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场绿地调研报告

广场绿地调研报告

成绩
评卷人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城市景观绿地规划
任课教师:柳燕
作业名称:道路广场调研报告
学号:lsa10055
姓名:仲玉清
年级:2010级
专业:景观学
班级:2班
提交日期:2012年5月14日
河南师范大学中央广场绿地调研
一.调研目的:
绿地调研考察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做好园林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现状绿地调研”训练,利用已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从专业的角度对考察地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达到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的方法。

同时也能启发学生思路,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调研步骤:
1.小组讨论(调研地点、时间、责任分工、注意事项)
2.查阅资料(互联网查阅、图书馆查阅)
3.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及相关信息
4.总结
三.调研过程及分析
1.河师大绿地整体状况:
河师大学校远离繁华,环境幽静,占地面积148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将近50%。

校园绿地提供了一个观赏学习和社交休息的惬意场所,园林小品和植物构成绿地的美丽风景。

2.校园绿地的特殊意义:
良好的校园绿地系统、绿化环境既能反映出学校的风貌与特色,体现学校的风格和品位,也对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师生的健康成长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大学校园外观形象和内涵的重要体现之一。

3.中央广场绿地用地功能分析
a.美化环境,缓解压力
b.师生学习、交流的第二课堂
c.体现校园文化和审美情趣
d.防护功能
a.美化环境、缓解压力
植物组成多重空间,营造良好的意境,以其形态、年龄和不同色彩变化达到高于自然的秀丽景观。

绿色可以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解除焦虑,稳定情绪。

绿地景
观具有调节大脑皮质活动的功能,使兴奋和抑制趋于平衡,调节心理状态,消除精神紧张和心理矛盾,使心情愉快,精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改善,从而发挥祛病强身的作用。

b.是师生学习、交流的第二课堂
中央广场绿地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锻炼、娱乐和休闲的
场所。

师生可在弯曲的园路上散步,在草地上晨读、娱乐、交谈等。

另外,广场中名目繁多的树木花草,也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自然知识的极好条件。

师生学习、娱乐、交流的场所
c.体现校园文化和审美情趣
中央广场绿地不仅能形成场所和给人以美感,还由于其内容形式的多样
化,
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文化艺术素养,是一种物质和精神高度融合的文化形式,凸显了师大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沉积、校园特点等。

d.防护功能
植物能维持空气中的CO2和O2平衡,能降低温度,增加湿度,防风固沙,
防止水土流失,吸收有毒气体,阻碍粉尘、杀菌净化空气、防火、防震等。

师大的中央广场琵琶较多,其具有很好的吸尘作用。

综上所述
河师大校园绿地有物理、精神、生态三个方面的作用。

绿地的物理方面指去病健身、保护视力等;绿地的精神效果指增加学生环保意识、提供交流、休闲空间和凸现校园文化和审美情趣;生态效果指高校大面积的绿地场所对周边环境及景观有明显的影响,与新乡市绿地系统中其它部分一起发挥着绿化所特有的美化、净化、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4. 中央广场绿地景观构成:
a.广场绿地整体布局分析
这片绿地整体规划属自然式设计。

以层叠的假山和起伏的山坡为背景,加之以弯曲小路部于其中,给人稳重中又舒缓有度的感觉。

假山和花架下的亭子遥相呼应,亭子旁翠竹若干,花架通体洁白和竹子的翠绿交互掩映显得素雅宁静。

假山上的水流如瀑布般激流跌宕,动态感十足,加之以层叠的石块,别具趣味。

以起伏的小土坡为边界,使得绿地随地形而变化。

局部地区由植物围绕形成了半闭合空间,供人们私下交流和学习;但大体上看,这片绿地空间围合度不高,开放性较强!!!
中央广场绿地整体状况
b.中央广场绿地构成要素组成
植物配置种类:
乔木:乌桕、槐树、银杏、广玉兰、石楠、女贞、枇杷、雪松、白蜡、棕榈、栾树、雪松、琵琶等。

灌木:紫薇、大叶黄杨、凤尾兰、海桐、紫藤等。

地被:麦冬、狗牙根、酢浆草、葱兰、结缕草等。

建筑:自然式的绿地中亭子最常见,且各式各样。

小品:种类纷繁复杂,颜色风格迥异的垃圾箱、路灯,质地造型各具特色的凳子等各式小品。

道路铺装:砖石路面、卵石小路、条板路等等。

..........
园林小品
四.存在问题
A/夏季绿地内的遮阴乔木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B/植物种植配置一般,层次感不强,虽然灌木和C/乔木数量较多,但显得很乱
D/园林小品样式单调
E/常绿植物的数量不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