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问卷调查报告
文章作者 :王玉银 发布时间:2013-10-11 8:54:00 阅读次数:633
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弹性有效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问卷调查报告
课题主持人 响水县实验初中 王玉银
一、问卷调查设计背景 由我主持的盐城市教研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弹性有效 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在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为 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组经过讨论,决定进行一次与课题相关的问卷调查。
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性学习方式”和终身学习的理 念, 极其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作 业观, 让大部分学生有效地、 乐意地完成作业, 及时巩固知识和反馈教学信息, 从而提高学习的运用能力。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仍然存 在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面形式,脱离学生生活和学生实际的现象。
这 种封闭、 僵化的作业设计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 潜能的发挥。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 10 个题目。
从学生答卷来看: 1、你喜欢上初中数学课吗?( ) A、很喜欢 B、喜欢 C、 一般 选 A 的有 55%,选 B 的有 34%,选 C 的有 11%。
从这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还是喜欢上初中数学课的,究其原因有二,第 一是学生本身对此科目感兴趣,第二是老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
2、老师经常布置作业吗?( ) A、每天一次 B、经常 C、 很少 选 A 的有 93%,选 B 的有 7%,选 C 的有 0%。
从统计的数目看,老师的责任心都还是很强的,虽说现在提倡减负,但面 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作业的布置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3、你觉得数学作业的内容( ) A、非常容易 B、难易适中 C、比较难层次鲜明由易到难 选 A 的有 17%,选 B 的有 71%,选 C 的有 12% 部分学生觉得难易适中,究其原因是数学作业比较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情 况,部分学生认为比较难层次鲜明由易到难,说明作业布置有梯度,可能这是 一个层次不等的班级,老师如此布置作业,旨在强调作业有梯度。
如果能分开 布置,这个工作量相对较大,但这可以最大限度上实现“让优等生“吃好”, 让中等生“吃饱”,让学困生“吃得了” 4、在数学作业设计中,你觉得最难得是( ) A、计算题 B、应用题 C、 解答题 选 A 的有 2.5%,选 B 的有 75%,选 C 的有 22.5% 觉得应用题难的同学, 鉴于初中数学的部分应用题, 许多学生理解起来确 实有点吃力,尤其是销售问题,部分学生理解不了每上涨或降低 X 元,销售量 增加或减少多少。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刚开始讲的时候,就从每涨 1 元,每降 1 元开始,从简单出发,让其理解含义。
觉得解答题难的人,综合能 力相对弱些, 每天作业出现解答题, 都有一定的综合性, 是单一知识点的跨越。
5、你的作业完成情况是( ) A、天天按时 B、偶尔没完成 C、 经常没完成 选 A 的有 67%,选 B 的有 30%,选 C 的有 3%
由此看出,大部分同学都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
如果是经常没完成,就 要究其学习态度 和 老师的督促程度了。
天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 这是一种
很好的现象,长此坚持下去,必定会有收获。
6、你喜欢怎样的数学作业( ) A、简单题 B、综合题 C、开放题 选 A 的有 17%,选 B 的 28%,有 40%,选 C 的有 55% 55%的同学喜欢做开发题,开放题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与发散性,它远远 高于简单题与综合题, 简单题一般来说是单一的一个知识点, 可以说是这个知 识点的直接应用,不用拐弯。
只有 17%的的学生喜欢做简单题。
开放题就有些 发散思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之所 以有部分学生不喜欢开放题, 就是因为这些学生对开放题没有思路, 也不愿意 去多想。
7、遇到难题你怎查阅相关资料 选 A 的有 41%,选 B 的有 45%,选 C 的有 14% 当遇到难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找父母,找老师或找同学,方便而且便于交 流。
8、当你完成作业后,心情怎样?( ) A、有成就感 B、进一步增强了信心 C、 没有任何感觉 选 A 的有 39%,选 B 的有 54%,选 C 的有 7% 每天当作业做完后, 最大的收获就是特有成就感, 这是自己努力付出的结 果,继而也就增加了学习的信心。
长此下去,必定会有收获。
9、你的作业是怎样批改的?( ) A、打分数 B、等级 C、评语 选 A 的有 5%,选 B 的有 80%,选 C 的有 15%
对于作业的批改,三项都有,我觉得三项结合起来,可能效果会更好。
我 们现在都在尝试作业改革, 怎样才能是作业改革不流于形式, 更具实效?重视 作业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千万不要打个分数作为检查知识的唯一目的, 每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对于学生教来的作业,我不仅打上等级,还时 常写现激励性的话语。
此外我们对学生作业评价的方式要追求多元化, 可以让 学生自评、小组评。
10、你觉得数学作业如何设计,才能提高自己? 统计完问卷后,统计完问卷后,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布置弹性作业,学生能 够自主选择。
从调查的结果总体来看, 当前前的教学现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适合学生发展的 地方,教师的观念都有待于改变,教学方式也有待于改进。
因此研究中学数学 作业设计,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很有必要。
在这一课题的研究种, 通过学习、 借鉴、探索实践、总结归纳,探求出一条适合我们教学实际的,既能体现新课 改精神,又能减轻学生负担的好途径、好方法,在做作业过程中能逐渐体验到 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三、对今后课题研究的思考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 闭僵化,仅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活动和社会生活。
作业方法、手 段、技术日趋单一,注重作业程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 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
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 业, 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
作业目的与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死 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重复与模仿,而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 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则被冷落了。
作业的过程越来越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 轻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
有的教师
追求作业的千篇一律、工整规范,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业过程是学生 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也 就是说,学生的问题、困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需要等应是作业 的生长点。
学生在主体实践中消除困惑、解决或生成问题、满足需要、创新知 识以及展示自我的过程应是作业过程的本质所在。
在应试教育下作业演变为 “教的补充”、“教的强化”,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 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
新课程标准在作业的要求中指出: 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应重点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运用学习的规律。
学生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唯有在作业练习的时候, 才可能到达最高点。
所以说, 做作业的过程, 不仅仅是对知识加深理解并巩固的过程, 更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并逐步 形成运用技能的过程;不仅仅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过程,更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创新能力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理念,作业还应该融 合生命意识,“关注学生生命意识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品质和人格的 健康成长, 从而体现其独特的人文性。
当作业变成学生的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的时候、 当作业变成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强迫的任务的时候, 我们的作业设 计才是成功的教学实施, 我们新课程的理念才是得以真正地体现。
因此在今后 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 我们将在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初中数学作业的设 计: 1.有弹性——体现选择性、自主性。
2.开放性——拓展学习空间。
3.长久 性——注重成长式积累。
4.生活性——理论联系实际。
5.多元性——发挥作 业评价的激励作用。
本次问卷调查,达到了预期的调查目的,我们坚信,在上级教育学会领导 和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课题必将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