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真题阅读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真题阅读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真题阅读3
一、【2015崇明一模】閱讀下文,完成10—13題(12分)
灭烛绝缨
楚庄王赐群臣酒。

日暮,烛灭,乃有人引美人①手,美人援绝其冠缨气以告王。

王曰:“今已饮,不绝缨者不欢。

”令百官皆绝冠缨②,乃出火,遂名之曰“绝缨会。

”居二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获首,王怪而问之。

对曰:“昔者绝缨会上,蒙王不杀之辱,思以头血溅敌久矣!”遂克晋。

【注释】①美人:指楚王的爱妃许姬。

②冠缨:指帽上的带子。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引.美人手 (2)遂名.
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2分)
王怪而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中加点的“恩”的具体内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概括故事主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待人要宽宏大量
B .做人要知恩图报
C .遇事要沉着冷静
D .战争要取信于民
二、【2015崇明二模】閱讀下文,完成第10-13題(12分)
势利鬼吴生 有吴生者,老而趋势。

偶赴盛宴,见一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意色殊傲。

已而见.
主人待之甚恭,私询之,乃张伯起也。

吴生更.
欲殷勤致礼,张笑曰:“适已领过半揖,但乞补还即可,勿复为劳。

”时人嗤之。

【注释】 ①酬其揖:鞠躬还礼。

②张伯起:张凤翼,明朝著名戏曲作家,字伯起。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
(1)见.主人待之甚恭 ( )(2)更.
欲殷勤致礼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时人嗤之。

12.吴生“略酬其揖”的原因是 ,“更欲殷勤致礼”的原因是 。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3.哪个成语用以概括吴生对张伯起的不同态度最为准确? (2分)
A .趋炎附势
B .前倨后恭
C .刮目相看
D .见风使舵 三、【2014崇明一模】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尝弹雀①于后园,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上恕,诘其故。

对曰:“臣以尚②急于③口弹雀。

”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

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

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注释】①弹雀:拿弹弓打小鸟。

②尚:还是。

③于:比。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 徐: (2)自当有史官书之 当: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含义(3分)
上怒,诘其故。

14.从文中看,上“惧”的是 ,“说”的是 (2分)
1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个贪玩又专制霸道的昏君 B.是个专制但知错就改的明君
C.是个胆小又笼络人心的昏君 D.是个有大胸怀大气度的明君
四、【2014靜安青浦崇明二模】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12分)
周日章,信州永丰人。

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

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勤勤①耳,受之无伤也。

”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②等耳,傥③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卒.辞之。

(选自《容斋随笔》)【注释】①勤勤,恳切至诚。

②万钟,优厚的俸禄。

③傥,假如。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 县尉谢生遗.以袭衣() (2) 卒.辞之()
12、下列对划线句翻译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有客人到他家拜访后,都会高兴地邀请他去作客
B、有客人到他家拜访,他都会高兴地迎接客人进门。

C、有客人到他家商谈事情后,都会高兴地邀请他去作客。

D、有客人到他家商谈事情,他都会高兴地迎接客人进门。

13、无论是“卒不以求人”,还是“卒辞之”,周日章都遵循着自己做人的准则: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2分)
14、联系全文,“县尉谢生遗以袭衣”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3崇明一模】閱讀下文,完成12——15題(12分)
张元饲弃狗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

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

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

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已不省人事。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12、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①惶惶于阡陌间阡陌:②遂许焉许: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3分)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14、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元养弃狗的原因:①
②(2分)。

15、阅读全文,从最后“叔父视犬如亲”中可看出,张叔元是一个(3分)
A.关爱动物的人 B.知恩图报的人 C.易于感动的人 D.重视亲情的人
六、【2012一模】閱讀下文,完成12——15題(12分)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②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顾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①发,启封。

②岁:年成,收成。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使②使者不说说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3分)
苟无民,何以有君?
14、赵威后说的“本”和“末”在文中是指和。

(2分)
1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书未发”赵威后即询问齐使看,她是一个热情、不懂礼仪的人。

B、从“使者不说”并发问赵威后看,他是一个虽鲁莽但能据理力争的人。

C、从赵威后与使者对话中,可看出她是一个有民贵君轻思想的人。

D、文章紧扣题目中“问”字,把一个咄咄逼人的赵威后形象跃然纸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