以通告、告示、布告、公告等方式公开政府信息。

主动公开有两种形式。

(1)政府机关必须将政府信息公布于某一法定的、连续公开出版的刊物上,以便让公众了解、知悉。

美国《信息自由法》规定包括机关组织在内的六项必须公布于联邦登记上。

我国《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28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其法定公布的刊物是“国务院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

(2)政府机关以其他方式公布于社会,如政府信息公开栏、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等。

美国《阳光下的政府法》规定,合议制行政机关的会议除免予公开的以外,公众可以旁听会议,获得会议的信息。

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登陆政府网站、档案馆查询、拨打政府部门设立的咨询电话、电子邮件、现场咨询等形式获取政务信息。

2.被动公开。

被动公开则是指政府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允许申请人通过查询、阅读、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政府部门所掌握的有关信息,或政府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将政府信息以通告、告示、布告、公告等方式予以公开。

被动公开的范围是除了上述信息之外,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申请立即向申请人提供其所需的档案资料。

相对于美国《信息自由法》,我国《政务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被动公开的信息范围相对固定,伸缩性相对较小。

同时,由于我国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只有相关条例,但没有法律法规,约束性较弱,导致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标准难以一致,处于标准分散的状态。

综上所述,我国与美国由于国体、政体的不同,导致两国在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和方式上均有不同。

相比之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缺乏制度和法律保障,公开范围较窄,方式简单,手段分散,公开程序不规范。

虽然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整体来说,其政府信息公开已相当发达,我国应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立法,完善法律,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明确法律责任,设立救济制度,不断使我国政府信息透明化,使政府在阳光下运转。

参考文献:
刘恒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郭道晖.沟通政府与人民的渠道—信息公开专家谈:人民日报。

2001.
周汉华.起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家建议稿)的基本考虑[J]:法学研究,2002(6).
颜海.政务信息内容管理.政务信息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4).
周汉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家建议稿: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魏哲铭,牛红亮.中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及借鉴[期刊论文]:情报资料工作,2008(6).
时洁.中美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范围的比较研究:档案,2008(2).
上海5月起施行政府信息公开规定5种途径可获取:解放日报2004(4).
张世林.档案信息利用法律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8).[10]宋超.公开与保密: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焦点:安徽大学学报。

2005(1).[11][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12][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7).[13]htt。

://www.chinalaw.gov.cn/js。

/content。

ub/browser/content。

ro.js。

?contentid=co1907814607.290电子商务 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