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地理-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德国鲁尔区

湘教版地理-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德国鲁尔区

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
高一年级地理组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回顾:认识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学考要求1、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b)2、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c)地理位置
地形特点
气候特点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以平原为主,中部平原,南北山地
海岸线曲折,轮廓破碎
乳畜业地中海式农业
鲁尔区的位置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世界著
名的⼯业区,被称为“德国⼯业的⼼脏”
多特蒙德
杜伊斯堡埃森
波鸿
思考:鲁尔区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鲁尔区的⼯业⽣产长期局限于煤炭、电⼒、钢铁、化⼯、机械等传统⼯业部门
以重⼯业为主,
主导产业:钢铁产业
1、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燃料)•储量⼤:地质储量占全国3/4
•埋藏浅:露天煤矿多,经济储量占90%以上•
品质⾼:优质硬煤⽥,煤炭所含的灰分和硫分都低,发热量⾼
•海外进⼜铁矿:从瑞典、
俄罗斯等国进⼜铁矿⽯到
荷兰⿅特丹,再经过莱茵
河运到鲁尔区。

•通过陆上交通就近从法国
洛林铁矿进⼜铁矿
3、⽔源充沛
•莱茵河、利珀河、鲁尔
河为鲁尔区⼯业发展提
供了充⾜的⼯业⽤⽔
莱茵河利珀河
埃姆歇河
鲁尔河
4、交通条件便利
•⽔运:河流、运河
•河海联运:⿅特丹-莱茵河•铁路:欧洲交通的⼗字路⼜
•欧洲西部⼯业发达,市场⼴阔
•劳动⼒充⾜
鲁尔区工业的发展
丰富的煤
炭资源煤炭⼯业
运⼊铁矿⽯
丰富的⽔源电⼒⼯业
钢铁⼯业
化⼯⼯业
机械⼯业
鲁尔区工业的衰弱
20世纪50年代开始,鲁尔区出现煤业危机,⽽后又发⽣了钢铁危机特点
•⼈⼜流失
•企业破产
1、煤炭地位下降:
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
年份180019001985
煤/t420.75
铁矿石/t2 1.8 1.3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地位的下降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降低
2、钢铁产业⾛衰:世界性钢铁过剩•世界其他国家产钢量上升,鲁尔
区本地钢铁成本竞争优势不⾜
•经济危机导致的钢铁需求下降
•钢替代品的出现
3、新技术⾰命的冲击
•新兴⼯业部门出现,改变了传统
的⽣产⽅式和组织⽅式
4、⽣产结构单⼀
•重化⼯业为主的产业
结构,多数产业都与
煤钢相关
5、环境污染严重
•重污染企业遍布河流两岸,城市环境问题显著
鲁尔区的整治:1、调整工业布局
将企业迁往边缘区,新企业布局在边缘将钢铁企业迁往莱茵河沿岸港⼜或⿅特丹利⽤进⼜铁矿⽯,降低⽣产成本
整治⼟地,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对钢铁、煤炭等传染企业进⾏综合整治(集中化、合理化)•减少企业数量,扩⼤企业⽣产规模
•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产业企业实⾏关、停、并、转
•⼤⼒引进发展新兴⼯业及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复兴的区位优势:劳动力充足,交通
便利,巨大的消费市场
鲁尔区现代产业
•能源
•⽔供应与处理
•环境保护
•物流
•健康产业
•机械制造
•发展⼯业旅游
鲁尔区的整治:3、发展科技,改善交通•通过⼤学和科研机构促进新兴⼯业发展
•完善交通⽹络
总结:鲁尔区工业发展
鲁尔区⼯业发展历程
学考要求
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d)
繁荣
复兴
衰弱
主要区位因素:有煤,近铁,⽔源,交通,市场重⼯业为主,主导产业:钢铁产业
外因:煤炭地位下降;钢铁产业衰弱;新技术⾰命内因:产业经济结构单⼀,环境污染严重调整⼯业布局:布局变化,改善环境
调整升级产业结构:综合整治,关停并转;引进新兴⼯业服务业,⼯业旅游
辽中南地区⼯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思路:优势---问题---措施
原料、动⼒:⽔源:交通:市场:其他:煤、铁资源丰富辽河提供⽔源⽔陆交通便利市场⼴阔⼯农业基础好,技术⼒量强,劳动⼒充⾜
思路:优势---问题---措施
辽中南地区⼯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产业结构单⼀
2、矿产资源枯竭
3、环境污染严重
4、长三⾓、珠三⾓等新兴⼯业区
发展的冲击
如何振兴东北⽼⼯业基地?思路:优势---问题---措施
①发展新兴⼯业和第三产业,改变单⼀的重⼯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②进⾏技术改造(延长产业链,提⾼附加值)
——改造传统产业
③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
——治理环境问题
④政府给予政策的优惠
——发挥中国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