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差异性原则创新高校继续教育学生评价体系
摘要:差异性管理用一种全新的视角观继续教育学
生,
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教育、管理和服务继续教育学生,从而使继续教育学生管理真正找到自我,并且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关键词:继续教育;差异性;学生评价体系
高校继续教育学生评价体系普遍借用普通高校全日制
学生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一直重视总结功能和选拔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重视结果,忽视过程。
怎样才能让继续教育学生不再遭受歧视,怎样才能让继续教育学生管理获取应有的地位和尊严,笔者认为只有革新继续教育理念,创新继续教育学生评价体系,才能走出一条有别于普通全日制学生管理的新路。
、继续教育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是创新继续教育学生评价体系的基础
1.继续教育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特点是构成情况复杂,结构参差不齐
1)从学员的知识结构看,继续教育学生中,有的是刚
出校门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中专生,也有具备一定工作经验
前来继续学习的在职人员,还有待业多年,正在等待就业的
社会青年,他们在知识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
(2) 从年龄
结构看,最小的继续教育学生是只有十七八岁,是刚出校们,血气方刚的小青年;而年龄大的继续教育学生可达四五十岁,是饱经沧桑,成熟稳健的中年人,年龄跨度很大。
( 3)从学习
目的和态度看,在职和有工作经历的继续教育学生学习目的
明确,态度端正,求知欲望强烈,但也有个别学生只求一纸
文凭,得,无所事事,缺乏社会责任感。
(4)从自身素质
上看,
从中学直接进入继续教育的学生,个别在中学成绩不好,学
习目的不明确,加上涉世未深,缺乏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
自由散漫,自理能力差,多数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经
常感到失落、忧虑和抑郁。
而在职学生以及有工作经历的学生,社会阅历、工作经验丰富,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具有很
强组织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2.继续教育学生相对于高校普通全日制学生也具有差异性,主要表现为
(1) 个人理想的现实化。
继续教育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
位
有一定经验后,随着心理成长、思想进步、文化积累的日
业务能力的提升化。
继续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具有中等以上学历,从事或准备从事各类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是对这类人
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和提高的教育活动。
(3) 人格修养的自
趋成熟和相对完善,其人生观、价值观也日趋稳定。
(2)岗位我完善。
继续教育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意识倾向性,具有
自我的行为反映方式,显示出明显的个性特征,具有自我发
展的愿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4)课程学习的自学化。
继续教
育学生的课业学习,具有比较明确的方向性和目标性,他们在学校按照课程方案和教学大纲深入学习的同时,不迷信教材,不依赖教师,而逐步对教材的内容、体系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差异性管理的原则是创新继续教育学生评价体系的依据
差异性管理把继续教育学生的差异性当作研究的对象
和逻辑起点。
(1)差异性管理重视个体的存在、个体的生命价值,把个体当作学校服务的具体对象;(2)差异性管理认
为个体间的差异可以成为相对的优势,为继续教育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了一种可观的资源;差异性管理原则下的个体的评价标准由对个体目标完成量的分析,转变为对目标完成程度的分析,由一种本体的分析走向一种功能的分析;是一种多主体、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4)差异性管理认为继续教育管理工作虽然落脚于差异性,但能达到另一种意义上的一般性、可对比性、可评价性。
、依照差异性管理理念,构建继续教育学生新评价体 系应遵循的原则
最有效的评价方式。
价。
学校评价主要是职能部门和直接管理者 (班主任 )的评价 ,
评价依据是学生的校内表现和各科成绩。
3.
人性化原则。
普通教育过分重视质性评价
,忽视量化评 价的中间过程而片面关注阶段性结果。
四、依照差异性管理原则,构建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学生 评价体系
是评价内容多元化。
继续教育学生评价内容是培养目 标的具体体现,反映具有新时期继续教育特点的教育观、质 量观和人才观,保证继续教育为社会培养输送具有一定的文 化基础与专业理论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使学生成为 合格公民。
1.发展性原则。
普通教育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 ,忽视过程 性评价。
考试升学是普通教育教学考核的主要目标 ,在这种功 利性考核体制的影响下 ,终结性评价无疑是最简单、 最直接、
2.社会化原则。
普通教育过分重视学校评价 ,忽视社会评
价。
质性评价即以优、良、 中、差的等第评价为指标 ,省略评
是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与客体也就是评价者与
评价对象,这是评价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一个评价系统中,评价主体与客体的确定主要依据于评价目的,评价目的确定了,评价主体与客体也就随之而定。
三是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
各种考评方式都是为一定的
评价目标和内容服务的,在具体评价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方法。
要使评价科学合理,必须坚持灵活多校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四是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机制。
一要建立既明确分工,
又通力协作的学生质量评价机构。
二要培植、完善学生质量监控体系的动力机制。
总之,新的继续教育学生的评价体系的评价功能的重点
逐步从总结性功能向教育性、发展性功能转移;评价内容从对
学生的认知评价扩展为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评价主体由
被动等待到主动参与;评价方法由单纯依靠考试、测验向建立多样、立体、综合、多层次、全方位评价方法体系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玉顺:主编,现代教育评价[M], 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
[2] 黄光扬眉:主编,教育测量与评价[M], 华东师
东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