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6 人教版优质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6 人教版优质课件
《狂人日记》 书影
—— 《狂人日记》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
提 倡 民 主 人治政的治国,民而材政易料治以3。自.1”由的自 反 对 独裁专 制 --陈独秀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
比 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 一 民主)并重材。料”3.2 比 --陈独秀《敬告青年》 ,
看
打倒“孔家店”-吴虞 谁
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指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的
普遍规律,他认为“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 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 则社会亡。”由此,向青年提出了六点希望:
一、自由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隐退 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 的。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鲁迅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 他是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和 实践者,创作了《狂人日 记》《阿Q正传》等文学 作品,他以深刻的思想性 和斗争精神,把反封建的 革命内容与新文学形式结 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 典范,成为近代伟大的文 学家和思想家。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 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 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 义道德”几个字。我横 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 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 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是“吃人”!
圣”,“视务而以无孔所子用之心言。为—旨—归陈”独秀
一、新文化运动历史背景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 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 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 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 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通过材料你能说出当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应怎样解决?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口号 代表人物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 民主与为科浅学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主要阵地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口号
民主与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与宪法》,指出孔子是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
揭露袁世凯将孔教载入宪
法,“专制复活之先声。”
李大钊
1918年,李大钊在《新 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 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 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热情颂扬十月革命。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胡适,安徽绩 溪人。在新文化运 动的浪潮中,1917 年胡适在《新文学》 上发表文章 ,主张 用白话文代替文言 文。强调文章必须 “言之有物”、 “不做无病之呻 吟”,为新文学形 式提出了初步的规 范。
同学们,这六点希望包含了民主、科学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陈独 秀号召20世纪的新青年,彻底清除做官发财的思想,“精神上别构真实 新鲜之信仰” 。他主张当今的教育方针是:
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象。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国 家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陈独秀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斗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 信赖本能,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的新运动兴起
鲁迅
李大钊
陈独秀
胡适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思维 拓展
材料2.1 “西洋人因为拥护 德、赛两先生,闹了多 少事,流了多少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 位先生,可以救治政 治上、道德上、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结合材料2.1,讨论分析: 为什么要以它作为旗帜?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 斜的每页上材都料写3.3着‘仁义道 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
快 而 准
夜, …满本都写着‘吃人’”?
新文化运动
董家中心中学 张志荣
新文化运动
☆运动的背景 ☆运动的兴起 ☆运动的内容
☆运动的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资产阶级思想传入 2、袁世凯尊孔复古思想 3、改造国民的思想
潮流 逆流 国情
封新运建文思化动想
1 第 组材料(袁材 帝世料 制凯1也)材·为2,料了吾··1·称国.··1·帝之,,维而通新国令也民全,若国·观··要·对··“·岸,尊之共崇火和孔,也熟,
Science
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事物的 科学观点。陈独秀认为“科学之 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 之有两轮”。当时,在《新青年》 杂志上刊载了许多宣传无神论、 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来驳斥神鬼迷 信的文章。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口号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主要阵地 《新青年》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
陈独秀,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1904年创办《安徽俗 话报》,致力于唤醒民众。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陈独秀被捕入狱,险些遇难。虽然共 和代替了帝制,但整个国家仍处在内忧外患的交相煎迫之中。一次一次 革命的失败,使陈独秀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陈 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革命,而中国要成为 真正的现代强国,需要一场自下而上的普遍的国民思想革命。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新文化运动由此揭开了序幕。《青年杂 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随主编陈独秀迁至北京大学,成为新 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核心刊物。
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提出“民主”和“科
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的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李大钊(1889—
1927),河北乐亭人,早
年留学日本,参加反对袁
世凯独裁卖国的斗争。在
《新青年》上发表《孔子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民主 (“德先生”)
Democracy
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当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为 辛亥革命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 政治,他们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 级民主思想,坚决反对专制,希望 以此来争取实现名副其实的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科学(“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