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霓裳之舞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服装被称为人的“第二皮肤”,是最贴近我们身体的“人造环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本课从服装的产生:御寒、遮体到装饰、审美、流行,引导学生对“美”的正确认识,使学生形成对待“时尚”的正确观念,逐渐提高服饰审美水平,并通过作业的设置,让学生学会运用服饰来表达自己的审美和个性。
本课通过服装的演变,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不是简单的做衣服,而是运用服装这种艺术语言来表现人的整个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在理解多元文化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国服饰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在体验设计服装的教学环节,改变一般绘制平面效果图的要求,力求从立体角度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体验更为深刻、直接,同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服饰设计的文化内涵,初步掌握服装设计的方法,并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技能。
一、教学路径看:服装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既是人类创造的第二层皮肤,也是人类造物中变化最多的产品之一。
服装的构成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造型过程,而服装设计涉及到服装的美学、人体工学、流行文化、材料科学和生产技术等,是一项综合科学、艺术和技术的应用性设计。
学:穿衣打扮不仅仅是时尚和美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突出造型、装饰性审美及舒适度功能是当代服装的追求,款型、色彩和面料则是服装流行的三大要素。
服装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艺术设计活动,“服装效果图”则是服装设计师最常用的设计表现方法。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传统服装,民族特色服装常常成为服装设计师的创作设计灵感来源。
做: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验一次服装设计的创意过程。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尝试设计服装。
创新:利用纸材、线材、饰物等废旧材料,举办一次环保服装设计大赛。
二、课时建议本课设计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服装设计的发展、文化,服装设计的基本流程,感受服装的流行带来的时尚变化;第二课时动手设计、制作一套服装。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开发创新潜力,通过服装秀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业的练习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个性和思想进行创造,完成小组中的角色安排,通过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审美品位。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服装的功能、分类和制作方法,认知服装的文化意义。
技能目标: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尝试设计服装,体验一次服装设计的创意过程。
情感目标:感受服装的流行带来的时尚变化,继承和发扬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服装的构成及设计。
教学难点:服装流行元素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颜料、画笔、纸材、线材、教学课件。
四、教学内容要点服装也称为“衣裳”,上为“衣”下为“裳”,其功能有物质功能与非物质功能两种。
不同的人可以通过服装显示其年龄、性别、身份、阶层、文化、宗教和审美情趣。
现在的服装一般分为“手工服装”和“工业成衣”。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服装去彰显个性、调节心情,将这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服饰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服装不仅仅是物质的,它更是一个符号、一种品位。
当人们在各种场合都穿着得体,找到自己位置的时候,便会感觉无比自信和快乐。
服装的构成:多数服装是将纺织面料进行特定剪裁后,再经过缝纫加工而成。
这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造型过程。
人体的基本尺寸、服装设计的款式、面料的选择、服装工程的技术是形成一件服装的基本条件。
服装的设计:是一项综合科学、艺术和技术的应用性设计,包括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
造型设计蕴含着服装外形的审美性,结构设计蕴含着款式构成的合理性,工艺设计蕴含着合理有效的生产工艺过程。
服装流行元素:服装能够形成时尚风潮,款式、色彩和使用的面料是构成服装流行的三要素。
这三大要素在服装设计和服装成型的过程中,即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服装的色彩与面料的材质是密不可分的。
同样的色彩由于其所依附面料材质的不同,其色彩感觉也会随之产生变化。
同样的红色,出现在粗纺的苏格兰呢上,是一种厚重、朴实的亲切感;出现在织锦缎上,是一种富丽、高贵的华美感;出现在乔其纱上,是一种轻快、优美的流动感;在人造革上则是一种冰冷、理智的距离感。
因此,对于服装色彩的运用不能只停留在对于色彩的一般性认识和理解上,而应充分把握面料质感和色彩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服装效果图:其重点是表现服装的款式变化与特色。
服装主要作用于人体,因此服装效果图中的人物形象和比例都具有理想化特点,夸张和完美。
时装表演:fashion show是由时装模特在特定场所,通过走台表演展示时装的一种商业性和文化性活动。
一般是在铺有长长的跑道式地毯的表演台上,模特们穿上特制的时装并配以相应的饰品,以特定的步伐和节奏来回走动并摆设造型。
时装模特是传递设计师意图的使者,他们用自己的姿态和动作将服装、音乐和表演融为一体,达到高度完美的艺术统一。
时装表演虽然是一种以视觉效果为特征的舞台活动,但它主要体现的是时装的款式、色彩、面料和各种附属装饰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着装风格与文化。
时装设计师:以服装画或实际材料来表现有关服装创意或构想的人。
其本质是富于创造性,其最重要的工作是创新。
时装设计师创作的不是纯艺术,而是通过服装的设计创新去满足社会不断求新、求变的需求,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价值。
