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的隐喻与象征

生命的隐喻与象征

生命的隐喻与象征
——游淤《蜉蝣》略谈
走进小说《蜉蝣》,我们就走进了一五彩缤纷的感觉世界。

在这感觉世界里,意象纷呈,有奇特而美丽的日光桥,怪涎的细猪么,一弓一蹦的蜉蝣……当然,还有那个神密兮兮的小乌子,一个如同蜉蝣一般的生命。

我们心里不由会涌起一丝苦涩,一丝尖痛:这蜉蝣不正隐喻象征了我们的生命吗?
剥开游淤为《蜉蝣》制作的怪涎而神密的外壳,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古老而年轻,普遍而永恒的主题:吃。

与阿城在《棋王》中细致地具体地写吃的感受不同的是,《蜉蝣》中激荡着冲撞着的是一种吃的欲望。

这欲望非常强烈并以一种百折不挠的力量折磨着小乌子,与折磨着我们——虽然《蜉蝣》中没有具体的年代标记。

这既让人悲悯,又让人照见了自己的卑微可怜。

令人赞叹的是,游淤在《蜉蝣》中表现了一种较高的技巧,把这些作了一个非常恰当而美丽的包装,使人感到唯有这样的艺术手法才能表现这样的主题。

细腻奇特的感觉,潜意识的闪动,白日梦似的幻觉,还有那弥漫全篇的神密气氛,这一切不但构成了一个漂亮的文本,而且深刻地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本质。

小乌子沉落河底,蜉蝣在水面上飘飞,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不正隐喻象征了生命的渺小吗?我们不过是“飘飘何扎似,天地一蜉蝣”罢了。

《蜉蝣》非常出色的另一点是它的语言富有文学性。

从文本上,我们发现到处是奇异而灵动的比喻句。

它非常准确贴切地表达了人物那种子特异的感觉,闪动的潜意识与内心疯狂的欲望。

美妙奇丽的句子随处可见。

如:“他听见他的喊叫形同大肉块滚进油锅子般滋滋直冒烟……”;“他已注意到他那头头发正在一根一根往上蓬松开来,好像生长的野草,他甚至听得见它们毕毕剥剥的生长速度比风还快捷……”;“他仿佛看到了大片大片的声流自他的胸脯里和嘴巴里犹如粗壮有力的猪脚一般纷纷沓沓地猛蹿了出去……”枚不胜举。

游淤似乎拿着放大镜冷静地把人物的感觉放大并且故意让它们缓慢流淌,打通五官的感觉把它们串联在一起从而制造了妙不可言的效果。

在选用词语及一些场景描写方面,他也有刻意的追求。

有些词看起来很怪异,不合常理,细细推敲却令人拍案叫绝,把那神韵与一些难以言传的东西表达了出来了。

当然,由于他刻意求新求异(或许是要表达一种特殊的感受吧),有些词也生造得莫名其妙,如水肉肉、水乎乎等。

这些使打磨得光滑精致的文本时不时蹦出几个毛刺,令人不舒服。

《蜉蝣》最为可贵的是表现了一种艺术探索精神,而且对现代派小说的把握是比较准确、平稳的。

但从整体而言,这篇小说读后使人感到前后不平衡,有虎头蛇尾之感,内在的节奏显得缓慢沉滞。

在对小乌子的潜意识描写中每次都牵扯上肉或幻觉猪么,这虽然可以加深主题,突出小乌子那欲望的强烈疯狂,但就此也带来了副作用,给人一种生硬单调失真的感觉。

相关主题