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范文

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范文

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一.《诗画皆以人重》(王士禛)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惇、京、卞②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④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注:①王士禛,清代诗人。

②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③章惇、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④颜鲁公,即颜真卿。

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18.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则弛然而卧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C.杂然而前陈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一钱不直直:(2)后世见者必宝之宝:20.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后人粪土视之译文:(2)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译文: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惇、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22.填空。

(4分)(1)“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

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2分)(2)永叔,即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

初中课本里,他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2分)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4~13题。

(15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4在(甲)段横线上填写原文。

(1分)5(甲)段描写的内容是(1分)6“朝晖夕阴”的“晖”,意思是(1分)7 请你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与(甲)段中“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

(2分)答:[乙]余闻而愈悲。

孔子日:“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8(乙)段引用了孔子的名言:“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还有关于学习方法的名言,请写出你在初中课内学过的一句。

(1分)答:9 (乙)段中有《捕蛇者说》一文的主旨句,请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

(2分)答:10 (乙)段“今以蒋氏观之”的“观”与(甲)段一句中的“观”,表意相同。

(1分)[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1请由(丙)段联系全文,写出《马说》的主旨句。

(1分)答:12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见”字的古诗名句,其中的“见”与(丙)段画线句中的“见”用法相同。

(2分)答:13联系今天的现实生活,请你换一个角度,谈谈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3分)答: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熟读精思》,理解大意,然后答题。

(7分)阅读提示: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有丰富的治学和讲学的经验。

“熟读精思”是作者吸收前人的读书经验,概括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文章虽是文言,却明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熟读精思(节选)□ 朱熹(2002年湖北宜昌市中考)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

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⑤[急]要紧。

1.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

(1分)________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

(1分) _____________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

(1分)______ _ _________4.写出“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句话的大意。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书要善于积累。

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

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

宣宗初亦召供奉。

程既审①上晓音律,尤自刻苦。

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程一日果以眦睚②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

”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③法也。

”卒不赦程。

(安徽省2002年初中语文竞赛试题)[注] ①审:明白,清楚。

②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

借指小的怨恨。

③高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8分)⑴能变易新声⑵会幸苑中⑶乐工等罗列上前⑷卒不赦程22.下列加点的词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4分)A.得幸于武宗B. 必为奇巧声动上不得永奉陛下置琵琶于其上C.由是得幸D.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会幸苑中以是为恨23.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他工辈以罗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2)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24.用文中语句填空。

(4分)罗程“果以眦睚杀人”的原因是“ ”,乐工为罗程求情的原因是“ ”,宣宗不赦免罗程的原因是“重”高祖、太宗之法。

25.你从文中的故事得到哪些启示?(每点启示用一句话概述,标上序号)(4分)五.《礼论》(节选) 苟子(6分)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注: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15.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16.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选文,回答问题。

(8分)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②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玉翦所戮③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④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⑤,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⑦,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⑨籍矣。

【注释】①下相:秦地名。

②季父:诸叔父中的最小者。

③戮:杀,这里指失败自杀。

④项:古地名。

⑤去:放弃。

⑥竟:完成。

⑦会稽:山名。

⑧族:灭族。

⑨惮:畏惧。

16.(2分)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玉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17.(6分)项羽与刘邦争霸,最后自刎乌江,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

选文表现了他哪些鲜明的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可译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22.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近朱者赤,(1分) 23.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②。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gòu):责骂。

⑥胡:为什么。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2)使侄录之()(3)侄罔然而止()(4)执所书问曰()1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代词(4分)例:予观夫巴陵胜状(我)(1)皆讥笑之()(2)诟其侄曰()(3)汝胡不早问()(4)致余忘之()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何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