服装的设计创意:可以仿生、联想、借鉴、模仿等,如意大利设计师借鉴中国文化中书法、印章的艺术元素设计了礼服。
服装与人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弄清和掌握人体测量的基准点,可以为服装主要结构点的定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颈窝点:位于人体前中央颈、胸交界处,是领口定位的参考依据。
颈椎点:位于人体后中央颈、背交界处,即第七颈椎点,是测量背长和上衣长的起点。
颈肩点:位于人体颈侧根部至肩部的转折点,是确定领宽的参考依据,也是测量肩宽的依据。
肩端点:位于人体肩关节峰点处,是肩线外端点和袖衫顶点的对应点,是测量人体总肩宽和臂长的参考点。
胸高点:位于人体胸部最高点,即乳点,是确定胸围线的参考点。
背高点:位于人体背部最高点,即肩甲骨点,是确定后肩方向的参考点。
前腋点:位于人体胸部与臂根的交点处,是测量胸宽的参考点。
后腋点:位于人体背部与臂根的交点处,是测量背宽的参考点。
肘点:手臂弯曲时肘部最突出的点,是制定肘线及肘向的参考点。
手腕点:位于人体尺骨最下端处的一明显凸点,是测量袖长的参考点。
前腰节点:位于人体前腰部正中央处,是确定前腰节长的参考点。
后腰节点:位于人体后腰部正中央处,是确定后腰节长,即背长的参考点。
臀突点:位于人体后臀最高处,是确定臀围线和臀部方向的参考点。
膝骨点:位于人体膝关节的中心处,是确定裤子的膝围线和测量裙长的参考点。
踝骨点:位于人体的踝关节向外突出点,是测量裤长和裙长的参考点。
教学过程与方法本课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服装设计的兴趣,以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的经典作品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讨论大师们的设计意图和个性特点,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描画三宅一生的服装设计,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了解服装设计中个性化设计的运用。
教学中可进行服装设计师的个性作品与传统观念差异的辩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
而服装设计制作的参与体验和服装秀表演,再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热情,形成了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中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学习中学生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审美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
教学评价建议举办校服设计展。
结合学校艺术文化节,组织学生小组展示各自的设计作品,传递出学生的设计需求,让服装秀表演行为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艺术行为,为学生多方位的展示搭建平台。
同时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增加相互的了解与交流。
教师从参与、合作、运用、创新等角度点评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变化,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案例一、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色纸材、纸板小人或木偶小人、画笔。
学具:画笔、纸材、线材等。
二、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讨论: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各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学们虽然每天都穿着服装,但对服装设计又了解多少呢?欣赏一段三宅一生服装设计大师的经典作品表演。
揭示课题:霓裳之舞(二)新授课程1.赏析探究(1)服装有哪些功能?服装是人类特有的造物方式,它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服装的物质功能,人们穿着服装遮体、避寒、挡风和防晒;另一个是服装的非物质功能,不同的人穿着不同的服装,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年龄、性别、民族、阶层、文化、宗教和审美情趣。
(2)服装的演变起源——过去——如今——未来学生根据资料对我国历代服装进行探究。
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民族服装的特点并展示图片。
2.探究分析(1)一件服装是怎样构成的?(2)服装如何进行分类?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合理?民族、职业、面料、工艺制作、年龄、性别、尺码、配饰等。
职业装、休闲装、运动装、礼服、表演服、学生装。
如:购买者首先关注的是符合自己的年龄、职业、身份……3.欣赏感悟思考:服装大师风格独特的设计作品与我们传统观念的服装之间有何差异?三宅一生具有雕塑般美感的服装设计体现了他对服装艺术的理解。
创造性设计的思维不仅仅在服装自身元素的创意突破上有所体现,还跳出了服装个体,对“服装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创意尝试。
三宅一生所做的最大贡献,是从东方服装文化与哲学中探求全新的服装功能——装饰与形式之美。
学生通过对服装风格、样式、材质、颜色、功能的系统分析了解了差异性,也了解了服装设计的材料要素及色彩要素。
4.讨论体验(1)“人靠衣装,马靠鞍”,服装不仅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还可以美化人的外在形象,提升人的内在气质。
那么应该怎样设计服装呢?设计服装时,要想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款式新颖、材料适当、色彩搭配和谐。
(2)你怎样看待自己的校服?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校服是展现一个学校和个体学生精神风貌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群体认同的文化方式。
服装是最能够形成时尚风潮的产品,能够代表一个社会、时代、经济和文化的特征,直接而有效地表达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3)中国服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展示各国领导人身着唐装出席APEC的图片,唐装的流行,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5.探讨思考如果让我们设计一款学生装,我们又将设计什么样的款式和色彩以体现中学生的时代风采呢?(1)校服设计应有强烈的与时俱进意识,符合学生积极向上的现代意识。
校服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形成对待“时尚”的正确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